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数字时代如何提高摄影记者的职业素养

2017-05-31李艺新

魅力中国 2016年28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数字时代职业素养

李艺新

摘 要:数字时代影響着摄影技术革命,技术的进步使新闻摄影降低了技术准入门槛,提高了图片发布的时效性,但同时也为新闻真实带来了不小的威胁。数字技术不仅影响着摄影技术,对摄影记者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数字化对于新闻摄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数字时代”下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互联网进入中国10余年并得以快速发展的历史现状为背景,着力分析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给今天摄影记者带来的新的要求。

关键词:数字时代 摄影记者 职业素养

如今,互联网加速信息传播,人们随时可以在第一时间上网了解各种新闻,从大量文字资讯到新闻图片。作为一个报纸新闻摄影记者,如何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时俱进,准确、及时、高质量、高标准提供新闻摄影图片报道,从而满足受众需求,这是每一个新闻摄影记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摄影记者目前普遍存在的几个大问题

(一)新闻摄影报道缺乏个性化。很多报社经营理念还过于传统,在这么一种体制下,摄影记者报道新闻时手脚放不开。所以有很多东西记者就不敢报,即使有的报道了也会被封杀掉。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摄影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学习国外的一些报社办报的先进理念。多鼓励摄影记者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去挖掘一些从前就不曾有人报道过的新闻事实。

(二)新闻摄影报道实质性不强,报道不很深入。新闻摄影不比电视摄像,可以连续性地把整个事件摄录下来。但新闻摄影却有着它独具形象魅力的瞬间。摄影记者也就是通过很好地捕捉新闻事件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瞬间来进行新闻报道的。而要很好地捕住新闻事件的几个精彩魅力瞬间可不是项容易的活。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摄影记者的功力。

(三)新闻摄影报道时效性不强。提到这个老问题,我想很多人会有话说。其中不乏有人会抱怨报社没有配备先进的传输工具。这的确是一个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外,我想摄影记者本身努力程度也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就是报社内部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快速应对机制。

(四)摄影记者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实以上说到的这些报社新闻摄影报道存在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摄影记者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因为摄影记者是新闻摄影报道的主体,解决好了摄影记者队伍素质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

二、提高摄影记者政治和文化理论水平

经常有文字记者带着照相机,也有摄影记者写文章,但是,也经常出现彼此反串后,作品采用率不高的问题,或者是反串后图片或文字表现出不到位的事实,说明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不能完全取代,他们之间,各有优势,可以相互学习,互为补充,这是必然。文字是由图片演变而来的,新闻图片更有文字不可替代的魅力。摄影记者的强势就是利用图片的视觉冲击,让读者感受新闻发生的瞬间场面。但是一张(组)新闻图片能否达到这种效果,往往取决于记者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文化修养,新闻图片的背后蕴涵着记者的理论知识储备,体现着记者的政治文化理论水平。抓拍什么,表现什么,如何实现新闻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符合新闻规律,这是一个摄影记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摄影记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摄影技术水平,而且还要掌握了解多门类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与党和政府、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只会拍照的照相师、摄影匠成不了真正的摄影记者。因为他们是被动的,缺少激情与动力。摄影记者的功夫不全在于摄影本身。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摄影记者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激情,遇到新闻事件,才能运用储备知识迅速做出判断,并能采取相应的举动,取得相应的成果。

三、摄影记者要增强敬业和职业道德意识

有人说,同行是冤家,同质竞争向来激烈,况且文人相轻的遗毒挥之不去,因此,摄影记者强调职业道德,就特别重要。要坚决摒弃相互封闭、拆台的行为,树立协作、互助的习惯,同时,提高修养,尊重采访、拍摄对象,切实成为客观、公正、无私的媒体人。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表现在具有广泛的社会活动能力、敏锐的事物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纯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摄影记者能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坚持“三贴近”,建立普遍的社会联系,准确及时地抓住领导和群众都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此,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热爱所从事的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人干。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自己的职业,你会焕发无尽的动力。每当你的报道引起读者或同事、领导表扬时,它会使你有成就感,千万不能将摄影记者作翘板,谋求其他一些个人利益,也禁止为完成报道任务互相串稿。二是勤于学习思考。摄影记者在平时要养成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习惯。摄影记者的工作看似简单,哪个单位、哪个地方有新闻发生,摄影记者到现场,手持相机“咔嚓”几下,其实不然,简单的拍照当中,凝聚了摄影记者学习与思考后的厚积薄发,体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规律。三是勤跑与善抢。笔者和不少摄影记者都有一个同感:苦恼于没有新闻线索,没有好新闻,信源问题是时常困扰老记们的一个问题。摄影记者只有深入基层、走到单位,主动联系,经常使自己处于捕捉新闻信息的良好状态,发现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才能把鲜活、视觉独特、动感强烈、新闻点突出的新闻摄影作品奉献给读者,错过第一时间文字记者可以采访当事人、目击者,摄影记者就无能为力了。四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听多看,不耻下问。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等信息网获取新闻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但不能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对听到看到的事情能够具体分析,能透过事物表象看到本质,把握影响客观事物的主要因素,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从平常的一些闲谈中能分析捕捉到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没有快捷、灵通的信息网络,不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即便是新闻发生在眼前也有可能和新闻失之交臂。

四、熟练掌握现代数字网络技术

今天,数码相机、电脑网络的广泛应用给新闻摄影带来一场革命。不仅解放了新闻摄影记者这个劳动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说,新闻摄影记者在这场数字技术革命中的思维理念、业务知识、工作方法等也要随之变革。数码照相机和传统照相机相比,其方便快捷的优点已是不争的事实。“快”是新闻的生命,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数字化新闻摄影明显优于传统新闻摄影。数码相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新闻摄影记者如虎添翼,但也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摄影记者要不断进取,不仅要会操作相机,了解相机的各种动能,还要学会使用电脑,了解一些网络技术。要努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尽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数字技术,有时摄影记者会被报社派到外地、外省或外国采访,要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络向编辑部传输图文。如果今天跟不上数字网络发展的步伐,那么明天就会在新闻摄影领域落后于他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总之,纸质传媒新闻摄影记者只有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新闻摄影业务方面提高修养,才能在传媒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拍摄出适合自己报纸需要、读者爱看的新闻摄影图片,才能为自己供职的媒体增添新闻报道的亮点,使纸质媒体及新闻摄影的从业者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怡.新闻摄影记者未来的N种可能性[J].中国报业,2013(7):78.

[2]杨贻军.数字化对新闻摄影的影响[J].军事记者,2012(10):47-48.

[3]史德岩.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J].新闻传播,2013(2).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数字时代职业素养
与人为善的喜鹊
T台救美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