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问与反思
2017-05-31
莫洛先生是热爱生活的人。他从黑暗中走来,手里提着灯,给我们带来光明还有希望。他无权无势无钱,背囊里仅有一卷诗,一束稿,一支破笔。可是,他又是最富有的人,享有无边无垠的金色王国,在新旧两个时代,一直流浪。
诘问者
□莫 洛
他有着这样多的奇奇怪怪的疑问,对于我们这个彩色的人类世界。
那一张苍黄的面孔,有着浓厚的郁结的雾。他的双眉粗黑,然而又紧锁住一个隐隐的忧伤。你再看他的眼睛,那是一双教人深思,而且教人引起一种辽远的冥想来的乌黑的眼睛。他嘴里吐出的言语,全是些数不尽的疑问的符号,而且当他盯着你看的时候,他的一双瞳珠,也是追踪着不放松一下的,永远发射着疑问的光辉。
“请问,”他扯着任何人,都这样问道,“在我们人间,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
然而失望得很,所有人们给他的答复,都不能使他满意。他那疑惑的思虑,像一个不可测的无底的深谷,什么都不能将它的空谷填满。每次他都空洞地如有所失,低着头太息回来。
他问:“为什么有的灵魂像一张白纸,而有的灵魂却涂着污黑的毒汁?”
他问:“人的舌头,生来就专门为着说谎的呢,还是专门为着诅咒?或者,是专门说着那些美丽而又笨拙,好听然而无用的话语的?”
他问:“为什么连人的灵魂都可以出賣?而且世界上有这样残忍的罪恶者,竟专爱蹂躏那些崇高而又圣洁的灵魂?”
他问:“为什么苦恼的人的睡眠,连梦也为魔魅骚扰?”
他问:“唉唉,为什么,为什么智慧有罪?为什么思想被投入囚笼?”
他问:“唉唉,为什么……”
他睁大怀疑的眼睛,闪射愤怒的火花。然而他终又双手蒙面,像坠落进无底的深渊——但他没有哭泣。
“我站在人类的神秘的门外。”他说,“那罪恶的藩篱,隔开了我和人间;我的思想的智慧,像黑暗里的一双眼瞳,不能明澈地透视。”
“但我要走进世界的花园,去叩开人类心灵的门扉!”他叫着说。
然而他在沉阔的黑暗里跌倒了,但没有感到恐怖。
啊,你美善的诘问者啊,你的良心将受到人们的崇敬;你坚执的诘问,将使人们感受恍然的震惊。然而我只能这样告诉你啊:如今世界的花园,是给兽蹄践踏得破碎荒芜了;而那人类心灵的门扉上的铁锁,也已经因为风雨如晦的缘故,锈烂得难能开启……
(选自《莫洛集》)
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美学主张。
养花人的梦
□艾 青
在一个院子里,种了几百棵月季花,养花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每个月都看见花。月季的种类很多,是各地的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偏爱,设法托人带来送给他的。开花的时候,那同一形状的不同颜色的花,使他的院子呈现了一种单调的热闹。他为了使这些花保养得好,费了很多心血,每天给这些花浇水,松土,上肥,修剪枝叶。
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一个梦:当他正在修剪月季花的老枝的时候,看见许多花走进了院子,好像全世界的花都来了,所有的花都愁眉泪睫地看着他。他惊讶地站起来,环视着所有的花。
最先说话的是牡丹,她说:“以我的自尊,决不愿成为你的院子的不速之客,但是今天,众姊妹们邀我同来,我就来了。”
接着说话的是睡莲,她说:“我在林边的水池里醒来的时候,听见众姊妹叫嚷着穿过林子,我也跟着来了。”
牵牛弯着纤弱的身子,张着嘴说:“难道我们长得不美吗?”
石榴激动得红着脸说:“冷淡里面就含有轻蔑。”
白兰说:“要能体会性格的美。”
仙人掌说:“只爱温顺的人,本身是软弱的;而我们却具有倔强的灵魂。”
迎春说:“我带来了信念。”
兰花说:“我看重友谊。”
所有的花都说了自己的话,最后一致地说:“能被理解就是幸福。”
这时候,月季说话了:“我实在寂寞,要是能和众姊妹们在一起,我们也会更快乐。”
众姐妹们说:“得到专宠的有福了,我们被遗忘已经很久,在幸运者的背后,有着数不尽的怨言呢。”说完了话之后,所有的花忽然不见了。
他醒来的时候,心里很闷,一个人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他想:“花本身是有意志的,而开放正是他们的权利。我已由于偏爱而激起了所有的花的不满。我自己也越来越觉得世界太窄狭了。没有比较,就会使许多概念都模糊起来。有了短的,才能看见长的;有了小的,才能看见大的;有了不好看的,才能看见好看的……从今天起,我的院子应该成为众芳之国。让我们生活得更聪明,让所有的花都在她们自己的季节里开放吧。”
(选自《海岬上》)
对比欣赏
莫洛的《诘问者》与艾青的《养花人的梦》两篇文章,想象奇特,理解上存在多义性。我们从思想层面入手,对二者进行比较阅读,不难发现,前一篇是对思想禁锢的诘问,后一篇是对思想解放的呼唤。
一、思想内容上
《诘问者》一文中,“诘问者”的疑问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无论是关于“灵魂”的、“舌头”的、“梦魔”的,还是“智慧”和“思想”的……都让人联想到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显然,诗人借“诘问者”之口,揭露了现实社会的堕落,矛头所向,是反动统治者及其爪牙。这样,文章就获得了批判性。它足以唤起人们的愤怒,同用“兽蹄”践踏“世界的花园”的压迫者抗争。
生活中常常发生因偏爱而“独尊”的现象。大至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小至一个人的生活情趣,都不乏因主事者的偏爱而专尊于一、冷落以至“罢黜”千万的事情。实行的结果,是生活的百花园里众芳凋残,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只剩下“单调的热闹”。《养花人的梦》寓意所指,就是生活中这些屡见不鲜的蠢事,而其针砭的意向也就不难品味出来了。
二、艺术手法上
《诘问者》关于“诘问者”相貌的描绘十分形象,“他嘴里吐出的言语,全是些数不尽的疑问的符号,而且当他盯着你看的时候,他的一双瞳珠,也是追踪着不放松一下的,永远发射着疑问的光辉”。寥寥数笔就将一位有着清醒的头脑的痛苦的战士形象勾勒出来。作品里包含着诗人的双重“自我”。如果说,“诘问者”是作者“自我”的一半——坚毅的战斗者形象,那么,作为讲述故事的那一半诗人的“自我”,则是不无软弱的。关于后者,只要注意到作品结尾的几句话,就不难看出。也许正是呈示了作者的思想矛盾,文章更透出真实的意味。
《养花人的梦》一文以叙事的笔法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既对“养花人”的举措有所描述,又对其“梦”作了淋漓尽致的刻画。一实一虚,两种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启迪人们由偏爱而偏废是多么不幸。《养花人的梦》运用了拟人手法,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有着深厚的生活积累,在艺术表现中赋予了它们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就笔墨传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