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国际静脉产业技术管理学院”的可行性研究
2017-06-01刘向群
文 / 刘向群 张 云
组建“国际静脉产业技术管理学院”的可行性研究
F
Feeaassiibbiilliittyy ssttuuddyy oonn tthhee eessttaabblliisshhmmeenntt ooff IInntteerrnnaattiioonnaall IInnttrraavveennoouuss IInndduussttrriiaall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stituuttee
文 / 刘向群 张 云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经工业革命300年的资源深度开发,全球80%以上可工业化利用的矿产资源已经从地下“转移”到地上,并以“垃圾”的形态堆积在我们周围,成为一座座与消费同步增长、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
资源,是制约人类文明兴衰的决定因素。随着矿产资源与再生资源的此消彼长,全球经济也正在经历一场由开采→产品→废弃的线性经济,向产品→废弃→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型的大革命。
据商务部统计,利用再生资源的成本及环境代价仅为利用矿产资源的1/5。近50年来,资源匮乏的德国、亚洲四小龙以及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正是由于大量利用清洁、廉价的再生资源、再制造装备,形成了循环型产业链,发展速度反而超过了资源丰富的“老工业基地”。
专家估计,30年后,资源再生产业为全球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的30%提高到80%、产值超过3万亿美元并最终取代采矿业成为与制造业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而谁率先进入该产业,谁就会因为掌握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而执未来世界经济之牛耳。
世界上物品,有多少新就有多少旧、有多少旧就有多少废。对人类使用的5000多种产品的回收再制造,将使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40个百分点、能耗及三废减少80%、因争夺资源及贫富差距引发战争的可能性降低90%。并使人类基本摆脱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由一个不可持续的工业文明进入一个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而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指路明灯。
二、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的回收大军和回收总量,已由改革开放前的300万人、300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5000万人和近3亿吨(包括维修再制造)。如今,我国原料的35%来自再生资源、60%的装备来自翻新或再制造(主要是中小企业),而且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同时,资源再生产业每年还为国家减少了20%三废排放、节约了30亿吨矿产资源。
由于再生资源、再制造产品是在近30年来矿产价格暴涨后才发展起来的替代资源。因此,不仅中国的资源再生产业技术、管理滞后,其他国家也都大同小异。据统计,资源再生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就业、提供原材料、节能减排贡献最大的产业,然而,在国内居然没有一所为之服务的专业学校。按照我国其他行业的就业人数与对口专业学校的比例,资源再生产业至少应当拥有500~800所专业院校才能满足该产业的基本需求。专家估计,10年内资源再生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增加到8000万。
据统计,全球回收、再制造行业的从业者已经超过2亿人,但同样找不到一所专门为之服务的院校。由于垃圾回收、再制造的工作条件极其艰苦,尽管收入丰厚,但发达国家甚至我国的城市人口,几乎没人愿意从事该行业,仅日本的缺口就达30万,美国的缺口更是高达2百万。致使我国近几年的移民、劳务输出、留学生到西方后,从事回收行业所占比例最大。
由于发达国家普遍制定了“再生法”,强制回收报废产品,致使该行业的熟练工人成为各国争抢的对象。作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在市场的推动下“硬件”部分已初具规模。但教育、科研等“软件”部分却几乎一片空白,有着巨大的潜力。专家估计,全球再生、再制造的市场规模已达30万亿,按照5%的教育、培训费计算,其市场规模应当超过1.5万亿。就业人口多达2亿的产业,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培训与教育市场。
三、培养专业人才是保障这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据调查,由于我国回收、再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只有小学文化,又缺乏对口的教育、科研单位,致使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对国家政策、法规、标准缺乏起码的了解,其人员素质、科技、装备均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以至于工伤事故、质量问题、环境污染、走私漏税、法律纠纷、刑事案件,都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许多企业甚至成为一查就停、一罚就跑的“再生游击队”,有些甚至发展成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丐帮”。割电缆、偷井盖、“地沟油保卫战”、“垃圾箱争夺战”时有发生。
目前,缺乏合格的管理、技术人才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资源再生以及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就连城市管理水平较高的北京,五十万回收大军也基本上处于管理盲区、粗放型的半地下状态。因此,尽快成立一批专业院校,培养大批技术、管理人才持证上岗,企业则依靠专业人才实行岗位责任制及行业自律,是保障该行业健康成长的当务之急。
四、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调配有着广阔的前景
人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机器、最高的科技。而没有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就不可能有创新型企业和高品质的产品。再生和再制造,首先要靠人工对报废产品进行拆解、分拣,人类至今还没有发明出能够将报废车的一万多个零部件完整地拆解下来的机器。据统计,该产业对技术工人、熟练工人的需求,是制造业平均值的3~5倍。
计划经济年代,人力资源由国家包干。如今,80%的人力资源已经被推向市场,尤其是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资源再生工作者,基本上处于管理盲区,有些地区甚至被黑社会控制,严重阻碍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我们在安徽淮北市调查时了解到,由政府扶植的一家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一方面对进城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并颁发职业证书,同时还为他们上三险、提供法律服务;一方面与用工单位签订长期劳务合同。这样一来,有了各种技能的农民工,再加上管理公司的统筹安排(如:某单位的电焊工每周平均只有5小时的工作量,通过该公司全市范围的统筹调配,每周可以工作40个小时)不仅收入大幅度增加,同时还因为上了三险,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企业不仅避免了最令其头疼的劳资纠纷,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收益最大的还是政府。该企业成立以来,集体闹事事件下降了80%。该公司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平台,并通过与技术学校、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签订长期合同,只需5~6个人便为6、7万农民工提供了优质服务,每年收入超过5千万,实现了双赢、多赢。
据调查,资源再生产业作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人员配置极不合理。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成立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像淮北的那家企业那样,为2.5亿人口的产业提供统筹服务,具有广阔前景。
五、实现产业职业教育专门化的操作路径
1.办学模式
据调查,德国之所以在多次经济危机受冲击最小,工学结合的教育体制为之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保障了产品的质量经久不衰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也准备与企业紧密合作,实行“订单”式培训服务。
翻开我国的近代教育史,延安抗大、黄埔军校以及最近崛起的新东方,是最具影响力的学校。据了解,抗大用1/3的时间由毛泽东等军事家授课,其余2/3的时间组成抗大分校,到各抗日根据地边战斗边学习,为人民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指挥员。黄埔军校同样也是用1/3的时间学习军事理论,再用2/3时间组成“学生连”到北伐前线边打边学,因而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再就是近年来迎合了“出国热”市场需求的新东方。但据调查,发达国家对熟练回收工人的需求,远远大于新东方培养的科技人才,而我们恰恰可以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2.办学方法:
由于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再生资源,有再生资源就有资源再生工作者。因此,为尽快普及资源再生、再制造产业的技能教育,我们将充分利用互联+以及世界各地现有的教育资源,建立全球化的教育体系。
我们在广东惠州建立的资源再生、再制造产业的培训与管理学院,主要承担编纂教材、制定标准、培养师资、颁发资质证书等“育种”功能,同时以“麦当劳”加盟的形式,根据各地区不同的产业特点成立分支机构,争取在8~10年内形成全球范围的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体系。
经过对我国5000万资源再生从业人员的文化基础及市场需求进行的长期调研和评估,现将初步规划列表如下:
潜在市场 学习时间 职称 学历等级 所需经费 颁发资质单位4000万人 3~5个月 相当于2级工 无 3000元 学校或所在城市800万人 1~2年 技术员 中专 5000元/年劳动人事局或学校150万人 2~3年 助理工程师 大专 6000元/年劳动人事局和学校30万人 3~4年 工程师 大本 6000元/年劳动人事局和学校10万人 4~6年 经理、技术主管 研究生 6000元/年 劳动人事局和学校涨跌幅 ↓10 ↑120 ↑50 ↑10 ↑30
专业设置如下:
序号 院系 专业 初级中级高级学分有效期1 再制造1)汽车再制造2)工程机械再制造3)机电设备再制造4)精密仪器再制造100学分200学分300学分 2-3年2 金属再生1)废钢铁再生2)废五金再生3)有色金属再生4)稀贵金属再生100学分200学分300学分 2-3年3 非金属再生1)废塑料再生2)废橡胶再生3)废纸、木材再生4)其他非金属再生100学分200学分300学分 2-3年4 在职培训1)网上在线资格培训2)到学院集中培训3)环境保护4)再生资源国际贸易100学分200学分300学分 2年
六、项目进展的时间安排
2017年8月份前,由中润达环保科技、中华环保基金会、军融五洲再制造研究院、中国中智集团(全国最大的人才、劳务输出企业)、华夏银行及有关部委、协会官员组成筹备组。筹备组主要负责争取政策、培训师资、编纂教材、制定标准等项工作。筹备工作在北京、广东惠州同时开展。
2018年8月,学院正式成立。同时根据中智集团与国外签定的劳务输出合同进行“定单式培训”。
2018年12月,分别在全国范围开始招收2年制中专生。同时,采取“麦当劳”式的加盟方式,根据回收人员的密度以及行业分工,在沿海市以上城市成立分校,开展短期培训。
由于资源再生属于劳动密集、收益高、国内外市场需求大的行业,特别适合于老、少、边、穷的脱贫致富。因此,成立以四川、陕西、新疆为中心的分校,专门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转业军人服务,对于我国的扶贫工作以及边疆的稳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18年年底,在广东惠州建立“网上技术等级质资培训中心”,建立全国乃至全球笫一个“静脉产业教育网”。
据调查,目前境外的华人学校、孔子学校已近两万所,这都是未来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静脉系统”潜在的教育资源、我们的合作对象。
2018年底,在北京、日本、德国、南非等地分别招收大专、本科学生,并与德国联合成立全球第一所“静脉产业研究生院”和科学院
据国务院六部委及中华环保基金的专家介绍,资源再生、再制造产业是目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就业)最好的朝阳产业。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城市矿产约10亿吨(人均1.5吨),市值约10万亿。教育、科研、人力资源调配约占该产业的30%即3万亿。作为全球第一家集教育、研发、人力资源调配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再制造产品的基地,以全球的再生、再制造产业为一盘棋,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科研、教育资源,必将以一招鲜吃遍天,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静脉产业研发中心。据了解,以色列认为,吃饭永远是人类的头等大事,而在四海无闲田的今天,扩大耕地面积已很困难,改良品种便成了唯一出路。而在同一块土地上,育种比种粮的经济效益高30倍。如今,以色列已经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育种基地,在窄小、贫瘠的土地上靠农业成为了发达国家。目前,科技落后、缺乏培训是再生、再制造产业的短板。而我们的静脉产业软件基地正是在为全球无处不在的资源再生产业“育种”——播撒技术人才和科学的种子。
该培训、科研、人力资源调配中心共分八大区域,大约需要占地3000亩。据专家保守的估计,建成后每年产值可达1000-1500亿(人民币)、产生利税200亿左右、安置大学生、复转军人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