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金属资源国际论坛(WRF)11月将在澳门拉开帷幕
——这个以电子废弃物和报废汽车为专题的国际论坛已举办了十多年
2017-06-01
本刊记者//翟 昕
2017金属资源国际论坛(WRF)11月将在澳门拉开帷幕
——这个以电子废弃物和报废汽车为专题的国际论坛已举办了十多年
2017 Electronics & Cars Recycling Forum will be held in Macao in Novembe
本刊记者//翟 昕
本刊从金属资源国际论坛主办方获悉:今年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和报废汽车回收论坛继续于11月14日——17日在澳门举办。
“这个论坛吸引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和报废汽车国际顶尖的专家学者、设备制造企业和原料供应商,论坛聚集着这一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领导者和重量级人物,参加这个活动,你将获得无与伦比的商机与机遇。”这是国际再生资源委员会秘书处从瑞士发来的消息。设备的投资回报率问题等等。
论坛的一个特点是:会议的主会场与展览同在一个大厅里,参展商和设备制造商可以近距离地与来自全球的专家和企业界人士面对面交流。这是与其他一些论坛的不同之处。这个论坛有一个重要的背景:亚洲的报废汽车回收和电子废弃物处理量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全球同行的高度关注;亚洲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大腕级人物十分看好这个论坛,因此他们往往在这个论坛
据介绍,这个论坛的主要活动和讨论焦点包括:汽车的回收利用;电子电器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国际转移路径追踪;循环经济产业;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最新的电子废弃物分类和处理技术的研讨;生产者责任制及废旧家用电器召回制度的运行情况;报废产品召回制度与再制造;电子废弃物与报废汽车召回制度及风险控制问题;可利用设备越境转移与贸易中的问题探讨;亚洲回收利用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状分析;报废汽车及电子废弃物的拆解与破碎生产线以及最佳工艺路线与实践,拆解破碎生产线与期间露面。
论坛的第二个特点是:主办方精心准备了参观考察项目,代表们可以在论坛期间有机会到中国大陆及香港的设备制造厂家及回收利用企业考察参观。论坛是这一领域内各种信息交换的良好渠道;在这个活动中,您可以会见自己所需求的客户,可以推广销售你自己的各种服务或产品;会议期间,你还能与一些资深专家会面交流或挖掘到新的潜在客户。会议主办方向我们透露:他们将定期地向大家征求论文并邀请一些大家感兴趣的会议演讲者,同时他们还将通过《资源再生》杂志等新闻媒体公布这些演讲题目和论文摘要。
这个论坛的主办方-1CM AG, 是一个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电池回收处置方面高端且国际性论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十多年来,1CM AG每年都会在欧洲、北美、亚洲组织多场论坛,是再生资源领域国际知名的会议和展览的组织者。
自从《资源再生》杂志2005年参加了1CM AG在瑞士巴塞尔主办的电子废弃物和电池及报废汽车回收论坛以来,先后派出记者赴德国柏林、奥地利萨尔茨堡等地参加论坛,并一直与1CM AG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我作为《资源再生》杂志的负责人参加了他们组建的国际再生资源委员会以后,在亚洲每年举办的论坛之前,基本上都参加了他们每年论坛之前的委员会成员会议,倾听他们对会议内容和活动的安排,并参与对下一届会议的举办地点和重点话题的讨论与协商,真切体会到这是一个具有可持续性且具备高端专业素质的行业组织。通过参加会议讨论协商,《资源再生》杂志也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和企业家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与合作。
作为行业媒体,我们认为:要想把杂志做得更好更贴近读者,及时反映和报道国际再生资源领域的一些最重大动向和最新的技术与装备,就必须参与这些论坛和活动。因此,自从2006年,1CM AG第一次把论坛放在上海举办的时候,我们就全程参加并报道了该论坛。此后,不管是在新加坡、香港、澳门还是其他地方,我们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每年1CM AG在北美或者欧洲举办论坛的时候,尽管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抽身前往参加活动,但是,我们还是请论坛组织者给我们发来会议的主要活动以及一些重要的发言稿,并编发会议报道和图片。正是这样,《资源再生》杂志也把行业媒体的视角伸向更远的地方。今天,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如果媒体不能把自己的眼光投放得更远,就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就这样坚持了下来。转眼之间,10多年的时光飞逝,我们依然深信:我们不能只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更应该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行业才能跨步更大,进步更快。
数年前,我们就感到了亚洲和中国周边国家正在发生的变化,也是通过这些活动,感到了亚洲国家的崛起。几年前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近几年,作为行业媒体,我们与中国企业家接触比较多,他们正在或者已经把发展的目光和巨大的精力投入到了“一带一路”国家或周边国家的市场开拓中。在行业的各项活动或交流中,我们明显感到了“亚洲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深深感悟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必然。记得十年前1CM AG在上海举办该论坛时,参加会议的亚洲人面大影响力。时隔两年,在参加了澳门论坛之后,我以《在“一带一路”建设铿锵脚步声中聆听国际同行坐而论道——一个记者耳目视听中的2016金属资源再生国际论坛及展览》为题做了专门报道,重点介绍了这次论坛上中国专家的一些观点和成果。在2016的论坛上,“中国元素”显得十分耀眼:众多中国参展商云集于此,一时之间我恍然有一种感觉,一个欧洲人组织的国际论坛怎么会与中国正在实施和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如此的合辙押韵呢?
回来之后我一直思考:国际论坛所用的交流语言都是英语,而语言是障碍么?不是。真正的障碍在于,你所说的孔屈指可数;会上发言的大多数都是欧洲或者北美人。而到了5年前、3年前在香港和新加坡参加论坛期间,已经明显感到了亚洲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后发地区的诸多优势和巨大变化。近几年的论坛上,发言者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国家的演讲者在谈到自己国家的再生资源产业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时,我们已看到了亚洲崛起的力量,以往那种被人们视为落后国家的这一产业正在借助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做法在各自的国家里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实践。尽管我们听到一些演讲者说到的一些问题都曾经是我们的困惑,但是谁又能说再过几年该是一种什么样子?周边国家都在进步,都在发展,这给我们的专家和企业家带来的不仅仅是观察,而应当说是历史的机遇。因此,我在2014年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这个论坛之后发表了《临东方十字路口聆专家论道 处产业升级之际觅产业升级之路——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2014亚洲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论坛所感》一文,重点介绍了这个论坛对于亚洲再生资源产业的巨内容是不是与听众有共鸣、有同感,否则,你即便是用每个听众各自听得懂、觉得过瘾的方言说事儿,要是他不感兴趣,也是白搭!
我也曾反思国内的一些论坛,即便是一些名头很大很高端的会议,为何刚开始举办的时候代表们从天南地北赶过来参加,可是到了那儿一看,仍是些几十年前的老面孔端坐在那里,说的还是几十年都不变的话题,有些还是标语口号式的训话,现如今谁听这个?可每一位代表都是千里迢迢、旅途劳顿、付出了金贵的银努才坐在这里,难道要听这些么?除了会议名头有些惊人之外,电话都流露出这种焦虑。闻此言,我笑了:你们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自信么?只要把话题选准喽,只要把这里的人们所关切的东西展现出来,还有啥可担忧的呢?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如火如荼;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正在进入深水区,这些都是能够吸引听众和参展商的卖点,您还是悠着点儿吧!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到论坛的组织者:Jeanette Duttlinger女士。十多年前我们曾在瑞士相识,此后几乎每年见一次。这是一个再也没有大家所感兴趣的内容。你说这种论坛有何可持续性,有何实质性内容与价值?所以我在上次会议报道中特别介绍了几位中国代表的演讲,他们的一些研究虽然是学术研究类型的报告,但是还是能给我们的企业家和学者启发,有借鉴作用,特别是一些欧洲国家的大型回收利用企业的报告和图片介绍,给人眼前一亮,让人有继续想听下去,想在会后与演讲者进一步交流的冲动。我感觉那是对我们正在寻找工艺路线新突破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过程中如何实现高端昂贵设备的国产化大有启发的一次活动。尽管由于自己忙于繁琐事务而未能够把一些高质量有价值的论文翻译并发表出来,但是还是尽量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传递给了朋友们。这就物有所值。我觉得,一些国际性的会议必须给参会代表提供价值,这也是一些会议组织者必须深深思索的一个严峻课题:一动一静都是成本;活动的一点一滴都牵涉到信用;这是会展组织者这个特殊商品的售卖者必须考虑的:办会不难而难在持续地办下去,难在你能给买你产品的受众带来什么。
今年的11月,又将是论坛即将举办的时候。会议的组织者一直在惴惴不安:我们这个活动能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和亚洲人来参加么?几次的越洋坚强的女性,在初来中国举办会议的时候,她就跟我说:这种会议能在亚洲和中国开花结果么?我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志者事竟成。今天,她回忆起当年我们的对话,不知有何感想?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坚持了这么多年的论坛的十五位工作人员大多是女性,有的来自瑞士,有的家在德国,还有几位来自别的国家。据我观察,她们都能用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和中文给代表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上次在澳门分别的时候,她们把我送到酒店大门口,那异口同声的京腔说得还挺地道: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