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及对策
2017-05-31许方霞
许方霞
【摘要】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比如“低头族”。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中学生配备手机或电脑已渐渐普及,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测评结果进行概述及分析,并结合中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中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28-02
一、问题的提出
1.米果是肥西县城内的一各中学生,2015年6月29日晚上9时许,米果与同学赵一(化名)相约一同去肥西某网吧上网。由于是夜晚,没有可乘坐的班车,二人便动起了歪脑筋,决定偷搭“顺风车”。黑夜里,二人便悄无声息地扒上了停在路边李明驾驶的重型货车中间的牵引杆上。然而,货车司机李明并没有发现这一切,照常将车开走了,路途中,米果纵身牵引杆上跳下,不幸被李明所驾车辆碾压当场致死。
2.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1]2015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发布了《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整体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安全意思较弱。偏重网络娱乐类应用是青少年网民最重要的特点。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这四类应用的比例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其中网络游戏高出7.9个百分点。[2]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使用渐渐普及。在享受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便捷的同时,我们也渐渐发现随之带来的负面因素。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以及他们的好奇心及探索欲强的心理特征,恰好与网络的固有特性,使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一旦过度沉迷网络有网瘾,不仅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二、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及样本总量:
2016年9月25日~10月19日间对部分我校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初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六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2个班,每个年段随机抽机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每个班平均50人,样本总量50×12=600.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1.调查实施
采用整体抽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按排在自习课时间,时间约为15分钟。问卷发放前,跟学生说明调查表的填写方法,统一指导语。特别突出讲明保密原则,打消学生顾虑。填写过程中注意巡视,及时回答学生填写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发放调查表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3份。
2.调查内容
调查表内容详见附表。
(1)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网龄、每周上网频率、每次上网时间长度
(2)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
本量表由昝玲玲、刘炳伦、刘兆玺根据项目反应理论编制了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该问卷有13个条目,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上网渴求与耐受:由1、2、9、10、13组成,反映个体上网渴求、冲动及耐受等问题。②戒断反应:由条目3、4、6组成,反映个体不能上网时的情绪改变。③不良后果:由条目5、7、8、11、12组成,反映长期上网对个体学习、交往、健康等的负面影响。13个条目总分大于或等于5分即表明上网已经成瘾,分数的高低反映了成瘾的严重程度。
3.调查分组
被调果对象按量表评分分为两组,大于或等于5分者为成瘾者,小于5分者为未成瘾者。
4.调果结果分析
α=0.05
男学生会何会比女学生更易于沉溺网络?我想男女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差异起很大作用,男女学生就群体而言在青春期存在着行为差异。
青春期的男生更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女生也富有好奇心,但是更为稳健保守。因此,而对网络这一新事物时,比如网络游游,男生往往更易于被网上的新鲜刺激所吸引。
青春期的男生由于其生理方面差异于女生,进入社会比较早,常常羡慕父兄,勇气大于女孩,男生明显独立性比女生强。比如,有引起男生愿意自已独立地出去游玩,而女生在这方面则不同,经常需要有人陪伴去游玩,这与女性的依赖心理有关,寻求保护是女性的独特的心理特点。
在傳统文化的规范下,男生往往不是很爱语言上表达负面情绪,往往有什么压力都是往心理放的,与其他社会成员缺少有效的沟通。而女性则比较敢于宣泄负面情绪。所以当网络出现时,网络的丰富多彩及隐蔽性,男生便会倾向于利用网络来宣泄负面情绪。
青春期的男生往往自控能力较女生差。女生比较文静,乖巧,相比于男生更加成熟,自制力较好;男生勇敢、胆大,爱冒险,较为顽皮,自控力较差。因此,女生学习动机较高,在学习活动中投入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相对而言,花费在其他活动上的较少,而男生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花费更比较多时间在网络上。
α=0.05
我校随机的问卷调查显示,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高中生成瘾率比初中生高些。我想与我校主要是初中生管理较为严厉,高中生思想比较成熟,学校管理较为民主的。所以高中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多,同时高中学业难度大,压力大,也是引起高中生网瘾多的一个原因。由于我校中学生行为规范里明确规定学生不得带手机来校,但是总有一小部分学生私带到校,这也许也是青春期叛逆心理有关。有些学生携带简单功能的手机,主要是因为住宿,联系家人朋友比较方便;也有些做作业用手机上网搜答案,午休甚至晚上也有些同学躺被窝里偷偷用手机上网玩游戏、聊QQ、逛贴吧、刷微博、看电影、看小说等等。带的人不多,但是有偷偷携带智能手机的孩子,明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想玩手机。这是来咨询的孩子透露他的心理想法,手机透支着他们的精力,挥霍他们的健康和青春,游戏着他们的人生。成为家长和老师的一大心头病。
问题的分析:
三、“网瘾”形成的原因
(一)网络的魅力
网络世界里没有地理的界线,没有人世间的距离,能给每一个上网者提供一个属于自已的时空,在这个虚幻的时空里,他们能找到适合自已的位置,可以体会到现实生活当中不可能享受到的乐趣,刚好迎合青春期的各种好奇心以及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欲望。往往能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具有这些心理特征:①生活中觉得无趣的,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或是兴趣爱好比较单一的;②人际关系比较不好的学生,在网络世界寻找认同感;③学习成绩差,经常被家长同学打压的学生。网络的特征,对于有感失落于现实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一旦接触网络,可能会越陷越深。
(二)家庭教育缺乏
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也是导致孩子网瘾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一,目前多数中学生为独生子女,城市化节奏快,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不利于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也是形成孩子居家宅无聊爱上网的原因之一。其二,父母都忙于工作,有些父母迫于生计,将孩子留守在家,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减少,也是原因之一。其三,重组家庭跟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缺乏爱,更容易出现网瘾孩子。
(三)教育体制太过刻板
应试教育给学校带来更多的升学率压力,忽视了对学生各种兴趣的培养和追求。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结合素质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大多数家长对分数的重视,使得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人文教育,心理素质差,淡化了学生对生命从值的领悟和体验。而网络以特有的方式进入中学生的生活,网络缓解了中学生的个性压抑,满足了其心理需要,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制力差,往往比较容易成瘾。
(四)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强,想脱离家长老师向往社会交流最强烈的时期。但是由于年纪轻,阅历少,经常在现实中交往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产生孤独和寂寞。网上空间的无限性,内容的随意性,身份的隐蔽性,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他们尽情倾诉。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网上他们没有了拘谨、害羞、不善交往的焦虑,网络给了他们交友的信心,同时也容易使他们迷恋。
四、出谋划策
请每个班的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开展主题“征点子”活动,为网络成瘾的学生出谋划策,也许你身边的同学或朋友有沉迷网络的,那大伙应该明白这对他/她的生活、学习、人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请大家一起来动动脑筋,觉得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这些沉迷网络的同学,让他们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
学生提的可行的建议:①跟爸妈商量上网时间,一到时间就断网。
②跟他/她普及网瘾的危害事例。
③往往爱上网的同学都是比较内向的,不爱与人交往,自已也没什么兴趣的,我的建议是走出网络多与人沟通交流,发展兴趣爱好,比如写毛笔字、画画、看书、打篮球等等。
④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爱上网是被他的老师气的,老师待学生不公平,对好学生唯命是从,对差生全盘否定。我觉得是否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这块也是原因呢?
⑤跟一个朋友偶然认识,留下QQ号,然后就一起打怪了。慢慢觉得学习没劲,然后就堕入深渊。
因此,我觉得我们要重视中学生的心态健康,减少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提倡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这得动员全社会一起合力来改善如今的上网环境和风气。
1.以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网络成瘾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因此良好的家庭关系,有效的情感沟可减少成瘾学生的内心焦虑,家人的关心充实孩子的内心情感,减少对网络空间的依赖。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一般来说,和睦、民主、充满希望的欢乐家庭中出来的孩子是很少网络成瘾的。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平等、自由和快樂。
2.校方应为学生营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班级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多数学生第一次上网都是被同学朋友带去的,一个班的班风很重要,好的班风能把同学从网上带回现实中,而一个差的班风会不断带动更多的同学去上网成瘾。①对于班上已经成瘾的学生,师生要一起帮助他们,对于成绩差的,可指定一部分成绩好的同学进行重点监督、教育和帮扶,鼓励他们走出网络成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当遇到情绪不佳时,更会调节自已,而不是单凭网络平台。②青春期独特的性征发育,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学校应创设条件引导和支持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使他们真实地了解异性内心的情感世界、缩短距离,减少神秘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同性异性的生理心理变化。③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绿色网站,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律意识。④重视学生手机上网问题,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5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3],据《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59亿,占全国手机网民41.8%[4]。智能手机携带方便,移动网络越来越普及。一个手机在手上,下载图片、游戏、作业答案之类的,几个小时都能玩。手机网络不良信息多,一不小心就可能有点进色情网站,对中学生的思想造成负面影响。家长应配合学校加强手机管理,携带不方便上网的手机便于联络就好。
我们非常希望以上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让我们的学生科学地运用网络帮助自已健康成长。全社会应行动起来,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家庭教育要及时给予关爱;学校及学生自身都应合力,减少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在此呼吁大家高度重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已共同努力帮助所有有网瘾的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学习,让绿色健康的网络教育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2]2015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5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