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017-06-01何祖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活教学学生

何祖芹

[摘要]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掌握“为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感知地理知识的价值,学以致用,受益终身。在分析地理与生活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 学习 生活 地理

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掌握“为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基本理念。因此,地理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身心特点,把生活感受和地理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学会用地理知识为生活服务,形成生活和学习的辩证统一,使学生养成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学习意识。

一、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打开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页,最引学生注意的就是一幅幅富有生活特色的画面。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例如“丝绸服装”、“鱼文化”、“壮观梯田”、“水上城市”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扩开,使学生感到地理需要学习的就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怎样体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衣食住行为例谈谈。

1.穿着与地理的关系

人们的穿着习惯与所处地理位置有关。比如,在我国的江浙一带,人们多穿丝绸衣服,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有栽桑养蚕的历史,那里生产的漂亮的丝绸服装享誉世界。又比如,在炎热干燥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因为那里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人们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可以对太阳辐射形成反射作用,少吸热,宽松通气凉快,适宜人体健康。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现象,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理,他们会体验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

2.饮食与地理的关系

“与同学们谈地理”是初中第一节课的内容,其中谈到“日本鱼文化”。为什么日本有那么丰富的鱼呢?原来,日本是岛国,沿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因此,日本人的饮食有浓烈的“海的味道”,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又如,学习“农业”这课。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复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以种植小麦为主要粮食,因此,餐桌上是面食为主。南方地少水多,雨热同期,以水田为主,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粮食,因此,餐桌上是大米饭为主。这样就形成了“南稻北麦”的格局。如果再将地理知识进行联系迁移。可以谈到世界地理中“东南亚”的农业。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那里盛产大米,所以东南亚人们的餐桌上也是和我国南方一样的,是以大米饭为主食。将地理知识进行迁移,把生活感受和地理知识融为一体,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乐于学习地理。学生经过自己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因此,教学时及时联系生活,迁移知识可使所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并不遥远,并不神秘。

3.民居与地理的关系

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人们的居住条件必须与地理环境相适应。比如,东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潮湿。为了适应这种环境生活,民居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这样可以通风透气,避免潮湿,防蛇防虫。而在西亚,那里是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房屋墙厚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这些传统民居的设计模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在课堂中需要学生结合该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进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思想。只有善于利用生活现象提炼地理知识,引入新的教学课程才能引人入胜。

4.出行与地理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出行越来越多。出发前必须根据季节、天气、环境等因素选择地点和交通方式。例如,教学“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一课,先让学生观赏视频: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新加坡——花园城市,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观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拟一份旅游方案。学生很感兴趣。认真讨论,纷纷写出组团旅游的时间、路线、地点、携带的物品等。有的选择冬天旅游,因为夏天太热。有的选择从云南出发,有的从东兴出发,先游中南半岛的国家、再游岛国。有的更详细写出带雨衣、雨伞、防晒霜、钱等等。由此可见学生们所拟定的旅游方案,是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写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真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让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的价值

地理课进行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国际地理教育、公民教育、生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等。其知识具有科学的、文化的、军事的诸多价值。例如,教学《天气与气候》时,我这样导人新知识:“同学们,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句。我们再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战,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固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了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息息相关。例如,教学“自然灾害”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赏“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视频。2012年6月淮河江苏段干枯,2012年4月底至5月初江西因暴雨引发洪涝灾害,2012年8月台风“海葵”登陆浙江,2012年1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寒潮入侵,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2010年4月台湾交通要道“北高”基隆段的山体大滑坡,2010年8月甘肃舟曲遭受泥石流。然后出示学习目标:通过视频观察,同学们发现不同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深重的灾难?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回答:“旱灾河道干枯,地面裂开了,长满杂草。洪涝大水把道路淹没,出行不便。庄稼大棚淹没了,里面的瓜果一定坏了。台风的破坏力很大把广告牌都给吹翻掉。大树连根拔起。地震非常的恐怖,房屋倒塌,在里面的人一定受伤或死,泥石流从山谷冲下,把街道、楼房冲垮。”归纳总结:自然灾害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失稳。自然灾害人类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应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为了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对这节课的教学作出了这样的安排处理。“同学们面对凶如猛兽的灾害来袭,我们如何避灾?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现在如果突然地震了,我们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避震的一般方法。并在教室进行一次避震演练。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对人类的价值。

人类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生活,都与地理知识紧密联系。《人口问题》一节中图4-7显示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图文清楚地告诉学生:交通拥挤、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这使学生思维开阔的同时,更让他们望而生畏。教师及时提问:你们还了解到类似的事情吗?“我家门前那片地建工厂了。”“我常去摘果的那片树林变成庄稼了。”学生举了很多有关例子。由此可见人口剧增,人们居住条件差,必须占用大量土地修建房屋,因此引起毁林开荒,水土流失,资源消耗过多,对能源需求剧增等问题,造成世界资源短缺,甚至为了争夺能源发生战争。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必须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创设有效的探究实践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加强教育的实践性,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学《黄土高原》时,首先了解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到底是怎么样形成的?把学生带到学校实验园进行“风成”和“水成”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风”和“水”的威力,形成堆积土层的模样。让学生真正理解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吸过来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或许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掌握知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会发现离奇古怪的问题。但是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在课堂解答,因此就可将活动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课外探索、整理相关资料信息来解决。例如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自动气象站。让学生实地观察思考,主动探索。正如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地理教学中如何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非常重要。通过教学我发现巧妙地应用乡土地理知识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出课外考察与实践。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到海边、田间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从中体验、探究学习。这样学生有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明显,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如,在探索“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时,把学生带到港口码头、海边去,了解台风对轮船进港、渔民捕鱼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思索:如果将来我是从事这个行业的,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由此,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意义。

观察分析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在教学《水资源》时,利用地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家乡的河流。观察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水量、水位、流速、含沙量、汛期与枯水期、结冰期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探究解决。其中,河水的颜色是我们要探究的重点:为什么河水是墨蓝色的呢?如果河水清澈我们的家乡就不愁没有水用了。让学生思考河水的污染源,从而设计如何保护家乡河流的方案,最后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珍惜水源”的心得体会。

四、增强学生生存生活能力

地理教学不但要注意把生活问题地理化,同时还要善于把書本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因此,教学中要注意选择课程内容进行技能演练、操作、运用等等能力技巧的训练,提高对未来生活的求存适应能力。如,学习《地图》的作业设计:“暑假东东同学到天津外婆家度假,有天独自上街却忘了回家的路。他向同学们发出求救。”很快有同学回答:“找天津城市交通地图。”“确定外婆家在市中心的东或西、南或北。”还有的说:“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找家。”这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困难的一种技能。又如学完《多变的天气》设计作业:“2011年冬云南发生火灾,北风呼啸,浓烟滚滚;火势凶猛,救火人员应该注意什么?”讨论之后,有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易图,用简笔画标出救火人员站的方位。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七年级学生能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我把自制的模拟灯片进行全面讲解,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人类生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有生活的困难,也有自然灾难,如何面对呢?必须从小学会求生技能。适应生存环境。比如学习《日本》后,知道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除了学习防震知识,还要进行防震的演练、防火的演练。类似这类训练有很多,例如学了《自然灾害》后,知道我国的西南山地、东南丘陵、华北地区是易发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地区。如果在我们周围发生此类灾害,怎样避险逃生呢?为此可以把学生带到课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学会求生技能。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地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生活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漫生活?阅快乐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生活感悟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无厘头生活
教育教学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