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运气,看不见的努力
2017-06-01○杨梅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3期
○杨 梅
看得见的运气,看不见的努力
○杨 梅
樊若水是南唐时一名书生。当时南唐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像樊若水这样胸有鸿鹄之志的人不受待见。樊若水抛家舍业跑到大宋,朝皇宫里送了一封自荐信。读了他自荐信的赵匡胤,竟仰天大笑,在文武百官面前当场拍板:“朕要重用此人!”
而樊若水的人生,也骤然飞黄腾达。樊若水的平步青云招来了其他官员的羡慕和嫉妒,一封封弹劾批评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上了赵匡胤的案头。
直到开宝八年十一月,大宋军队在樊若水的策划和指挥下势如破竹,越过长江天堑俘虏了南唐国主李煜,基本完成了统一大业,这才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原来,当樊若水决定跳槽时,他就想着要给赵匡胤送上一份不同凡响的见面礼。他认为大宋之所以长期拿不下南唐,是因为有长江这道天然屏障。樊若水决定帮赵匡胤架一座浮桥。
可是,在那个年代,要想在广阔的江面上架设一座浮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得出江面的准确宽度。为了掩人耳目,方便勘察测量,樊若水到具有地理优势的广济教寺当起了和尚。
一有机会,他便来到牛渚矶边察看地形,并暗自绘下图纸,标上记号。为了得到长江水面宽度的准确数字,他经常划着小船,带上长长的丝绳,在采石江面上不知疲惫地往返数月,反复进行测量多达十余次。他“请造浮梁以济师”的计策和精心绘制堪称人类桥梁工程学新纪元的技术报告《横江图说》,令宋太祖惊叹不已。书信上不但有详细的施工规划与精巧的设计,就连采石江面的水纹深浅都有细致的标注。樊若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的缔造者。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其实,那些看得见的运气背后,往往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涓生摘自2016年第11期《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