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党务工作的创新性研究
2017-05-31刘相微
刘相微
摘要:加强高校党务工作,对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党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尖锐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开展高校党务工作,对于党务工作有哪些创新性研究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党员 问题 举措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53-02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吸收进党的队伍中,是党永葆生机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想的逐渐开放,大学生党员承受的考验与压力愈来愈多。作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负责者,针对新形势下发展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以下几点研究。
一、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高校党务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入党,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高校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和教育的关键时期。对青年学生而言,申请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就是一次深入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一次系统的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过程,一次思想得到升华的过程。不断吸收和扩大优秀学生加入共产党,有利于优化党员结构,不断提升党员素质,为我党建设发展提供可用人才。
(二)发展高校党务工作,更好地保证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我党从建党初期至今已经走过了96年的风雨之路,不断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提升党员的综合素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持续性的重要途径。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入党,实际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过程,有利于在校园、系部营造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学生党员在同学中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表率作用,对周围的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真正起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有效作用。
(三)发展高校党务工作,有助于大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起到引领示范效果,对于党建工作的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自提交入党申请书以来,开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不断学习与考核,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升,对党和国家的时政方针都能及时把握。大学生党员的选拔过程,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党员素质提升的重要阶段。
二、高校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发展党务工作的标准与程序,总结高校开展党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把关不严 动机意识模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员身份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党员身份过分在意,这就需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从业者严把思想关,端正学生入党动机。
在与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大学生探讨入党动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对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意识模糊的入党动机大致可以分为家长要求、随众心理、求职需要。对于前两种动机需要不断对其加深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对于时政热点的关注度,加深对党的理解。针对因求职需要而入党的学生,则需要转变其功利思想,通过不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考验,使其端正入党动机 。
(二)选拔标准不统一
有的高校选拔党员所参照的标准不全面,不统一,不能从思想政治素养角度考核学生。总结工作经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唯成绩论。进行党员选拔时针对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双优的学生,大多高校都不会进行综合考量,直接将这些学生列为首批预备党员之列,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漠视。二是注重学生参加活动表现,以参加活动次数多少进行选拔。此举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但容易引发学生虚荣的心理与功利心理,轻视对成绩的自我要求。三是选拔对象以学生干部为主,轻视普通同学。学生干部以服务学生为主,优先选拔学生干部、轻视普通同学,极易在学生中引起“要入党先当干”的错误认识,甚至对党的形象也是一种歪曲的理解。
(三)培训学习不具有持续性
积极分子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前会进行党课培训,学习党的相关知识。但入党后的教育明显比前期少很多,且更多的流于形式化。某些高校开展党员学习,更多是从理论知识角度,不注重培养党员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度弱。
(四)考核制度不健全
基层党委将优秀学生吸收入党员队伍后,后期考核形式弱化,造成许多党员理论知识薄弱,纪律涣散,对于党支部活动热情度锐减。
(五)党员分配不合理
高校内选拔党员主要从大二、大三年级选拔,大一和大四学生不作为培养重点,这样的分配结构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大一学生认为入党言之过早,不主动进行理论学习。大四学生则认为再进行理论学习无用,许多学生自觉忽视关于时事政治研究。
三、提高高校党务工作成效的具体措施
队伍建设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把发展优质的学生党员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举措,保障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良性开展:
(一)加强经常性思想教育管理和实践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连贯性,有利于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为培养可靠接班人做好思想保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党员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筹措好党支部大会、党委会、党员活动会等会议的召开。充分发挥党员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党员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学习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与形象力。与此同时,对思想政治学习要定期进行阶段性考核,严肃考勤,端正党员学习纪律,保障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性。
(二)严把“入口”,畅通“出口”
建立基层党支部,建全党支部书记责任制度,完善入党程序与考核制度,严把“入口”关。针对中央精神及时有效地进行落实,提升学生党员的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加大对学生党员的考核,对理论学习不认真、党日活动参加不积极的学生党员予以开除党籍处理。使党员放弃一劳永逸的想法,使其在制度上“能进能出”,保障学生党员的纯洁。
(三)加强监督
加强党员内部监督,针对党员内部顽疾性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形成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向上风气。与此同时,发动群众组织力量,设置党员监督岗,开展党外监督活动。
(四)健全党员发展体系
发展学生党员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工作,只有坚持以制度做保障才能确保这项工作长治久安。首先,强化队伍建设。必须建立专职的党建工作负责人,党员进入班级,与班级内积极分子组成共建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其次,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对于入党前、入党后学习内容应有所变化,对于前后时期理论学习应同样注重。再次,建立党支部列席讨论制度。讨论成员包含党员、积极分子、普通同学,讨论对象包括发展党员和党员转正人员。针对讨论对象自身存在的问题,讨论对象需要一一澄清,对于不能及时澄清的问题,党支部需要做好记录,后期核实。保证好党员经得起考验,担得起磨炼。再次,增强公示透明度。利用新媒体“两微一端”,最后,对毕业生党员做好“五账一档”等基础材料准备记录工作,有利于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追踪教育,保证党员基础材料的持续性。
(五)提升大学生党员在群众中的向心力
设立党员聯络站,要求党员进入班级,与积极分子组成活动小组,负责班级的时政理论学习和团活。在班级内形成“有困难找党员”的格局,增强党员服务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杰.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版),2008(3).
[2]张立.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4).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