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法(下)
2017-05-31李秋华
李秋华
二、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1.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涵有相同之处的多则材料。其思维过程如下:
逐则分析,明确内涵→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明确立意所在。如: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色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腾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以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过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洗衣技术。
以上三则材料的共同点:都与发明、发现有关,而这三项发明、发现都与他们个人的人生遭遇有关,都是生活中遇到了某种坎坷或难题促使他们产生了破解的想法;经过努力探索,终于破解了难题,以至有了新的发明和发现。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这样立意:要善于从细节中发现机遇,有机遇才能成功;如果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可以写矛盾是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关键是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抓住转化的契机,变不利为有利。
2.求異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其相异点,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如:
①马克思23岁时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进一步分析材料,我们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意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出两个立意。
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生命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立意1:
立意2: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提出两个立意。
我与朋友一起到海边游玩,花50元钱买了两大袋漂亮的贝壳,觉得十分合算。但很快就发现这两大袋贝壳成了压手的累赘。正头痛时,发现一位与我们一样手提两大袋贝壳的老太太正蹲下身来,用双手在挖一个沙坑,然后把两袋贝壳放进坑里。朋友忍不住逗她:“阿姨,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藏宝物,不怕被人偷走吗?”老太太一边往坑里填沙,一边快活地说:“待会儿我走了你们就来偷吧!”朋友对我说:“要不,咱们也这样吧?”我摇摇头说:“跟那个坑比起来,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手。”就这样我们一直拎着这两大袋压手的“宝贝”在海边戏水。说实在的,获得“宝贝”的喜悦渐渐被守卫“宝贝”的辛苦消磨殆尽。
回程路上,走到老太太的藏宝之地,我和朋友不由得停下脚步。趁人不注意时,我将手中的长柄伞猛地往下一戳,“嚓”的一声是金属碰到贝壳的声音!“还在!”我和朋友异口同声地喊出来。望着手中沉甸甸的“宝贝”,我忽然明白了很多……
立意1:
立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