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安国药市管理体系研究

2017-06-01

长江丛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药商安国庙会

李 林 王 杰

近代安国药市管理体系研究

李 林 王 杰

近代安国被称为“天下第一药市”,它作为我国远近闻名的药材集散地和交易中心,这既有地理位置,庙会文化,药材加工等因素影响,同样安国药市的严格管理对于药市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没的贡献,良好的管理对于近代安国药市的繁荣起到了关键的的作用,这些做法对于加强当前集市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管理 市场结构 药市

一、安国药市的繁荣

安国(亦称祁州)作为举世闻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交易中心,素有“天下第一药市”之称。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汉代始置安国,其后名称屡有变更,唐宋时期称为祁州,元、明、清时期仍沿用,民国三年(1914年)复改称安国。时至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安国药市已经显现出繁荣的气象,庙会的时间和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展。据清代雍正己酉(公元1729年)科进士刁显祖所作《祁阳赋》记载:“年年两会,冬初春季,百货辐辏,商贾云集,药材极海山之产,布帛尽东南之美,皮服来岛夷而贩口西,名驹竭秦晋而空冀北。” 可见,药材品种之多,交易之盛,且药市亦带动了围绕市场服务的其它行业。清末民初,安国药市更是达到了鼎盛的境地,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日本、朝鲜及南洋各国的药商成为庙会的“主角”。据1927年统计,安国商户共有7668家,从业人员18381人,其中庙会期间的外来药商共有1610户,从业人员7395人,本地生药行450家,5100人,中西药行36户,242人;主客药商合计2096户,12737人,占总商户数的78.6%,人员占总数的69.2%。可见,安国庙会已经成为规模空前的药材交易的平台。

各地药材商户的纷至沓来为安国药市的繁荣不断注入“营养”,庙会期间各帮药商满载药材的大小车辆、骡马驼队络绎不绝,绵延数十里;街头巷尾药材堆积如山,庭院皆满,好不热闹。安国药材市场交易的药材品种繁多,种类齐全,既有本地及邻近州县的地道药材,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帮货”;既有普通中药,又有名贵药材。庙会期间的药材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相当可观,“境内安国药材市场极为发达,……,每年四月二十八日(农历),药王庙会甚盛,……,商贾云集,交易额颇畅旺”。据1927年统计,“输出各种药材达6850万斤,5585万元”。总之,安国药市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各地的药商,成为名副其实的药材交易的集散地和中转站。

表1 1937年“七七事变”前安国县对各省每年平均输出入各种药材统计表*

二、安国药市的管理因素分析

安国药市的繁荣可以说,既有地理位置,庙会文化,药材加工等因素影响,同样这个药市经营管理的存在对于药市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没的贡献,良好的管理对于近代安国药市的繁荣起到了关键的的作用,

安国药市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自觉地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这确保了安国药市的繁荣。随着安国药材市场影响的不断扩大,药材市场的规模亦逐渐扩大,同时也引也引出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有时候不好通过官府来解决,所以在官府的支持下,建立了由地方士绅崔、卜两家为首的药材市场管理组织一安客堂。当时的安客堂不仅在排解商户纠纷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且担任着。而从在调节药市纠纷的处理方式上看,能充分照顾外来客商的利益,并无地方保护主义的狭隘行为,这样则更能招徕各地客商,从而促进安国药市的进一步繁荣。宣统三年,安客堂改组,更为“商务分会”,民国三年,又更名为“安国县商会”,民国20年3月,更名为安国工商会,至1931年,药市公会己有会员192余家,占据全商户四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安国药市公会在安国工商界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从清末安客堂建立到“七七”事变上百年间,安客堂、商务分会、商会掌控着安国药材市场的发展,以此足见其地位之显赫,正如《药都安国》中所载:“商会在安国不仅主持庙会,还类似执行权力机关,其权力和威力更有超过当时的巡警之势” 。同时在交易、生产、从业人员、金融等各个环节形成了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有利于安国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药材交易管理方面,随着安国药材市场的不断发展,药市规模不断扩大,所以官府加强对药材市场的管理成为了必然,对来往的客商进行登记造册,同时组织当地德高望重的士绅来协助维护药材市场秩序,逐渐形成了一些商帮和安客堂。这两者虽然不属于政府组织,但是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尤其是安客堂,在维护药材市场经营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保持安国独特的庙会风格,各货栈、药行都认真执行药商公议的“庙会公约”:药材地道、公平交易、童雯无欺、一诺千金。由此可见,对于安国庙会的管理,官府并不直接参与,而由公推的地方士绅进行管理,其管理方法得当,赢得了各方赞誉,并形成颇具特色的“庙会公约” 。此外,若药材交易上出现假货、劣次品,除对卖主进行严肃的处理外,尚辅以经济处罚。由此可见,对药材质量管理之严格,正是因为有如此严格的管理,才为安国药市赢得了经久不衰的良好信誉。安客堂成立以后,使安国药材市场的管理具有了统一的非政府组织机构,使得安国药材市场的交易管理逐渐规范起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户之间的摩擦。

其次、在生产管理方面, 随着安国药材市场的不断发展,客商对药材加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简单的数量交易,而是向着更深层次发展。从而促进了中药材加工业的发展,加工技术也日渐成熟,所以对药材质量的严格要求成为了众多商家的基本原则。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以来,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对药材的选料、切制、炮制等各个环节要求都非常严格,特别是药材市场的商家对药材质量要求更严,甚至很多商家雇佣切药师,这关系到他的效益,所以即 “物料虽费必不敢省财力,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 。因此,大部分商行都会聘用既有比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很好的药材辨识能力,而且对药材加工方面也比较擅长的掌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长期的实践中,安国药材的生产管理比较规范,在药材质量上和药材加工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安国的药材以其精湛的加工工艺和较好的产品质量,获得来自全国各地商家的认可。

再次,在药行经纪人管理方面,安国药材市场管理机构—经手工会对药行经纪人从业有着严格的限制,即经纪人必须由安国当地人担任,同时需要两家商铺提供担保。有意充当经纪人,只有经过法定手续,才能执行任务,没有登记手续的私经纪人会处以重罚,据史料记载规定“查获私经纪,例有极严重处罚” 。经纪人必须由安国县人才能充当,主要是因为:第一、经纪人所担负责任很大,不仅仅是居中介绍的角色,如果由外地人来担任,一旦出现问题,则可能出现安国商会不能够及时处理,不利于纠纷的解决;第二、安国本地人随着药材市场的发展,对药材研究的比较到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对药材的鉴别能力比较强。对药行经纪人要求有两家连环铺保的规定有利于降低药材交易风险,这是因为在安国药材市场通过药行经纪人成交的药材生意,钱庄、银号一般记经纪人的账目,货款由药行经纪人负责兑现。如果购买药材的客商到期不能支付货款,就需要药行经纪人代为支付;如果药行经纪人的产业资不抵债,则由担保的两家铺保代为支付。可以说这种制度,有利于降低商家之间的交易风险、确保药材市场的金融秩序长期稳定。由此可见,安国药材市场的管理机构对经纪人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正如郑合成1931年在《安国药市调查》中所记载“这都是经纪人素来诚实可靠所致。据说安国药市之所以如此发达,而且经久不衰,其重要原因在此”。最后,在金融方面,安国的金融比较发达,资本雄厚,“药市全区共有40家,全药市银号资本总数约200万元左右” 。安国的银号为适应市场交易的需要又独具特点,安国的银号业务齐全灵活、手续简便快捷,特别是“拨银子”业务减少了现金的频繁交易,方便了买卖流通的环节,加速了金融的流通和增值,已经具备了现代期货交易的雏形。安国银号通汇方便且范围比较广。在庙会结束,各地药商离开安国回到原地,由于金融系统的便利,药商所交易的款项一般不随身带回,而是由安国的银号寄存或汇兑,除京、津两地直接汇兑外,其他远道客商可以向银号买汇票。1917年以前,银号还发行“钱帖子”,流通市面随时汇兑。这样的做法对安国药市的繁荣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近代安国药市的繁荣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所以郑合成在到安国调查药材市场后发出了的慨叹:“以一个普通的农村社会,商业是竟能有如此巨额的贸易,地方经济上当然显得特殊。安国现在有如此巨大的贸易额,可见他在过去的贸易额更大”。当然,安国药材市场的繁荣发展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较为完善健全的市场管理是维持其繁荣的关键,这说明安国药材市场已经具备了市场的基本要素,对当今中国地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宋汝彬.安国县志初稿…续,1931.

[2]河北省安国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安国文史资料(第1辑),1988.

[3]王楷修,张万铨纂.祁州志[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6影印版.

[4]牛国桢,陈美健,等.药都安国[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6.

[5]郑合成.安国县药市调查(上)[J].社会科学杂志(北平),1932(3).

[6]河北省安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国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7]张利民.近代华北市场的演变与市场体系的形成[J].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

[8]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文系2016年半定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近代安国药市管理体系研究” (课题编号:2016224)。

李林(1978-),男,河北涿州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史。

猜你喜欢

药商安国庙会
去往花开的地方
林安国藏品
秦药新生态之二 万寿路的那些药商
新年智慧庙会
敢为当先
盼春
元宵节,逛庙会
庙会经济
何为好管理
闹中取“景”话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