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特征以及关于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建议

2017-05-31邓超

现代交际 2017年8期
关键词:建议互联网大学生

邓超

摘要:网络社交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不断地扩大社交活动的地域和空间,为人们打造相对开放、平等的社交环境。大学生是互联网上较为活跃的一类用户,他们往往对人际交往有着相当大的需求。为此,本文将研究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特征,并对大学生网络社交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社交 建议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45-01

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时代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妥善地处理好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逐步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特征

(一)社交方式的多样性

大学生因其比较年轻又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他们的交友范围通常不会局限于同一专业和同一性别。除了学校社交之外,大学生还会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培训等,交际范围社会。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交往活动还会以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呈现,调查显示,100%的大学生会参与网络社交,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通过游戏和交友软件有固定的网络交流对象,总而言之,大学生社交方式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交往过程的非直面性、随意性、超时空性

网络科技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交际观念发生了改变。网络交友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自由交友,打破了过去狭隘的交友观念。网络交际的主要特征是非直面性、随意性、超时空性。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科技的发展,人人都有手机和电脑,使得网络交际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交际方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以聊天为目的而上网的同学占比56%,频繁上网的同学占比为52%,上课时开启手机的同学占比为65%,上课时收到短消息或者电话而马上答复的同学占比为66%。而且,交往范畴不只是局限于本地、本省,还覆盖到了全国各个地区,甚至是国外。这足以证明,大学生的交往并不会受限于时空,且会呈现出地域、时间跨度大的特点。

(三)社交实质的虚拟性

网络是虚拟的,是一个信息的载体,具有这一特性使网络交流具有双向交互性。网络技术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社交平台。因为网络交友不能直接获得对方的个人信息,在这种隐蔽的交友环境中人们更容易释放自己的感情,随意表达自身的感受。目前,网络传播的主要受用者就是大学生,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网络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有的人通过网络找到人生目标,完成人生理想,有的人沉迷网络,迷失自我。

二、關于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建议

(一)逐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网络人际交往和现实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

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阻止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友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考虑到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交友。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进行欺诈、传播垃圾信息,学校、社会、家庭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交友,让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处理现实中的交友问题,提高生活中的交际能力。人最终是要生活在现实生活里。学校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交友不是唯一一种拓宽朋友圈的交际方式,融入到现实的生活环境中可以体会到更多的快乐,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和人主动交往的能力加以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大学生的交际心态。健康的心理是与人交往的基础。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困扰,如果不及时解决和疏通会使学生对人际交往产生畏惧的心态,从而削弱他们的交际积极性。二是要让大学生清楚意识到善待别人是与人建立交友关系的基础。人际交往是一门大学问,通过和别人的交流互动完成自我提升。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人交流要有选择性。三是学校要多组织开展团体互助型活动,为同学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促进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开展学校活动还可以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学会和人交流。

(三)强化力度开展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促使网络人际交往行为规范化

各大高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范围,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要时可以将计算机等级考试纳入期末考试范围。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技术应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网络环境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可以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和信息反馈渠道,一旦发现学生出现违反道德的行为,要给予一定的处分以示警告。处罚终究不是根本之策,根源问题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力,因此要将管理和教育相结合,他律和自律双管齐下。学校有必要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让每一位同学认识到网络犯罪和现实犯罪一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各个方面严格把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构建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参考文献:

[1]张靓雯.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2]李宗州,韩彤彤.论校园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13+29.

[3]吴雅萍.网络社交下的“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效应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5):52-5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建议互联网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