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莓红了
——永靖县草莓产业发展侧记

2017-06-01

甘肃农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永靖县草莓

■本刊记者 魏 翔 文/图

草莓红了
——永靖县草莓产业发展侧记

■本刊记者 魏 翔 文/图

暮春时节,柳色遮楼,郁金砌香。这里盛产一种水果,色香味俱佳,正是被誉为“水果皇后”的草莓,让游客品尝顶尖美味的同时,也能拥有采摘体验。近年来,永靖县草莓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发展的可谓是风生水起,为带动旅游经济和农民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永靖东北方位与兰州、临洮相连,西南则毗邻青海以及东乡、积石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黄河不仅径流此地,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黄河有一段是向西流淌的,像一个放大了的写意符号。

4月28日,记者在永靖县采访了部分草莓种植户、综合示范园区负责人、县农牧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前来采摘草莓的数位游客,以期为读者勾勒出该县草莓产业发展状况全貌。

陈喜强:忙并快乐着

阳光和煦,杨柳依依。在永靖县老县城太极桥南侧的广场上,行人熙熙攘攘,与奔流不息的大河相映成趣,只有岸边的小花不问世事,自在绽放。在广场上,我还见到了正在踢毽子的一对爷孙俩,孙子踢了一会儿,大概是累了,坐在一旁的台阶上,示意爷爷继续踢,爷爷毫不含糊,踢得有板有眼,那毽子被踢得一人多高,只见爷孙俩一齐仰了头,看那毽子自由落下,再次踢起,然后落下,阳光打在他们脸上,熠熠生辉。

在刘家峡镇大川村,记者见到了陈喜强,他正忙得不可开交,马路边上停着几辆大巴车,不消说,这些都是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一打听才知道,这批游客有600多人,全部来自兰州。

这批游客的特别之处就是小朋友特别多。在家长的陪伴下,这些“小客人”神情专注,将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摘进篮子,小手在翠绿的叶子之间腾挪,不时还能听到小朋友充满惊喜的尖叫,原来是发现一颗又大又红的草莓了。有位小朋友摘了两颗和他拳头一样大的草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双手将草莓举起,记者拿起相机,压下快门,记录了这自豪的瞬间。

记者注意到,这些小朋友在摘草莓的同时,同行的家长也没闲着,他们大多手疾眼快,瞅见又大又红的草莓就顺手摘下,一位四五岁的小孩情绪失控了,又哭又闹,他不愿意让妈妈代劳,他妈妈无奈地说:“说是带他进行采摘体验,我看他摘得慢,替他着急,时间快结束了,都没摘下几个。”大棚外面有电子秤,家长们在田埂上排队交钱。

孔先生是陈喜强的邻居,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今年才开始种草莓的,虽然目前只有一个大棚,但草莓已经让他尝到了甜头,目前收入有2万多元。谈到采摘草莓带来的经济收益,孔先生直言:“市场上,草莓现在的价格也就是10元左右,但游客前来采摘的话,最少20元一斤,游客越多,农民的钱袋子就越鼓。”

直到游客走得差不多了,陈喜强才略微闲了点,和记者谈起了他回乡创业的经历。这个只有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在外地闯荡了几年,有了自己的想法。由于他对旅游业和草莓产业比较了解,去年就决心回乡创业,成立了合作社,目前有4个大棚,从外地引进“贵妃”等颇受欢迎的品种,用心经营草莓产业。与别的草莓种植户不同的是,陈喜强善于思考和总结,他建立相关微信群,宣传草莓采摘活动,主动联系客户,用优质的服务赢得口碑。

“刚才的这一批是大教梁幼儿园的,昨天的是羲和源幼儿园的,人数也很多,没记错的话应该是702人,他们从兰州专程来这里,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草莓采摘体验,我们有义务把服务做好,价格要透明,还得及时化解矛盾,让游客有个愉快的采摘体验,这样下次他们还会来的。”陈喜强对记者说。

明年,陈喜强还想把草莓种植面积再扩大一倍,他相信,一定能用小小的草莓“搅动”大大的市场。

当草莓遇见蒜苗

在陈喜强家的草莓大棚里,记者看到满眼都是翠绿的草莓叶子,有些白色的小花在微微颔首,还有些熟透的草莓鲜红欲滴,草莓上细密的绒毛在阳光下楚楚动人。除了这些能有效调动人的味蕾的景致外,还有一种植物赫然在目,这就是蒜苗。

在三塬省级农业示范园综合服务区的A区和B区采访的行程中,记者对永靖县草莓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科技的重视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永靖县富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杨利国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有十几个品种,其中的‘甜宝’是去年从山东寿光引进的,非常受欢迎,我们自己也测试了,含糖量高达20%到21%,今年又引进了新的品种,我们要不断试验,看看哪些适应这里的环境,在保证口感的同时,还得预防病虫灾害,要确保游客采摘体验之后,满意而归。你看这些稀稀拉拉的蒜苗,这可不是种着玩儿的,它可以有效对付一些病虫灾害,除了蒜苗,我们还会种植一些洋葱,洋葱能预防另外一些疾病,让草莓健康成长。”

草莓与蒜苗,看起来有点不搭界,实则不然,永靖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司方良告诉记者,草莓养眼又可口,然而,在种植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病虫灾害。当地人的拿手好戏之一,是在一垄一垄的草莓中间隔三差五地种上几株蒜苗,就这么一招“杀手锏”,让病虫灾害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成本低,效果明显,实为明智之举。

“除了用蒜苗等农作物对付病虫灾害,我们还推行水肥一体化,这不仅节省了劳动成本,还能达到精准滴管、节水灌溉效果。由于草莓的根部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毒素,这些毒素留在土壤里,影响来年的作物生长,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大力推行椰糠无土化栽培,这样就不会污染土壤了。”永靖县富民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胜利对记者说。

不论是“富景合作社”还是“富民源合作社”,这些示范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在大力推行科技发展之路,其主要做法集中体现为立体化种植、熊蜂授粉、自动感应系统应用和椰糠无土栽培技术。

于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从兰州驱车来到永靖县三塬镇农业示范园区采摘草莓,她对记者说:“女儿今天开心的不得了,立体种植真是太富有创意了,同样的空间,产量增加了,还可以站着摘草莓,感觉很人性化。这里用粘板对付飞虫,即绿色又智慧,特别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里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这么高,温度湿度由温控器自动控制,自动通风,最关键的是,这里的草莓味道真的很不错!”

“县农牧局今年又引进了不少新品种,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丰香’‘甜查理’‘京怡香’等13个脱毒草莓新品种并进行试种。近期,永靖县还会从航天育种中心引进‘太空草莓’,按照计划,今年6月就可以开始育苗了。”司方良向记者介绍说。

一点田园情怀

赵胜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5年的时候,当地就修建了容量达4000方的蓄水池,这自然有利于草莓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三塬镇的绿化提供了保障,这片黄土地将会成为更加诗意、更适宜旅游观光和栖居的家园。

司方良向记者介绍说:“永靖县给作物灌溉的水质达到了国家二级饮用水的标准,这也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我们也在大力推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起码的要求。”

总览永靖全景,山川秀丽,大河无言,地灵人杰。说永靖历史悠久,一点也不过分。早在五千年前,先民沿河而居,生生不息,古称“西羌”之地。黄河三峡是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早期的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颇具雄浑、古拙气象,蔚为大观。

黄河流经此地,如一块温润的碧玉,滋润着这片土地。或许是黄河给了这里的文人雅士创作的灵感,每有佳作问世。近期,由永靖县委宣传部主管、永靖县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主办的刊物《黄河三峡文艺》问世,这是黄河三峡文化意蕴久藏的结晶,是永靖儿女的精神家园。刊名由著名作家王蒙先生题写,整本刊物纸张考究,内容精心编辑,国内众多作家、诗人的优秀作品汇集于此,拿在手上,显得格外厚重。

永靖文化的繁荣,与当地风景如画的环境密不可分,这从另外一个方面推动了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现在城市里上班的人压力普遍都大,在钢筋水泥的密林里生活久了难免厌倦,这个季节春暖花开,气候宜人,出来放松下心情,呼吸清新的空气确实不错,带着家人乡村游是很多人所青睐的,最近正是草莓采摘体验的高峰期,游客多得很,我们的草莓特别受欢迎”陈喜强说。

农耕文化传承数千年至今,已深入我们的文化基因。田园梦,它或许就在你内心深处。都市的繁华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不少弊端,像一个个挥之不去的梦魇,环境在恶化,出游的意愿在增强,人们需要一个放松的机会和绿色的环境。说起田园梦,在大多数时候看上去只是一个很美的乌托邦,毕竟,很多人很难想象离开网络、手机的生活是怎样一种生活,哪怕只有一天。

乡村游除了休闲,其实还有着很现实的教育意义。有一则新闻报道,说的是武汉青山区的一个小学的事情,面对8种常见农作物,该校五年级一个班级43名学生竟无一人能认全,把水稻当韭菜,诸如此类,令人啼笑皆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摘草莓等乡村游活动比起人山人海、堵车排队的各大景点更有诱惑力。偷得浮生半日闲,乐在其中,聊以逍遥。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永靖县富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依托永靖县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规划建设的集试验示范、观光旅游、生态有机于一体,种植和加工相协调,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

合作社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吸纳劳动就业200人以上,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200亩,拥有新型钢架大棚251座,高效育苗中心1处,检测实验室1处,配套建设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

“合作社为村上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流转了他们的土地,他们还可以享受分红,另外,我们这里还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岗位,目前持有残疾证的有32人,这也算是我们为精准扶贫做的贡献吧。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还得要‘造血’啊,光‘输血’肯定不行。” 杨利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该合作社自建设之初就遵循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绿色无公害的要求, 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不断引进高、优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管理水平,以促进农民群众增收为目的,改变传统种植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种植产业结构,鼓励农民群众大胆突破、积极探索,从而达到增加合作社农民收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目的,真正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永靖县把脱贫攻坚与双联行动、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统筹精准扶贫“1+17”部门力量,围绕主导产业、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安全住房、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整合力度,把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了整体服务水平。着力加大富民产业培育力度,继续做大做强草食畜牧、旱作农业、无公害蔬菜、百合、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光伏产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同时,深入推进“金扶工程”,在贫困村增设金融服务网点,建立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户参与机制,选定贫困户代表全程参与项目选择、实施和验收,有效调动了农户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建立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发展机制中,引导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

赵胜利告诉记者:“产业发展得好了,带动周围群众一起致富,这才是长久之计,我们在用工过程中,也是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的,给职工购买了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阳光格外好,打在红透了的草莓上,放眼望去,像极了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

路边的柿子树

“刘家峡草莓”美名远扬,游客口口相传,草莓产业得以为迅速发展。“前来采摘的游客主要来自临夏、兰州、西宁等地,永靖县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也是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地处黄河上游,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壤肥沃,光照充裕,空气清新,自然环境无污染,是理想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永靖县农牧局信息科主任杨明明向记者介绍道。

近年来,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区位优势,以“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一体化、产品品牌化、品质绿色化”的发展思路,按照“建基地、抓示范、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要求,积极引导川塬区群众优化种植结构,扩大草莓种植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影响力,草莓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带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规模化生产方能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永靖县以三塬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三马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盐锅峡黑方台钢架大棚示范区、罗川台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等4个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调整草莓生产布局,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大力种植草莓,切实做大做强全县草莓产业。2016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总产量达1.32万多吨,产值达1.8亿元(每亩均产2200公斤,每公斤14元左右)。草莓种植主要分布在太极、刘家峡、盐锅峡、西河、岘塬、三塬等6个川塬乡镇,种植品种有红颜99、甜查理、章记等8个优良品种,盛产的“刘家峡草莓”果实色泽鲜红、细嫩多汁、味甜美幽香、含糖量高、绿色无公害,深受消费者和客商的青睐,在省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周边地区的草莓供应基地。

规模上去了,还得抓质量。该县狠抓标准化生产,制定了《草莓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草莓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肥应用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切实提高草莓的产量、品质和效益。在省、州、县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的农产品抽样检测中,盛产的草莓全部达到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标准。推行严格的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出准入制度、产品标鉴标识制度、检验检测制度和产地追溯制度,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使用“无公害”和“绿色”标识的监督管理,对经检测达标的产品,加贴国家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或“绿色”标识进行销售。

此外,该县主抓产业化经营,组织化程度逐步提升。全县生产经营草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农业龙头企业8家。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立草莓采摘园、采摘基地,招揽游客田头采摘,尽享采摘的乐趣,提高生产效益。甘肃万家丰乐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岘塬镇建立了高效生态农业基地,采用雾培技术、立体栽培模式生产草莓,除销售鲜果草莓外,还研发了草莓酒、草莓汁等加工制品,对全县草莓产业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大家对“刘家峡草莓”赞不绝口,游客络绎不绝,与该县的以上做法是密不可分的。

在三塬镇走访的时候,记者注意到,路边有不少工人正在栽树,且颇具规模,一打听才知道,原来种的是柿子树,看到记者一脸疑惑,杨明明解释说:“这是当地政府的规划项目,为的是做好配套设施,让游客采摘草莓的同时,饮食、住宿、观光等消费需求都得到满足,这么做,正是为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大棚里的草莓正红得紧,路边的柿子在这里安身立命,在风中摇出一身的绿。正所谓:风景这边独好。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永靖县草莓
永靖县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试验报告
娃娃菜新品种引进试验报告
草莓
草莓
永靖县抗旱造林的技术应用
永靖县西部丘陵地区文冠果基地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