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状况及综合防治
2017-06-01温晓荣芦静
温晓荣,芦静
(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陕西宝鸡722203)
宝鸡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状况及综合防治
温晓荣,芦静
(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陕西宝鸡722203)
小麦条锈病流行年份可致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就宝鸡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生产安全。
小麦条锈病;危害传播;途径;综合防治
宝鸡市是陇东、陇南小麦条锈病东进的西大门,为陕西省小麦条锈病长发区和重发区,分别于1950年、1964年、1990年、2002年、2009年在该市大面积流行和偏重发生,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小麦作为宝鸡市粮食生产第一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小麦丰收与否对保障该地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为此,笔者结合该市条锈病发生情况,阐述条锈病发病机理及综合防治对策,对确保该地区小麦丰收和农民增产增收及保障粮食供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与危害严重性
1.1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
条锈病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冬孢菌科、柄绣菌属的条形柄锈菌,为小麦专化型。夏孢子单孢、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冬孢子双孢、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灰黑色,柄较长,转寄主不明。发病部位以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和穗上也有发生。夏孢子堆较小,椭圆形,鲜黄色,孢子堆由入侵点沿叶脉向两端扩展,排列成条状,由中央向两端依次成熟破裂,散出孢子。冬孢子堆短线状,黑色,埋生在表皮内。
1.2 宝鸡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危害
1.2.1 小麦条锈病在宝鸡的发生特点
小麦条锈病是宝鸡市小麦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对全市小麦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该病在小麦秋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宝鸡市植保部门监测表明,该市秋苗期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中旬发病,早播麦田、低洼地、下湿地发病早且重;秋苗期发病以基部叶片为主,春季小麦拔节后发病部位逐渐上移至中上部叶;春季新侵染病叶一般在3月上旬,3月初至4月上中旬为病害发生扩展期,4月下旬进入流行始盛期,5月上中旬顶三叶发病进入流行盛期,5月下旬进入流行衰退期。
1.2.2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严重性
一是条锈病是随风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可以远距离随气流传播。二是传播速度快,危害损失大。小麦条锈病的孢子堆可持续产孢8~10 d,每个孢子堆1 d可产孢1 800个,世代重叠,相互交叉流行。中后期田间气温升高,世代加快,在风的作用下形成孢子流,从始见零星单片病叶到全田叶片全部枯黄仅需15~20 d时间,易暴发成灾,防不胜防。小麦感染条锈病后,影响发育和灌浆,使麦粒秕瘦,影响产量和品质。小麦条锈病一旦发生危害,轻者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2 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2.1 宝鸡市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
小麦条锈病的侵染循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4个环节。条锈病喜凉怕热。小麦条锈菌在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在20℃以下的地区越夏。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播,遇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秋苗的发病距越夏菌源近,播种早则发病重。当平均气温降至1~2℃时,条锈菌进入越冬阶段,在冬季最冷月均温不低于-6~7℃的地区则可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产孢,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迅速,引起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若较长时间无雨、少露的情况,病害扩展常常中断。
受小麦条锈病菌随气流传播特点的影响,宝鸡市各地区小麦条锈病的秋苗发病以及病害发展情况以距越夏菌源近、早播麦田发病重。宝鸡市1 4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秋苗发病菌源主要来自陇南越夏区。小麦条锈病在宝鸡市越冬存活率取决于冬季温度和湿度,如2010年冬季持续低温干旱,越冬存活率很低。春季小麦返青后,如田间温湿度条件适宜,病害迅速扩展蔓延,引起流行。越冬菌源量和春季降雨是该病流行的两个重要条件,特别是雨量和湿度。
总结宝鸡市近年来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3—5月的降雨量和降雨次数是决定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决定因素。条锈病菌在温度14~15℃(叶锈15~20℃、秆锈3~18℃)及有水滴和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病菌在麦叶组织内生长,当有效积温在150~160℃时,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下发病重。秋苗发病重,冬季温暖越冬菌源量大,来年春雨早而多,利于条锈病流行。如果早春有雨而后期干旱或早春干旱后期有雨,则条锈病发生轻,或局部不流行。春季持续干旱,即使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由于越冬菌源不能顺利侵染,条锈病也不易流行[1]。
2.2 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条件
小麦条锈病在常年发生春旱的地区发病轻,对于春雨较多但气温回升快的区域发病也轻,在早春低温持续又有春雨的条件下发病重,同时小麦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宝鸡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地域差异大,年降水量590~1 000 mm,渭河、千河贯穿该地区,这些气候因素都利于条锈病的发生。经植保部门监测,宝鸡市小麦条锈病菌源多来自于甘肃天水、平凉市,为宝鸡市小麦秋苗发病提供了充足的外来菌源,加之近些年本市使用的主栽品种小偃22易感条锈病,此病偏重发生对该区域陈仓、岐山、扶风、陇县、千阳、凤翔等区(县)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为确保宝鸡粮食生产安全,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不容忽视。
3 宝鸡市小麦条锈病的综合防治对策
3.1 理清思路
宝鸡市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应响应陕西省植保总站“稳粮增收、减量控害、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适应“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植保新常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小麦条锈病“扑灭中心、控制流行”的防治策略,优化检测网点,严格防治技术,做好防效观摩巩固,及早预防,综合防治。
3.2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毗邻甘肃天水、平凉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陇县、千阳县、陈仓区等局部区域,提倡退耕还林还草、扩经缩粮,切断小麦条锈病秋苗期自西向东传播的初侵染源。
3.3 培育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应推进小麦新品种抗性选育的课题项目研究。宝鸡地区旱地可选用西农928、长旱58、晋麦47、宝麦6号等品种,水浇地可选用西农528、武农986、中麦895等品种。在应用抗病品种时,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利用抗病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或异质性,来控制锈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和优势小种形成,避免品种单一化。
3.4 运用科学栽培技术
3.4.1 推广适墒、适期、适量播种,促进壮苗的形成,提高抗逆性
推广适墒、适期、适量播种,促进壮苗的形成,提高秋苗抗逆性,使越夏菌源不易传播到麦苗上,以减轻秋苗期条锈病的发生。
小麦播种时土壤墒情、播期、播量三因素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在适宜墒情条件下,一般半冬性品种在川道地区的播种适期为10月5—10日,塬灌区10月1—5日,塬旱地9月28日—10月1日,丘陵山区冬性、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9月20—30日。偏春性品种应严格控制播期,塬区播种适期在10月10日前后,川道10月15日前后。在适墒、适宜播期内,川道地区小麦每667 m2播量为8~10 kg、塬区9~11 kg、丘陵山区10~13 kg。播期若受阴雨影响延迟,需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播期每推迟3 d,需增加播量1 kg/667 m2;播期推迟7 d以上,播量增加2 kg/667 m2,以确保合理的群体结构。
3.4.2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小麦自身抗病能力,抑制病菌侵入
宝鸡市各县区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生态条件,分区域提出施肥方案。川塬灌区产量500 kg/667 m2的高水肥田块,坚持稳氮磷、补钾的原则,推广氮肥后移技术,一般每667 m2施有机肥3 000 kg的基础上,施纯氮11~13 kg、五氧化二磷7~9 kg、氧化钾5~7 kg,结合整地每667 m2施氮肥总量的70%~80%,磷、钾肥全部底施;塬区产量400 kg/667 m2的中肥地田块,坚持氮、磷并重的原则,每667 m2施有机肥4 000 kg的基础上,施纯氮8~10 kg、五氧化二磷7~8 kg、氧化钾5~6 kg;产量300 kg/667 m2以下的丘陵山区旱薄地,每667 m2施纯氮8~9 kg、五氧化二磷5~6 kg。推广施用小麦缓释肥的要做到种肥配套,避免幼苗期养分不足。
此外,提倡品种混合种植,提高田间生物多样性;清除田间、路旁自生麦苗,深翻改土,把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降至最低水平。
3.5 药剂防治
3.5.1 种子处理
每50 kg种子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拌种(干拌),或用种子重量0.02%的戊唑醇拌种。拌过药的种子必须当天播完。
3.5.2 秋苗期和春季喷雾防治
秋苗期和早春要进行挑治,控制病害蔓延。田间病叶率达2%时进行普治,每667 m2用20%三唑酮乳油50~60 mL或15%粉锈宁80~100 g兑水喷雾,严重田块间隔7 d进行第2次防治,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如喷药后4 h以内遇降雨,天晴后要重新喷药防治。
3.5.3 大田药剂防治
大田大范围出现发病中心或普遍率达30%时,每公顷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 g兑水450~750 L普遍喷雾,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3.6 加强监测和农药市场监管检查力度
3.6.1 加强监测,准确掌握病情动态
植保部门要采取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掌握病情动态,及时发布预报,指导小麦生产做到打点保面、治川保塬,提早防治,以达到及时防治的目的。
3.6.2 加强农药市场监管检查力度
农药管理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加大农药市场监管检查力度,杜绝不合格的三唑酮等伪劣药品流入市场,防止坑农、误农事件的发生,确保农民群众防治效果。
4 小结
小麦条锈病由于其流行性和传染性极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害繁殖扩散迅速,易造成严重减产。在生产上必须贯彻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加强病情监测,及时防治,确保小麦丰产。
[1]任雅琴,吕金仓,陈周仁,等.2009年宝鸡市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0(4):51-52.
扫一扫,看你的观点
1005-2690(2017)05-0102-02
S435.121.4+2
A
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