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文化治水让猪栏变画廊

2017-06-01通讯员张桂芬

浙江共产党员 2017年2期
关键词:柯城区猪栏梅林

◎本刊记者 徐 艳 通讯员 张桂芬

衢州:文化治水让猪栏变画廊

◎本刊记者 徐 艳 通讯员 张桂芬

“这个画廊的老板是我们梅山村人,是五水共治让猪栏变成了艺术场所。”新年伊始,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梅山村党支部书记梅林虎带着记者走进邻近的蒋家村“猪栏艺术”画廊,“这儿曾经是养猪场,有1000多平方米,2014年起关停,我们村里的画家郑晓云看中了这里,保留了猪舍原来框架。”

80后的梅林虎是石梁溪梅山村段的河长,“每日巡查”是他的功课。走在石梁溪边,清澈的河水、错落的堰坝让人流连忘返。两年前,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村民基本家家养猪,污水直排入河,溪水脏乱不堪。“当时我们村里用了大半年时间,投入十多万元资金,总共组织了500人次的村民进行集中整治,清理的垃圾有20吨左右。”梅林虎印象最深的是,“下河打捞死猪,脚上都要起泡。”

2013年,石梁镇落实“河长制”,开展文化治水,石梁溪焕然一新,第二年就被评为“浙江省最美河流”。吸引了一批艺术家重新回到乡村,租下了闲置的农房和猪棚,发展艺术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

“文化是有感召力的,五水共治我们不仅仅进行河道疏浚清淤,还深度挖掘石梁镇文化特色,将金庸元素、麻蓬武学等融汇成石梁溪特有气质,让人们走入石梁,仿佛在历史、艺术和现实之间穿越。”石梁镇党委书记宋昌顺说。

从画廊出来,记者遇到柯城区万田乡荷塘村支部书记郑冬生,他正带着前来考察旅游合作项目的台湾客人参观画廊,“前段时间,全省的水彩画家还到我们庙源溪来写生呢!”

核心提示:

“钱江源头筑屏障、一江清水送下游”。自2013年起,衢州全面推行河长制,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市、县、乡、村全覆盖河长队伍的同时,率先在浙江全省实行河长履职承诺、述职评议、媒体问询、考核问责等机制。目前,全市河道配备了包括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在内的各级河长1882名,160条乡镇级以上河道河长全部由县级以上领导担任。“文化治水”成为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原先的养猪场景现在凝固成雕塑。/徐 艳摄

猜你喜欢

柯城区猪栏梅林
猪栏旧事
吃梅子
衢州市柯城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旧时农家养猪禁忌
望“梅”止渴
林和靖与梅云——孤山梅林里的爱情往事
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中心小学
衢州市柯城区古树名木生存现状调查及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活动式发酵床产床的设计与建造
“非凡母亲”肖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