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则多”语境在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视觉图式中的运用

2017-06-01王科本黔南民族师范学院558000

大众文艺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报设计图式语境

王科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558000)

“少则多”语境在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视觉图式中的运用

王科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558000)

超现实视觉图式仍然是当今海报的设计主流形式之一,其独特新颖、简洁明了的形式语言,使人能在最短的时间且有限的版面内接受明晰的信息,凸显所传达的主题内容,是超现实主义运动未完成的艺术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引用2010——2014波兰华沙和墨西哥等国际海报展的获奖作品,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探析“少则多”语境在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视觉图式中的特征、表达形式及其运用。

少则多;超现实主义;视觉;图式

超现实视觉图式仍然是当今海报的设计主流形式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平面设计语言,成为设计师们沟通、交流和传达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一个信息超载、传达过度的现代文化思潮中,设计师必须对于包罗万象的形态加以细微的观察,进行高度概括的设计,以独特新颖、简明扼要、有力的视觉冲击且目的鲜明的视觉形象,给予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调动人的积极思维而参解其思想内涵,使海报传递的信息量最大化且赋予的哲理更加深刻,就如人类最基本语言一样,言简意赅,瞬间扣人心弦,视觉传达设计才能从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故“少则多”语境在当代海报视觉图式设计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也代表了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设计史视域中“少则多”的内涵

“少则多”(less is more)是包豪斯迪索时期最后一任院长米斯•凡德洛提出的设计原则,这设计理念开启了现代设计的发展与繁荣1。“少则多”设计原则主张采简练而高度概括的物象形态进行设计,舍弃多余的装饰,形式简约,高度功能化与理性化,强调单纯的设计美感。在平面设计上,德国“海报风格”运动的奠基人鲁西安•伯恩哈特完成了一个自从“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以来就由大批设计家探索的工作,即:如何把海报设计到最简单的方式,而达到最高的视觉传达功能2。

笔者通过长期对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进行探索与研究后发现:一方面,“少则多”在设计上应利用缩减法精简图形语言,把物体最本质的形态以最简洁的视觉图式表现出来,观者以此本质特征展开通感联想,找到物象本体,使读者理解和读懂简练的图形所蕴含的寓意,凸现传达的主题信息;另一方面,缩减法精简的图形,语言精辟透彻,且设计应具有象征性、浓缩性、文化性与时代性,能调动观者积极参与体验图形所带来的智慧与乐趣,从而使观者产生再创造的空间就更广阔、联想更加丰富,海报传递的信息量最大化且赋予的哲理更加深刻。

图1 Keith Godard/德国 何见平

在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中,设计师借助现代摄影、绘画和科技,通色彩、肌理等这些基本的视觉元素进行创意,剔除一切多余的装饰,语言简明扼要,元素简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同时注重视觉图式的信息传达,从而使画面上更多的空间让人思索、回味,凸显核心主题。“好设计便是少设计”,让一切优秀的设计都表现出谨慎、简洁、谦恭、随和、自然和均衡,这正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3。如何见平先生创作的海报《Keith Godard》在超现实主义视觉图式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头像的大胆错位、利用字体的分割与剪切进行重构,设计语言简练概括,使平面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充满视觉张力的特异图式最直观地体现出基思•戈达尔(Keith Godard)教授的设计美感和内涵(见图1)。

二、“少则多”语境在超现实主义海报中的视觉特征

1.趣味性

在信息过多的今天,亲情、温馨与含蓄的设计往往会以美的色彩、造型愉悦人们的感官,唤发人们的审美想象和激情。超现实主义视觉图式的趣味性通常以讽喻、影射、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将主题处理得风趣,使观者对海报内容产生亲切感,在愉悦环境之中感受新概念。如图2瑞士设计师斯蒂芬•巴迪(Stephan Bundi)在《在莫里哀的伪君子》中的超写实视觉图式采用了讽刺和双关的趣味性,通过剪切、分割而产生的变形、扭曲的视觉效果,意味深长,镂空的眼白部分透出的背景色黄色使人物的眼光犀利而刺眼,讥讽现实生活中有着无数光环的伪君子深沉、狡猾、虚伪形象使人不寒而栗。

图2 The Moliére’s Tartuffe /瑞士 Stephan Bundi

图3 Fear and Mental Hurts /伊朗 Mohammad Jamshidi

2.简洁性

“少则多”语境在超现实主义海报视觉图式中的运用,并不是为“简”而“减”,语素少了但在信息的传递量上却更丰富,意蕴更深刻。“少则多”的标准不能用笔墨的多少来衡量,量变质不变,不能仅凭一种简约化的方式来理解和判断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的语境。用缩减法所得出的设计方式是图形设计师强有力地表达观念,借由内心的想象使观察者与艺术作品产生互动状态4。穆罕默德•贾母希迪(Mohammad Jamshidi)在《恐惧与心理创伤》中的人物形象利用文字通过复杂的剪切、镂空的超现实视觉图式,体现了人物所处的特殊文化背景以及宗教意识形态,营造一种神秘而压抑恐惧的心灵世界,当省去这种构成物象的必要元素时,概念就会发生偏移,与主题思想相去甚远(见图3)。

3.哲理性

图形是人类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能够使人同时地、直观地理解涵义。“少则多”语境在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中的视觉图式多以表现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等主题内容,简洁明了,给人瞬间即获的印象,且赋予深刻的哲理。如李海平的海报《真相》中的雾霾、人民币和蓝天同构的视觉图式,暗示过度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却难以弥补对环境造成的恶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背景的一个缩影,赋予的哲理深刻,使人反省、深思(图4)。

图4 真相/中国 李海平

三、“少则多”语境在超现实视觉图式中的表达形式

1.在视觉图式的传达内容上

首先图形创意设计的切入点要准确,设计的语言应直观、有效地传达准确的主题信息,削减不必要的装饰细节时,不能过度的追求简单化而导致主题不清晰,表意不明;不应在只强调传统审美中的艺术形式因素而忽略设计的功能作用,应强化传播信息方面的针对性,使重构的海报视觉图式能在有限的空间里传递一个强大的信息。

2.在视觉图式的表意上

海报的图形设计并非物理对象的复制,而是对其总体结构特征的把握,是人们直观感受的意象,即图形的表意就是以图的形式来表情达意,目的在于通过图形媒介传达信息与意义,即立“象”已尽“意”5。“少则多”语境在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中的图形表意要准确、清晰传达作者的意象,具有张力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形与意的完美结合,能与观者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直抒主题思想。日本设计师実川哲路(Minorikawa Tetsuro)的海报《海啸》中的手掌和紧握的拳头构建在同一轮廓线中互为图底,形与意的完美结合,视觉图式语言精练,感召力强烈,号召日本人民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共抗大海啸灾难,形与意体现出一种完美的融合(图5)。

图5 海啸/日本 Minorikawa Tetsuro

3.在视觉图式的表现手法上

好的创意,需恰如其分的表现手法,才能使图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海报的视觉传达达到最佳艺术效果。自然界丰富完美的形态,在海报视觉图式的设计中并非拿来主义,需要抓住物象之间基本的共性特征,大胆取舍、提炼,通过色彩、肌理等进行艺术加工,或恰当的分割、错位以及重复、倒置、悬空等表现方法营造画面氛围,创造一种简洁的、浓缩式的视觉形态,使画面具有更强的秩序感,凸现传达的主题信息。

四、“少则多”语境在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视觉图式中的运用

同构的表现形式是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物象进行分解、组合形成一种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其事物中隐喻的内在联系传达出主题思想的新意义6。“少则多”语境在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的运用中,大致有以下几种常用的超现实风格的视觉图式。

1.填充同构的视觉图式

即在表现二维空间的物形轮廓中填充三维形态的图形,或在表现三维空间的物形轮廓中填充二维形态的图式,植入的图形在海报设计中常常被用来进行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形成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融合一体的超现实主义视觉图式。波兰现代设计大师维斯瓦夫•罗索哈(Wieslaw Rosocha)的《奥斯特鲁夫维尔科波区罗索哈另类艺术画廊》海报中使用戏中戏的视觉双关语,在一个影像中幻化出三重影像,视觉图式隐藏的三种不同物象通过穿插组合在同一轮廓里,写实手法与意象表现巧妙结合成具有三维视错觉的效果,虚与实、形与形之间相互借用、交相辉映,产生不合逻辑、极为梦境的荒诞世界,很好体现了维斯瓦夫•罗索哈的艺术风格和对艺术的完美追求(见图6)。

2.剪切、拼置式的视觉图式

通过对具象的形态进行剪切、分割、大胆的错位或镂空、变形、夸张、扭曲等构成方法,创造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生物形体,以逼真的自然形态重新组合的超现实主义视觉图式,表现作者内心的超现实主义世界(如图1、2、3)。与维斯瓦夫•罗索哈常活跃在国际设计舞台上的另一位波兰设计大师米切斯瓦夫•格罗夫斯基 (Mieczislaw Gorowski)的《自由之声》利用人物侧面头像通过折线的剪切,进行大胆错位,简约的视觉形象,把人对自由的追求而发自内心的无声呐喊表现得淋漓尽致(见图7)。

图7 Voices in freedom/波兰 Mieczislaw Gorowski

3.物象移植或替代式同构的视觉图式

是将两种不同的物象有机结合,构成另一新的形象,也可以用具有立体感的多个物形作为设计元素进行重构成一种新的视觉图式,注重体现视觉意义上的艺术性和完整性。阿方斯•慕夏(Alphonse Mucha)是捷克新艺术运动的代表画家和装饰艺术家,其理想化的写实风格多以女性作创作对象,画面优雅迷人,有着独特的甜美气息和诱人心魄的魅力,服饰线型流畅而华丽,兰斯•拉特(Lance Rutte)在《参拜阿方斯•慕夏》的海报作品就是把他这种艺术风格特点鲜明的绘画形式移植到人物背部进行同构,构建了一个纪念碑式的视觉图式,很好的体现了阿方斯•慕夏对艺术形式的完美追求,同时传达了作者的敬仰之情(见图8)。

图8 Homage to Alphonse Mucha/美国 Lance Rutter

4.仿质式同构的视觉图式

把单个或多个物体去模仿其他物象的性质和变化方式同构在同一形象或同一轮廓之中,仿质的结果应该是这一物质在生活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和变化的状态,而变化的结果可以传达出蕴涵双重含义的视觉传达效果和超越现实的视错觉之美,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如林俊良海报《全球变暖》把飘浮于海面的冰川与深陷海洋包围之中的人物面部组合重构,警示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灾难(见图9)。

图9 全球变暖/台湾 林俊良

“少则多”语境在当代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呈现多样化设计,超现实视觉图式构形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独具慧眼,找出物形最具有吸引力的特点加以浓缩,繁简取舍,创作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的视觉图式,从而使观者获得视觉兴趣,凸显主题思想。

五、结语

超现实主义海报设计已成为当今艺术家们展现自身艺术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超现实视觉图式不能以一种简约化的方式来理解和判断当代的艺术创作,正是超现实主义运动未完成的艺术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7。在网络信息爆棚时代,独特新颖、简洁明了的超现实主义视觉图式,能够使人在最短的时间且有限的版面内接受明晰的信息,凸显所传达的深刻哲理,就如同一位作家对文字、词句的把握,做到胸有成竹,将读者诱入优美的篇章中,这使得字、词、句显得格外重要,它决定着能否将作者的思想完整传递,并达到预期的共鸣效应。对“少则多”语境在超现实主义视觉图式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强调创意之道,才能使设计师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成为真正的“思想者”。

注释: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8.205

2.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8.157

3.德.狄埃脱•拉姆斯.少设计便是好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袁由敏.以少胜多[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1

5.苑丽英,江滨,刘懿.图形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9

6.许晓婷.超现实主义对海报设计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7.林芝.优雅的变形波兰招贴的超现实主义视觉风格探究[J].新美术,2014.1(35).105

图片1—9来源:中国艺术设计联盟http://www.arting365.com;视觉同盟:http://www.visionunion.com

王科本,男,布依族,1968年生,籍贯贵州惠水,大学本科,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海报设计图式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陆方 海报设计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海报设计作品四幅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