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女史何香凝的书法艺术

2017-06-01王胜男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10013

大众文艺 2017年9期
关键词:何香凝楷书爱国

王胜男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 210013)

民国女史何香凝的书法艺术

王胜男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 210013)

民国时期的女性,在激荡的社会变革中,冲破旧礼教的束缚,走出了家门,开始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交流的机会,使得才华得以发展,并且通过参与各种展览会和书画会组织,以独立的姿态进入被男性独霸的书画艺坛,何香凝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书法傲然挺拔,雍容大气,彰显出一代女权政治领袖的风范。

民国;何香凝;书法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革时期,也是女人从奴隶变为真正的“人”的过程。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新思想的传播,妇女教育的发展,一个新型的知识妇女层——女书法家,在民国社会开始形成并日益发展,她们是主体意识觉醒的女性,从救国救民保种保族的立场出发,为女子的权利大声疾呼,代表人物以何香凝为代表。

中国妇女的崛起,始终与整个社会的革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些有觉悟的女性自觉地投入到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社会运动之中,也有一些在为自身的命运奋斗中,与社会革命利益相一致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社会进程中,她们首先是革命者,然后才是书法家。

何香凝(1878.06.27-1972.09.1)为广东南海人,是杰出的政治革命家,女权革命的领袖。作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国民党重要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在极其艰难而复杂的斗争道路上,一心爱国爱民,堪称中国爱国民主人士的楷模。何香凝生在一个香港茶叶商的家庭,从小性格刚毅有主见,誓死力争不缠脚,最终如她所愿。少时,父亲不让何香凝入私塾,在她软磨硬泡的功夫下入“女馆”习书几月,后又找来哥哥们的读本自学,并接触到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的妇女解放等新知识。1897年何香凝嫁给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归侨子弟廖仲恺,廖仲恺因思想开明要讨个大脚老婆,正好促成了这门天作之合的婚事。后支助廖仲恺东渡日本,并随夫一道在日留学,先后就读于女子师范学校、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和东京本乡美术学校,因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并开始接触革命,她和廖仲恺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思想,萌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

在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和民族存亡的民国时期,艺术与革命相关联是普遍现象。何香凝特殊的政治地位和艺术经历决定了艺术是她革命活动的产物,其书画作品是她人革精神的重要体现。她的绘画是以学习日本画和传统中国画为基础,以写意为主,擅画花卉和狮虎等动物,气格高洁雄浑,劲健孤高。她的书法劲挺洒脱,气度高卓不凡。在对何香凝的书法作品进行收集时,多以信札诗歌为主,信札能客观的反映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文学素养,文稿书写也不受局限,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根据何氏的内容将她的书法作品分为两类进行简要分析。

一是关心民瘼国事,反映时代纷乱之作。1926年3月,何香凝手书《有感》一诗(图1),此诗是表示坚决继承廖仲恺遗志的立场,坚持贯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显示强烈的爱国决心。信札行笔流畅,笔画夯实有力,整体静穆从容,朴质敦厚的大雅气质扑面而来。初看此封信札,前几行笔触轻快富于变化,表现女性心思细腻的一面,与“辗转难眠”的情状相映照,文末两行“哀思唯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书写的方整端庄,墨色较前面几行更显饱满淋漓,因报国任务的长远繁重,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现困难重重,但又不可操之过急,故章法布局颇为谨慎,这是何香凝对未来革命担忧和信心并存的矛盾思绪,凸显了深沉的爱国情操,着实是“有感”而发。

图1 何香凝《有感》信札

如同她在手札中写到的“报国何时尽此心”,她继续延续和传播着爱国的思想,如下图四字中堂“保家卫国”(图2),此幅字与前面的书信手札风格迥异,呈现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的审美取向。细鉴赏之:笔力雄强遒劲,结体方正茂密,有颜家风范。用笔方圆结合,横竖的对比较颜体更柔和,精力弥漫,虚和雍容。既是为最可爱的人书之,故整体更显庄严肃静。何香凝的楷书,以颜字为依托,笔力凝练,推崇法度严谨、整饬、沉凝、厚重的审美风格,在激越与动荡的民国时期,时代赋予了她权利的崛起意识,内心的道德信仰激发出了高亢丰沛的个体真实情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她书法作品的内容多与祖国的发展事态紧密相连,如中堂楷书作品“爱国”(图3),笔力苍劲饱满,如同对革命的热情一般,线条质朴厚重,整体结字苍茫劲健,气魄伟岸,是她精神人格的真实写照。何氏高尚的情操提高了她艺术的品格,书作给人以与天地精神相应和的崇高感,这种高卓的品质来源于她智慧的深度和人性的探索,将一身浩然正气赋予书写中,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艺术典范。

图2 保家卫国

图3 爱国

1928年楷书作品《出国途中感怀》(图4),是对举国上下在硝云弹雨、炮火连天声中艰难度日的悲愤抒发,激励后辈青年投身革命,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强烈的民族救亡意识的吐露转化为纸上情怀的挥洒,观者没有见到汪洋恣肆的连绵笔意,更多的是笔断而意未尽、行尽而势不绝的流畅书写,笔力劲挺,醇雅自然,整体章法井然有序,无须做作便能感受英风浩气、雄姿勃勃的气势,极尽自然之态,用“花开花落年年在”的处世态度,鼓励后辈“长驱直进何所畏,不怕狂涛与暗礁”。何香凝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以女性革命家的身份活跃着,其内心的追求表现为沉郁悲愤的情感宣泄和浑穆崇高的笔力书写,其志正是针砭麻木的心灵,唤醒世人的良知,抵达生命的真趣和高贵。

图4 何香凝《出国途中感怀》

以下的书法作品内容更多是伤时念乱,有景有情。此幅楷书对联(图5),深得颜体楷书神韵,笔厚貌丰,骨力内藏,变化多端且富节奏韵律,颇具玲珑巧妙之韵。用笔方圆兼备,线条粗细相宜,遒劲舒和,文气十足,于稚拙中见生动,端严中蕴变化。对联内容原是左宗棠拟写的,何香凝引用在此寓意着在辽阔的国土上人才济济,要对革命充满希望,体现其大气的性格。再看一幅楷书对联:“每坐风亭听万竹,相期日观俯诸山。”(图6)此联气息平稳而含蓄,雄秀端庄,笔墨沉着浑厚,宽博恢宏,与何香凝性格中的隐忍稳重相呼应。何香凝书作中擅用圆笔,少方折笔画,收敛了光芒,彰显了内敛和沉稳。何香凝曾写“知音”二字,更多圆润使转用笔在其中,“知音”二字是她的真切呼唤,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上,不管多艰辛,她都是独自坚守,尚明轩曾说在廖仲恺逝世后的数十年中,何香凝在艰险中无畏奋进,与各种反动势力顽强斗争,表现出一位民主革命家披胆沥肝的忠贞襟怀。

何香凝的书法既以高大的魂魄铸之,境界超逸恢宏;又以超迈的性灵造之,境界高秀浑穆;又以丰繁的人生辅之,境界阔博进取。在纷争战乱的民国时期,为了女性权利的崛起和妇女解放运动的需要,她将女权与书法结合,让手中的笔化为坚实的利器更好的为革命服务。在何香凝的书法艺术中,时代赋予的激昂进取与大胆宣泄转化为书法中的厚重、沉着和正气,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她以博大敦厚之仁心担当为妇女事业奔走效劳的重任,这正是何香凝的深刻处,在其雍容的态度里暗藏着苦涩和悲愤,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产生的是忧国爱民的磅礴力量和崇高的人格,她以毛笔进行呐喊,将国人的女权意识推向了高峰,确立了自己在整个社会革命奋斗中的价值与意义。

图5 楷书对联

图6 楷书对联

[1]尚明轩.何香凝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2]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吴琴.何颖超与何香凝[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

王胜男(1992.5- ),女,湖北荆州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画美学。

猜你喜欢

何香凝楷书爱国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何香凝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