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探讨

2017-06-01王秉雄

种子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本区种植业布局

王秉雄

(汾阳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西吕梁032200)

汾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探讨

王秉雄

(汾阳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西吕梁032200)

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依据,同时对汾阳市的土壤适宜性及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汾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

汾阳市;农业结构;调整建议

1 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需遵循下列原则:①与国际农产品市场接轨,以增强全县农产品在国际、国内经济贸易的竞争力为原则;②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生产条件、技术装备水平及经济基地条件,达到趋利避害、发挥优势的调整原则;③以充分利用耕地评价成果,正确处理作物与土壤间、作物与作物间的合理调整为原则;④采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区域结构调整的可行性提供宏观决策与技术服务的原则;⑤保持行政村界线基本完整的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在今后一般时间内,将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最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 农业结构调整的依据

通过本次对全区种植业布局现状的调查及综合验证,认识到目前的种植业布局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区域内部加大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①按照四大不同地貌类型,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在布局上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②按照耕地地力评价出1~6个等级标准,代表各个地貌单中面积的数值衡量,以发挥出适宜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来分布,在1~2级耕地分布高产高效作物为宜,在改良中调整中低产田。③依照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在点、面源污染等影响土壤健康的障碍因素中,按污染物质和污染程度来确定,力争做到该退则退,对该治理的则要采取消除污染源与土壤降解措施,以达到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种植要求及考虑作物种类的布局。

3 土壤适宜性及主要限制因素分析

汾阳市的土壤大多为壤质,其中砂黏的含量较为适宜,可见在农业上土壤质地较为理想,其性质兼具砂土与黏土的优点,规避了砂土和黏土的缺点,不仅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同时还有较多的毛管孔隙,因此,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性强且耕性较好,适宜耕期也相对较长。综合上述土壤特性,汾阳市土壤适宜性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及谷子、甘薯等粮食作物,以及经济作物如大豆、花生、蔬菜、西瓜及苹果等。

值得注意的是,种植业的布局不但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同时还会受自然因素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如地理位置与水分条件等。在山地、丘陵等地区,基于此地区沟壑纵横,通常情况下土壤肥力较低、土壤干旱、气候寒凉,同时农业经济条件也较为落后,所以对现有耕地管好的基础上,应把资金与技术逐渐转移到非耕地的开发上,促进与发展林牧业,并建立起农、林、牧相结合的生态体系,建成林牧产品生产基地。在平原地区,土地平坦、水源丰富,是汾阳市土壤肥力较高的区域,而且经济条件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也相对较高,所以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开展多种经营,实行粮、菜的全面发展。

在进行种植业的布局中,需因地制宜地考虑到各区域的自然及经济条件,并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布局中的各种限制因素,要考虑到其影响的范围以及改造的可行性,并合理布局生产,充分、持久地发掘自然的生产潜力,尽可能做到地尽其力。

4 种植业布局分区

建议根据汾阳市种植业布局分区的原则及依据,结合本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结果,将汾阳市划分为两大种植区,分区概述如下:

4.1 平川粮菜区

该区位于汾河沿岸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包括演武、冀村、肖家庄、阳城、贾家庄、城关、杏花等7个乡镇,共137个村庄,区域耕地面积2.53万hm2。

4.1.1 区域特点

本区地处汾河一级阶地及河漫滩,气候温和、热量充足,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土壤耕性良好,适种性广,施肥水平较高。土壤有潮土和脱潮土两个亚类,是汾阳的粮、菜区。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78 g/kg、全氮0.966 g/kg、有效磷22.53 mg/kg、速效钾194.25 mg/kg,锰、钼、硼、铁微量元素含量相对偏低,均属省4级水平。

4.1.2 种植业发展方向

本区以建设粮、果、枣、菜四大基地为主攻方向。加强与发展一年两作高产高效粮田,扩展蔬菜面积,并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

4.1.3 主要保障

①加大与提高土壤培肥力度,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增强土壤有机质,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②合理轮作,杜绝多年连茬的习惯。③搞好基地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模式化管理及无害化生产技术应用,增加基地经济及社会双重效益。

4.2 丘陵、边山粮果区

包括全市5个乡镇的152个村庄,区域耕地面积1.87万hm2。

4.2.1 区域特点

本区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属深井和提水汾灌、黄灌区。本区除少数耕地属褐土性土外,大部分属于石灰性褐土,是汾阳主要的粮、棉、果、枣、药材区。本区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17.26 g/kg、全氮0.98 g/kg、有效磷14.93 mg/kg、速效钾145.37 mg/kg,整体看,微量元素铁属省5级水平,钼、硼属省4级水平普遍偏低。

4.2.2 种植业发展方向

本区种植业以粮为主,发展水果、核桃及小杂粮。

4.2.3 主要保证措施

①应进一步抓好平田整地,整修梯田,建好三保田。②千方百计增施有机肥,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增加微肥的施用。③积极推广旱作技术和高产综合技术,提高科技含量。

扫一扫,看你的观点

1005-2690(2017)05-0045-02

F321

A

2017-04-10)

猜你喜欢

本区种植业布局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Face++:布局刷脸生态
Lumileds汽车照明:新布局下的新思路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
车展前后 探底爱信息技术布局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
种植业饲养业他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