试论卡特福德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2017-06-01刘小莉
刘小莉
廊坊师范学院
试论卡特福德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刘小莉
廊坊师范学院
本文通过卡特福德的语言系统理论中关于“意义”的阐述,旨在强调在翻译教学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重视词义的学习,准确理解原文,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卡特福德;意义;翻译教学
1.引言
随着教育部有关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方针的提出,以及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对翻译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高校也相应的在不断进行各种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宏观的尝试。然而,翻译归根结底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翻译教学改革应当守住语言之根本-词义,而不应过度强调语境,导致词义与语境不相符,使得学生对词义本身掌握不精准,偏离了翻译初衷,影响了翻译质量。
翻译的过程包括原文理解,信息转换,译文重组以及检验等各环节,正确理解是翻译的前提。而词汇作为语言表达形式的最小单位,其词义成为理解的基础,更是翻译之根本。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差,将会影响整个翻译的质量。因此,原文理解的关键是对原语境中词义的掌握。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曾指出“翻译就是翻译意义”。 卡特福德在《语言学翻译理论》中也指出:认为原文本和目的语文本有“同等的意义”或者能对意义进行转换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1]英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曾就翻译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错误进行了阐述:(1)不顾语境,不考虑上下文之间的连接;(2)对词义不求甚解,只求译文在语境中讲得通就行。[2]由此可见词义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在翻译教学中,应当牢牢把握住翻译的基础---词义,力求翻译的精准。本文针对词义的学习,结合卡特福德的意义认识,提出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们对词义的学习,打好语言基础,以免事倍功半。
2.卡特福德理论的“意义”认识
卡特福德在其著作《语言学翻译理论》中对“意义”的认识进行了以下的阐述。第一,他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原文和译文都有各自不同的意义。语言系统不一致,内涵也就不同。第二,由于语言的独特性,翻译也很难达到意义对等。同时,他还举例苏格兰方言是三位系统(this-that-yon),而标准英语是四位系统(this-these-that-those)。如图:
标准英语
苏格兰方言
标准英语在空间上是二维的(I,Ⅱ),有单复数之分(S,P);而苏格兰方言是线性的,没有单复数。标准英语中的“this”不好判断到底是和苏格兰方言中的哪个方位词内涵意义一致。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达到完全的意义对等。也就是说,不同系统间的互译是有限度的。第三,卡特福德理论的母论为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韩礼德认为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语法层,音系层。卡特福德把客观存在分为四个层面:音位,字位,语法,词汇层面。卡特福德指出,音位与字位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法与词汇层面之间的转换有可能,这也是常见的翻译转换形式[1],但也不是完全的翻译,只能是部分意义的转换。比如,英文单词“work”,如果翻译成汉语“工作”,那么我们翻的只是部分的词汇意义,音位和字位层面都没有翻译,即使在语法层面也没有翻译,因为汉语中的“工作”不能像英语单词“work”一样通过形式的变化体现单复数。而且work不仅有工作的意思,还可以表示“产品,职业,行为,事业”等多种意义。因此,意义的翻译无法同时在四个层面上进行。
综上所述,根据卡特福德的理论,翻译是有限度的;完全对等的翻译是无法实现的;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从词义本身出发,再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译文。
3.卡特福德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前面已经论述了词义的重要性,在强调语境或文化因素,往往会影响翻译质量。以下例子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例1:Individualism is the core of American culture.
译文:个人主义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
朗文词典中对于individualism给出两个词条的解释:(1)the belief that the rights and freedom of individual peopl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ights in a society; (2), the practice of allowing someone to do things in their own way, without being influenced by other people。两个意思都说明美国文化中对个人权利的尊重。而个人主义在《现代汉语词典》有阐述: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等。汉语当中的个人主义含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所以individualism不等于个人主义。笔者认为可以翻译为“个性化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更为合适。
例2:The very existence of Canada--- its language, its culture,its values, its tolerant spirit, its standards of behavior--- has represented an independent voice and has constituted something different, something special, for the larger world.By freely forging a united nation based on respect for diversity, Canadians bring a special sensitivity to other problems in the world.
译文1:正是加拿大的存在本身-包括它的语言,文化,价值,容忍精神,行为标准--- 已经代表了一种独立的声音,向全世界有着特殊的作用。加拿大是自由联邦,尊重多样性,对世界上很多问题有特殊的敏感性。
译文2:正是加拿大的存在本身-包括它的语言,文化,价值,容忍精神,行为标准--- 已经代表了一种独立的声音,对全世界做出独特的贡献。加拿大是自由联邦,尊重多样性,对世界上很多问题都特别关注。
这段文字摘自介绍加拿大对世界做出贡献的文章,译文1把sensitivity翻译成敏感性表面读上去很通顺,也较忠实的翻译出了原文的内容。但是细读原文会发现敏感性这一表达并没有把原文当中所想表明的意思传达精准,读上去也不是地道的汉语。Sensitivity的英文释义为care and understanding of needs and requirements, 原文想要表达加拿大对世界很多问题有着敏感的关注度,因此译文2更好地在内容上做到了忠实于原文。由此可见,语境虽然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如果不去查原文词典,对词义的掌握不能了解的确切,从而导致翻译的不忠实。以上两个例子都可以清楚说明查阅原语词典的重要性。
例3:Although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helped to regenerate Hemingway’s wilting career, it has since been met by divided critical opinion.
译文1:尽管《老人与海》帮助海明威重新开始了岌岌可危的写作生涯,但却受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译文2:尽管《老人与海》帮助海明威重新开始了日趋衰败的写作生涯,但却受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原文是对海明威《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评论,两个译文的区别在于对wilting的理解。首先,wilting的两种理解“岌岌可危”“日趋衰败”表面上看都是说明海明威的写作事业都不如以前,但是仔细分析二者差别甚大,“岌岌可危”强调的是快要倾覆或灭亡,而“日趋衰败”强调日渐走下坡路的渐变过程。查询英文词典wilting指的是the loss of rigidity of non-woody parts of plants,指的是由于缺乏水分而变得僵硬,强调的正是由于缺乏水分而逐渐干枯的过程,这和原文形容海明威的写作生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形容写作事业因缺乏创意而变得干枯这一状态,而不是死亡的结果。
总结
根据实例分析,翻译应从词的意义出发。翻译学习追根揭底是关于语言的学习,如果脱离词义,容易导致翻译的不精准。根据卡特福德的意义认识,在翻译的教学中应当牢牢把握词义学习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再结合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合适的表达。
[1] J.C.Catford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 Oxford, OUP 1965.
[2]尹艳,英汉对应词的语义差别与翻译教学[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Eugene, Nid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Leiden:E.J.Brill, 1974.
刘小莉,女,(1983-)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