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1”模式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
2017-05-31周富珍陈瑞霞
周富珍++陈瑞霞
【摘要】生物实验的教学是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而现有高中生物教材虽增加了实验内容,特别是增加了探究性实验的内容,但是实际教学有难度,运用“3+1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构建高效生物实验课堂,探索出优质的实验材料、实验程序和实验教学方案。
【关键词】“3+1课堂模式”;构建高效生物实验课堂;学生实验创新
【基金项目】2016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1”模式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zk160540905)。
【中图分类號】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72-0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的教学是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而现有高中生物教材虽增加了实验内容,特别是增加了探究性实验的内容,但具体到每个实验的选材、实验步骤及实验教学的设计却难于适应各地的教学实际。因此,对高中生物实验的创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仅以中国知网进行文本检视,相关有价值的论文和期刊多达五千余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加速发展,对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如苏相洁(2005年)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张立玲(2013)的《高中生物实验现状分析及实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王更强(2011年)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创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实践》等。李妙娜(2014)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认为:现阶段对实验室基本条件、师资配备、实验开设状况的实验调查研究较多,而对生物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感受、课程的组织管理、角色转变等研究较少。综合以上研究现状发现,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有诸多不足,其中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探讨多来自于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很难切合高中教学实践;实践研究方面,多来自高中一线教师,多侧重于某一节实验课的教学创新,而其对实验的创新多来自教师自身的创新,缺少对学生实验创新的激发和研究,且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高效课堂建构的研究相对薄弱。如何建构高中生物实验课的高效课堂?如何进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赵鹏、叶莉娟在其专著《高中生物层次化教学的构想与实践》中提出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1+1”方案:每一节实验课可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导探究,得出步骤;第二课时实施实验,讨论结果。我们认为该做法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其本质并未跳出实验低效性的怪圈。
一、“3+1课堂模式”
普通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其核心概念是“3+1课堂模式”和“生物实验教学创新”。所谓的“3”,是指贯穿课堂的三个学习阶段,即“自主研习”、“合作探究”、“交流共享”三个阶段。所谓的“1”是指教师适时的点拨。自主研习是指学生以导学案为线索,独立研究学习教材知识及学案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是指以学习小组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对于自主研习没能解决的问题和教师提出的高难度问题,大家通过小组内讨论探究的方式完成合作学习。交流共享是指各学习小组将本组探究的成果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共享,最后形成共识。教师点拨不局限时间和阶段,根据需要及时进行点拨,教师的点拨将课堂三个环节串成一个整体,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拔高和升华的效果。“3+1课堂模式”不固定模式和时间,而是根据课型和内容可以随时调整,一切是为了让课堂高效,具有魅力,充满活力。
“生物实验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新人教版教材所涉及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拓展探究实验从材料的选择、实验程序的设计到课堂的实施进行改良和创新,运用“3+1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构建高效生物实验课堂,探索出优质的实验材料、实验程序和实验教学方案。
二、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例
欲解决的核心问题,其一根据问题确定合理的学习形式,其二根据探究进程安排合理的回答形式与时机。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有差别的,基于同一问题,有的学生不经过讨论即可解决,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讨论才能解决。设置不同探究类型及层次化的问题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要选择合理的学习形式,确保每一问题的最大的最大有效性。为此,总体策略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和教师点拨”卓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和成熟的班级小组建设,充分利用我校学科组“一课一研”和“集体备课”的教研优势,研究高中生物实验创新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激发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实验创新思维的灵感,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一套高效可行的方案。
实例1:在必修一课本实验渗透原理的演示实验中为了使实验容易操作,具有代表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这样以组为单位,记录结果。最后交流展示,学生明白实验的关键是半透膜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计,以及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本着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时效性强的特点,最后半透膜可以选择鱼鳔,海带;实验装置课一用橡皮泥盒,长颈漏斗直立放置,接头处用橡皮泥密封。学生尝试去做效果良好。
实例2:在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学生了解基本的原理之后,考虑到材料的选择的难度,提取剂的挥发特性,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便于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最后师生合作讨论改进方案,材料可以用黄瓜皮替代,装置设置成塑料密封即防治挥发,效果明显,画滤液细线时可以用载玻片去按,保证画滤液细线直且细
教学案例研究法:对每一节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我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分析其优缺得失,精心锤炼设计方案。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进行动态分析,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三、实验创新的问题思考与反思
前已述及,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多涉及理论层面,而教学实践方面,多是对某一实验的选材、步骤的改良和创新,而且多是教师自身的创新,鲜有对学生创新实验的记录,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缺乏一种模式,即如何构建生物实验高效课堂。通过我们的探究,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积累学生的实验创新思维,形成高效课堂模式,并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