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各地市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2017-05-31任菊香李敏

经济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任菊香+李敏

摘 要:山西转型之路走的艰难而缓慢,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动态研究山西省各地市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状态对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研究资源型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建立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体系的权重,同时建立了协调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山西省制定科学发展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资源型区域 生态经济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079-03

一、.前言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经济、经济地理、生态及环境学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关于资源型区域的研究,学者们(尤其是山西的学者们)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在做了大量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呼吁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但是,目前山西省还面临着政治、经济、民生和生态的“立体型困扰”,面临着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重大课题。山西转型之路走的艰难而缓慢,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动态跟进研究山西省11个地市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状态对山西省政府部门深入了解山西省11个地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是否协调以及是否可持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制定促进山西省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研究资源型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基础上,建立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体系的权重,同时建立了协调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资源型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

我们所提到资源型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指资源型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都健康、有序地增长。主要包括三方面:经济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协调增长,有序发展;生态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协调有序发展;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各要素之间协调有序发展。对于资源型区域经济子系统在增长过程中往往对生态子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经济子系统的发展制约或者破坏了生态子系统的增长。尤其是山西省“一煤独大”的局面没有扭转之前,经济的发展必然要牺牲生态环境,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在没有完全转型之前,我们只要把经济子系统发展对生态子系统的破坏预防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使得假以时日生态环境能够自我恢复,即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即认为是协调发展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资源型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很满意,此时,我们认为该地区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协调发展的。

2.资源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通过自己的造血功能,可以自我恢复,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造成影响,人们更多地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优越性。此时,我们也认为该地区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协调发展的。

3.资源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是经济的增长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种破坏超过了生态环境自我恢复的范畴,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降低了当地人民的幸福感。此时,我们认为该地区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是不协调的。。

4.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滞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生活水平不高,幸福感很低,无论生态环境是否被破坏,此时,我们认为该地区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是不协调的。

三、山西省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构建山西省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对山西省各地市构成经济、生态坏境的内部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构有深入而细致的理解和客观的分析,才能科学地选取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山西省作为典型资源型区域,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多考虑煤炭的开采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比如水资源破坏、空气污染等。我们根据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原则、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所有指标。我们选取经济系统的约束层由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三个模块构成,经济系统的指标层由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入、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第三产业比重、农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等构成;选取生态环境系统的约束层由生态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模块构成,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层由水资源、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空气达标天数、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污水处理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构成,最后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数据的来源及标准化

按照以上所述的熵值法,分别计算出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如表2。从计算结果来看,山西省个各区域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和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中,权重相差不是很悬殊,表明各个指标对系统耦合演化的贡献程度大致相当。

(四)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为了反应山西省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我们构造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该模型既可以评判出不同地方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之间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區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相对高低。该模型计算出的协调度数据越大说明该地区的经济与生态系统协调性越好,并且发展水平越高。

首先计算各地市区域经济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以及系统整体的“总贡献”,分别用X、Y、T来表示。

其中,我们取n=2,显然,X、Y、Dt的值均在0-1之间。

显然,该模型中的协调度函数值Dt综合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状况以及两者所处的发展水平,既避免了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都低时,得出两者协调行好的的假信息,又能相对准确反应二者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发展水平。此模型既适用于不同区域之间协调度的对比分析,也适用于同一区域在不同时期区域经济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与比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协调度函数值Dt越大,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越好,既表明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水平越高,也表明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越和谐。

(五)2009年-2015年山西省11市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比较

我们将山西省11个地市各指标数据经过标准化后,带入模型计算可得,2009年-2012年11市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平均值为0.62616667,2012年-2015年11地市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平均值为0.62206345,变化不大,处于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对较高协调度。具体来看,山西省区域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发展水平呈交替波动状态。可见,区域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以2009年、2012年、2015年为例,2009年-2012年11地市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发展,阳泉市、晋城市、朔州市、忻州市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运城市、吕梁市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晋中市、临汾市在波动中几乎没变。从表3和表4中也可以看出,2009年山西省各地市协调度排名为:太原、长治、朔州、晋城、大同、阳泉、晋中、吕梁、临市、忻州、运城。2012年-2015年11地市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发展水平波动较大,晋中市、运城市、临汾市、吕梁市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忻州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太原市在波动中几乎没变。2012年山西省各地市协调度排名为:太原、朔州、晋城、长治、阳泉、大同、晋中、忻州、临汾、吕梁运城。2015年山西省各地市协调度差距相对缩小,大同、阳泉、长治、朔州、晋城、晋中,协调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太原依然遥遥领先,运城和吕梁最差,忻州、临汾处于同一水平。排名为:太原、朔州、阳泉、晋城、长治、大同、晋中、临汾、忻州、运城、吕梁。

四、结果分析

由2009年、2012年和2015年的山西省11个地市经济总贡献和生态环境总贡献(如表3)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几乎全部地区都处于生态环境滞后型阶段,生态滞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阳泉市、大同市、长治市、朔州市、晋中市、运城市、临汾市、吕梁市为例的工业污染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滞后型发展的地区;另一类是以太原市、晋城市、忻州市为例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远高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地区。对于山西省来说,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经济与环境共处于经济发展与生態环境大系统中,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经济发展是主导,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条件,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面对资源存量锐减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推进山西省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必要措施。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了山西省改革的重要目标。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厅2015年软科学研究项目(2015041018—2),大数据时代资源型区域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建中,赵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3)

[2] 朱明峰,洪天求,贾志海,等.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04

[3] 田霍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M].人民出版社,2000

[4] 周海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攀枝花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

[5] 张秀生,陈先勇.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6] 张耀军,成升魁,闵庆文.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2

[7] 朱明峰,冯少茹,贾志海.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C].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2004

[8] 任菊香.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态势及对策——以朔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8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