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及对策研究

2017-05-31李志燕刘灵会李彦儒

经济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新型城镇化

李志燕+刘灵会+李彦儒

摘 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正进入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河北省2015年数据资料,本文首先围绕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社会进步和城乡统筹六方面因素构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70-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此背景下,河北省顺势而为,适时提出了《河北省新型城鎮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近两年新型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认识到,河北省的发展程度依旧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并且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围绕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社会进步和城乡统筹六方面因素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结合2015年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做了比较,并提出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指标的选取

为了全面客观地衡量河北省不同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本文基于指标数据的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易收集性原则,从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社会进步和城乡统筹六个维度,共选取了2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评价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基本框架结构、内涵和代码见表1。

二、河北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它来源于实践,1901年由皮尔逊提出,而后由霍特林于1933年深入发展,也是现代多元统计分析中一种经典统计学理论。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通常把转化生成的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均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同时与原始变量相比所得的主成分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能。

(一)模型建立

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原始指标变量做标准化处理,然后根据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即让主成分个数与原有变量个数相比要少,并且要用这些较少的主成分包含较多的信息,采取特征值准则选取主成分。表2即为前10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其中第i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设为Di,可以看出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为8.178,D1=30.289%,前六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792%,前10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已经达到100%。根据提取主成分的条件,即特征值都在1以上且累计方差贡献率在85%以上,因此提取六个主成分。这六个主成分累积解释了数据总方差的87.792%。

表3是主成分的成分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GDP的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负荷量较大,因此第一主成分主要解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第二主成分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SO2排放量、空气质量大于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比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每万人拥有的图书馆藏书量等方面负荷量较大,因此第二主成分主要解释生态环境方面。第三主成分在专利授权量、万元GDP能耗、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等方面负荷量较大,因此第三主成分主要解释社会进步方面,第四个主成分在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方面负荷量较大,故第四主成分主要解释城乡一体化方面。第五个主成分在建成区绿地覆盖率、每万人口专任教师数等方面负荷量较大,因此第五主成分主要解释居民生活方面。第六个主成分在城镇人口增长率、每万人拥有互联网用户数等方面负荷量较大,因此第六主成分主要解释人口发展状况方面。

(二)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及评价

设Y为河北省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则Y=∑Yi*Di/0.87792,由此可得河北省各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以及排名,具体结果见表4。

表中得分均为标准化后得分,负分并不代表新型城镇化指标水平为负,而是表示与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值代表高于平均水平,负值代表低于平均水平。

从表4可以看出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前三位的是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综合得分分别是2.04、1.38、1.28,石家庄依靠其省会的独特优势,聚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不断加强城市建设,总体得分位居第一名。唐山是一座资源密集型的城市,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己经成为河北经济的领头军。秦皇岛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享有充分的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海洋资源,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总体得分居于第三位。居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后三位的分别是衡水、承德、张家口,综合得分分别是-1.19、-1.28、-1.3。石家庄和张家口的综合得分差距为3.36,可见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承德以山地为主,交通不发达,并且人口居住分散,新型城镇化建设缓慢,所以综合得分位于第十名。张家口位于河北省的西北角,整体上交通不便,而且与省会相隔遥远,知识与信息不流畅,整体的区位条件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得分位于第十一名,处于最后一位。从指标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方面,石家庄和唐山两市发达程度最高,其次为秦皇岛和廊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得分较低,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冀中南地区得分相对较高,其他地区得分偏低。

另外,从表4也可以看出,城镇化率只是反映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一部分,新型城镇化水平不能完全由城镇化率决定。如邯郸的城镇化率排名第六,其新型城镇化水平排名第四位;保定的城镇化率排名第十位,其新型城镇化水平排在第六位。新型城镇化水平是包括着社会、经济、居民生活、城市居住环境和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综合概念。城镇化率与新型城镇化水平之间并不存在完全正相关和完全负相关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衡量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时不能以城镇化率作为唯一的标准。

三、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

由于河北省各市之间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得分差距较大,为全面了解各地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现状及分类,从而可以依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城镇化战略,下面采用河北省11个市的主成分得分进一步进行了聚类分析。

用K均值聚类,可以将11个城市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地区有石家庄、唐山,第二等级地区有秦皇岛、廊坊,第三等级地区有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张家口、保定、承德。结合各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可以将各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划分为石家庄、唐山城镇化水平高,秦皇岛、廊坊城镇化水平中等,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张家口、保定、承德城镇化水平低。

首先,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是河北的政治中心,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其城镇化水平综合评分居第一名。其次,石家庄市与唐山市城镇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城镇化综合水平排名分别是第一位、第二位,但两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分在一类,城镇化水平都是属于全省较高的。从石家庄市与唐山市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其主要差距在于社会进步方面。石家庄的社会进步指标主成分得分1.17,而唐山市的得分-3.14,二者差距极大,这与唐山市矿藏丰富,大力发展矿产,忽略城市建设有着直接关系。唐山市的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质地优良,重工业发展迅猛,从而忽视了居民生活条件方面的建设。但是,总体来说二者都是城镇化水平高的。再次,秦皇岛和廊坊分为一类,其城镇化水平在河北省属于中等水平。这与廊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廊坊地处北京和天津的中间,借助北京和天津的发展,带动该地区的各个方面共同向前发展,城镇化水平处于河北省的较前位置。而秦皇岛则是依靠其港口以及环渤海位置,为秦皇岛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动力。最后,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张家口、保定、承德的城镇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与它们的环境、区位以及经济发展程度都有关系,这些地区应该借鉴城镇化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逐步实现城镇化目标。

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上述实证研究的深入分析,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本文的建议从经济发展、政府作用、城镇化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展各地区特色经济,优化产能结构

由表4的综合排名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高度相关,排在前三位的都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由于各地区所拥有资源不尽相同,应该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比如:廊坊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石油、天然气以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应充加强地热能源开发和利用。邯郸、唐山的煤、铁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发展钢铁、煤炭产业的优势,但在开发利用上同时应注意到对环境的保护。保定应该依据紧邻北京的优势,可以建立针对北京的蔬菜以及农产品的供应链,开辟农业产业升级道路。承德、张家口地处广阔的坝上草原,因此可以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秦皇岛应继续发展自身的三大优势:历史文化优势、自然地理环境优势、港口交通优势来打造自己优势产业。沧州应继续提升区域内比较发达的县域,提高这些县域经济的水平,从而提高本市的综合实力。

(二)发挥政府作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政府以及政府财政的支持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行政决策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在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方面,例如保定应抓住国家建设“雄安新区”的规划,充分发挥“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功能和“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样板作用。所以,各个区域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争取政府作用的最优化。在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六个指标中,社会进步指标,居民生活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与政府的投入与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三)助力小城镇的发展,促进城镇结构合理化,缩小城镇发展差距

小城镇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的基础,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大城市面积广,服务区域大、种类多,然而,小城镇的服务范围在农村,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我们可以结合两者之间的优势,形成统一的,优势互补的服务网,更好的服务社会。2016年河北省公布了重点建设100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的名单,所以,各市在发展经济产业的同时,更要关注小城镇的发展,使之形成与大城市之间的产业优势互补模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

(四)积极治理环境,建设绿色美丽河北

河北省一直以来是一个传统的煤炭、钢铁大省,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消耗大量的能源,也排放了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近年来,河北省各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在全国排名一直居高不下。在城镇化建设中推进节能减排,在城镇居民中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推广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进一步完善垃圾的处理以及废品的回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冲破的一道难关。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民生调研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601508]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向东,李昌明,高晓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J].中国市场,2013(20)

[3] 李格.京津冀協同发展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6

[4] 代盼.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5] 张丽琴,陈烈.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报,2013(12)

[6] 王冬年,盛静,王欢.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6(5)

[7] 金善女,李桠.基于全局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的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为例[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 河北邯郸 056005)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新型城镇化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