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功能
2017-05-31刘坤
刘坤
摘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培养和形成对于促进高校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养成、高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积极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关键词:高校校园 体育文化 特征 功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92-02
高校是国家培养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都非常重视。然而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却都同时忽略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学校领导和教师不重视体育,再加上课程又比较少,更是导致许多师生认为体育是个人运动是个人的喜好,纯粹靠自己。在这些思想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当前我国许多高校都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就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内容
1.内涵
通常来说,文化的定义都有狭义和广义两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也是如此。它属于群体性文化的一种,需要高校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参与的主要活动形式的体育活动。狭义上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的是体育精神、学生的心理素质等这些精神层面上的内容。而广义上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则是指在高校校园里,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和组织的其他相关体育活动,包括篮球赛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在这些体育活动当中所涉及的体育场馆等物质层面上的东西以及体育精神等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都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笔者在本文的讨论当中将从广义上来分析校园体育文化。
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总的来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首先,物质文化,这指的是包括在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所需要用到的所有相关的包括体育器材、服装等在内的有形的、有物质特性的物质产品。其次,体育教育和制度文化,也就是用于规范高校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和活动的规章制度,如裁判规则等,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可以对高校师生的体育行为进行很好的约束并强制执行。此外,高校里各种形式的体育协会、俱乐部和运动队对于师生所开展的和体育相关的各种技能、体质锻炼在内的体育教育也是高校校园体育教育和制度文化的一部分。第三,规范文化,它指的是高校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高校工作人员在内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体育行为规范,包括体育情趣等内容,重点是体育习惯。最后,体育精神文化,也就是高校师生在开展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体育思维方式、体育价值观等思想观念体系。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1.内隐性
从本质上来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也属于文化的一种,因此它具有文化的特征,包括内隐性。简单来说就是,体育文化以较为隐蔽的一种方式对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作用,使其能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意识并付诸行动。这种体育文化的形成对促进师生的集体荣誉感有重要意义。
2.时代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都是时代的产物,因此时代特征非常明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的高校体育文化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此外,高校是进行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大系统的一部分,所以其教育会受到当代社会的影响,这就使得高校体育文化有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3.多样性
高校学生在文化学习上与小学、中学相比有很大差别,他们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高校在开展体育活动上除了体育课之外,更多的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一般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自行选择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认识到高校体育课程少,因此要提高自身体育素质就一定要参与到课余的体育活动当中来。同时,高校在课余时间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再加上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异。上述因素都使得高校体育文化有多样性特征。
4.全面性
高校注重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对于刺激教师和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并让其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体会到体育活动带给人的愉悦感有重要作用,并帮助学生提高其综合素养、审美素养。由此可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项有全面教育作用的文化活动。
5.层次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根据各种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分成多种层次,也就是其具有层次性。就内容上来分析,则有专业性和一般性两种;就活动类型来分析,则存在健身型与竞技型两种;就形态分析则衡量标准更是多样化,如耐力、速度等。高校师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候完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身体素质、业余时间等多个方面来进行体育活动。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属于业余文化的一类,学生更多的是通过课余时间来进行体育活动,体育知识及其作用也是通过这种形式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然而,体育并不只是单纯的竞技性体育活动,它还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学校所组织的体育活动,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一,大学的体育课虽然课时少,但却有很强的系统性,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可以在身体素质锻炼、体育审美观的形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教育;二,高校大多拥有较为健全的体育场所和器材,且每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精神和制度文化,这些都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并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带来积极影响;当体育文化能够对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并促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时候,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都会因此而受到积极的正面影响。
2.健身功能
虽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场所是校园,然而如前文所述,校园体育文化终究是体育文化的一种,因此它和体育文化一样具有健身功能。学校教师在教学活动和业余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真正帮助每一位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同时,大学生也能够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时间自行选择体育内容和活动形式,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提高其对自身的健身要求,促进其体育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为其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3.美育功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也需要追求美,如优美的动作、健美的身材等。校園体育文化的形成还可以刺激更多的学生为追求运动美而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此外,它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审美标准,让我们的审美观变得更积极向上。
4.导向作用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当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后,这些在大学时代所养成的良好的体育文化意识和习惯也会一直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并影响着身边的同事、朋友,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以及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开展。
5.创造和超越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最能体现其文化意义的功能就是创造和超越。众所周知,竞技类型的体育活动都存在着这样的规则与目标,就是打破纪录,也就是超越原来的记录并创造出新纪录。而健身型的体育活动也是师生个体对于自身的超越和创造。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创造和超越的体育精神之后,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积极超越自我,努力创造更高的价值。综上所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集体荣誉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促进学校良好校园文化和氛围的形成,帮助学校提高其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因此,高校应转变观念,使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眼光认识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特征以及功能,积极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郭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
[2]李洋.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功能[J].才智,2012(27).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