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研究

2017-05-31王佳奇

魅力中国 2016年28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培养途径人文精神

摘 要: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比较缺乏的时代,开展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体现同时也是出于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需要。本文重点阐述的就是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 大学生 人文精神 现状分析 培养途径

人文精神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但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身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想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必须要将关注点放在大学教育上。大学校园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换言之,想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对大学校园文化进行构建,本文立足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就当前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就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进行分析。

1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盛行已经有些年数,但是受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教育还是比较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对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我国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缺乏的问题。再加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偏离轨道,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人生的远大目标[1]。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这些种种问题的存在都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2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分析

2.1 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的高校都重视本校的就业率问题,因而开设的课程也是文化知识为主,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基本上是忽略的。科学精神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人文精神则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2]。不管是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而没有孰轻孰重的区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高校只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培养的偏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甚至会影响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

2.2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意识淡不强

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往往通过继续深造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也更好的解释了为什么高校时常会刮考研风以及考证风[3]。激发这些学生考研或者考证的动力并非完全是对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考量,更多的还是出于功利的考虑。鉴于此,大学生只会注重自身科学精神的培养,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往往是忽略的。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无暇顾及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

2.3 高校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作为校园文化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力度决定着该高校的文化构建以及该校师生的文化修养。换言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很多的高校都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学术研究以及教学工作上,导致对文化软实力的忽略,没有一种相对和谐人文的校园文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更是天方夜谭[4]。

3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上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知当前大学生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下面就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望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建设与发展。

3.1 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協调发展

不管是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二者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二者的协调发展,不能厚此薄彼。通过开展体育文化来促进学生运动思想以及团结合作思想的培养。

3.2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出现严重的偏差,因而在当前的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正确的体育理念来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在校园实践中要吸取健康有益的成分,利用体育竞技文化的氛围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5]。

3.3 致力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高校需要在立足于本校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体育制度。另外,学校还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开设体育运动俱乐部以及体育发展协会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

4 结语

总之,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高校想要培养出具备人文精神的社会人才必须致力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郑丽萍,苏睿,朱洪江. 浅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观念的影响[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06:549-551.

[2]唐新发,尹念龙,黄献国.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思考[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81-84.

[3]牛清梅,张超. 大学生体育消费对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93-96.

[4]沈鹏超.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49-150.

[5]汪楠,郝一伟,焦宗元. 黑龙江省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04:49-52.

作者简介:

王佳奇(1994-7),男,汉族,河南省焦作市人,学生,本科,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培养途径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团体操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以武术为例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