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衔接”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2017-06-01文//郭艳
文//郭 艳
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衔接”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WWoorrkk eexxcchhaannggee ccoonnffeerreennccee ooff ggaarrbbaaggee sseeppaarraattiioonn aanndd rreeccyycclliinngg ooff rreenneewwaabbllee rreessoouurrcceess ""ttwwoo nneettwwoorrkk ccoonnvveerrggeennccee"" wwaass hheelldd iinn BBeeiijjiinngg
文//郭 艳
3月23日,伴随着蒙蒙春雨,由“两网融合”产业创新协作体主办、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和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共同承办的“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衔接'工作交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作为垃圾全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的北京环卫集团协办了本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政府的主管部门、行业专家、环卫企业和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两网融合产业创新协作体成员以及新闻媒体单位共3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两网融合”议题,开启我国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相衔接的新元年。随后的3月24日上午,代表们参观了京环集团的 “两网融合”试点小区。本次会议是我国提倡开展垃圾分类的一次阶段性会议,对推动我国垃圾分类与“两网衔接”具有重大意义。
在中国,垃圾分类早已不是新鲜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早在2000年便在我国8个城市试行,自此垃圾分类正式进入各级政府政策议程。然而从实际推行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居民尚未建立垃圾分类的习惯,随意投放垃圾的现象依然普遍,坚持垃圾分类的区域寥寥无几。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再生资源产品价格下行等因素,我国生活垃圾增长迅猛。据统计,我国生活垃圾近5年平均年增长7.54%,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3.18亿吨,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1.7亿吨。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015年达1.85亿吨,如果用装载量2.5吨的卡车来运输,卡车首尾相接长度近50万公里,能绕赤道12圈。大幅增长的生活垃圾给终端处理带来巨大压力,很多地方无地可填,形成“垃圾围城”和“垃圾围村”的困局,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尽管随着技术、设备的进步,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要做到资源化和减量化,仍需进一步研究,关键是要做好前端的垃圾分类。
2016年初,中央把推动 “两网融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作为完善城乡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并列进了“十三五”战略规划。2016年6月起,国家主管部门委托相关协会对生活垃圾现状、问题和分类模式展开调研,提炼各地“两网融合”运营模式,广泛征求对策和建议。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十四次会议,把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的生活环境改善。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2017年三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这说明,党和政府在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建设这件事上,态度坚决,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而推动“两网融合”是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的必由之路。
“两网融合”或许有些人不很了解。以前,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属于两套系统,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负责,前者是“生活垃圾回收系统”,具有公益属性,后者则属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具有商业属性,这是两套相对独立并行运转的系统。而“两网融合”就是要把原有两个没有交集的体系进行“婚配”,从源头投放、收运系统、处置末端三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实现投放站点的整合统一、作业队伍的整编、设施场地的共享,以方便居民分类投放、交售废品,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同时减少垃圾量。为此,需要提前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并且提升收运队伍专业化水平,各项服务要更加及时周到,让不同类型垃圾能得到循环、再生利用和合理处置处理,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面对国家与社会的迫切需要,本次交流会本着贯彻中央“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精神,落实“十三五”规划关于实施“两网衔接”战略任务的目标,深入分析全国垃圾清运处理与再生资源回收两大网络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推动“两网衔接”、实现垃圾分类减量,总结推广各地垃圾分类试点经验和“两网融合”典型模式,以期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和环卫行业创新发展。
垃圾分类虽然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有所推动,但总体上看,多数地方并没有落到实处。全面科学长效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仍然任重道远。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垃圾分类的落地?怎么做才能避免“垃圾围城”、垃圾扰民? 交流会上,代表们畅所欲言,不仅分享了正在实施的计划与行动,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住建部、发改委和商务部等主管部门领导首先通报有关“两网衔接”和垃圾分类工作指导意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典型企业分享了各地垃圾分类制度设计、试点经验和两网融合运营模式;行业专家围绕如何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难点、“两网衔接”方案,以及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复合包装等低值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方案献计献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代表就“两网衔接”的制度设计、再生资源回收网如何促进垃圾资源化、以及低值可回收物的量化补贴机制设计等问题进行现场互动和探讨。
会议中间,主办方联合发布了“推进垃圾分类与两网融合,促进绿色发展” 的《北京宣言》,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与通过。中再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两网融合产业创新协作体议事长潘永刚通报了两网融合产业创新协作体2016年的科研成果及今年的工作计划。
中再生协会会长蒋省三在会上强调,垃圾分类做不到“两网融合”就是空话。从历史上看,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就是分离的,有前端没后端或者有后端没前端。怎样做好前端分类、促进两网融合,面临着政策、法律、政府管理等多方面问题。
与会人士表示,垃圾分类要坚持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分类投放、收集、分类运输处理的综合系统,前端的分类尤其要充分考虑便民、惠民,投放与收集环节要衔接有效,还要考虑前后端的匹配性;强调通过“城市环卫”与“再生资源”这两个网络的衔接与协同,让两网有机结合。通过典型企业的案例分享,代表们认为“两网融合”是有效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乡环境整治能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与会人士呼吁,要进一步完善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各地方要积极制定有利于垃圾减量及两网融合的目标、政策及方案,鼓励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以实现两网融合。会议强调,通过科研合作、共享技术信息、召开专业技术会议和研讨会等方式,加强能力建设及技术创新,加强两网融合发展模式的地区和企业之间合作,通过两网融合创新发展协作体等现有组织,交流和分享知识、经验、技术和资源等。
据悉,我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亿元至300亿元。截止到目前,能够形成较成熟、有中国特色、可复制和可借鉴的垃圾处理模式还不多,更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还处于探索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参与进来,“两网融合”势必成为新的增长点。
垃圾问题是个全球性问题,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也因为次生污染问题一直饱受环保界批评。在这个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作了有益的探索,也有一些好的作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均衡,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上,各地情况错综复杂,治理方法,治理水平各不相同。因此,“两网融合”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力量协同作战,付出智慧与汗水,努力再努力。(千龙网记者 许珠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