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导管感染中的应用

2017-05-31朱素仪曹惠玲李凤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肾内科品管圈活动降低

朱素仪 曹惠玲 李凤英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导管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自愿原则抽取选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肾内科接受治疗且需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组与特殊组,一般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对特殊组患者在前者护理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率以及导管外固定袋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经过针对性护理后,特殊组患者的护理中满意度为98.11%(十分满意37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例),一般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1.70%(十分满意24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15例),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亦在感染率和导管外固定使用情况等数据中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 采用常规性护理对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抗感染护理的同时对其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双重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透析导管感染率,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降低;透析导管感染;肾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151-03

医学界将由具有相同、相近工作性质或彼此工作具有互补性的工作人员自发自觉组成的各种小圈团体称为品管圈。品管圈一般由6人左右组成,且圈内人员能够在工作中集思广益,互相协作,互帮互助,并遵照拟定的活动方案程序,将工作效率完善化。我院血液透析处于2016年5月成立品管圈,并开展提高血液透析导管患者生存质量为主题的活动,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6例我院肾内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患者,并按照隨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一般组与特殊组,每组各53例。其中,一般组女患者有21例,男患者有32例;最高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46.7±3.5)岁;初步诊断:糖尿病肾病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高血压肾病16例。特殊组女患者有20例,男患者有33例;最高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36岁,平均(46.7±3.6)岁;初步诊断:糖尿病肾病1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高血压肾病1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性别、年龄、初步诊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品管圈活动方法

1.2.1拟定活动主题 因导管感染问题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一直都是医学界关注和探究的热点。经参加本次研究实践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和讨论后,最终达成共识,将提高血液透析导管患者的生存质量拟定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2.2全面分析因素 在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工作人员对可能导致感染或脱管等不良现象的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分别从患者自身体质、患者生活环境以及其饮食条件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性调查并最终分析出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以此减少感染现象的发生,将护理风险最小化。

1.2.3进行学习交流 全员在业务学习以及其他相关培训活动中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强化自身的护理能力,为应对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1.2.4优化护理流程 隧道感染、菌血症等均为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常见症状。一旦发现感染现象,医护人员应立即向相关医师汇报并遵医嘱对导管液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在本次品管圈活动中,护理人员应将各种好的工作经验进行分享和推广,以不断优化护理流程。

1.2.5解决相关问题 无菌操作不规范以及环境污染等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出现感染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品管圈人员应加强对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力度,定时定期对透析室进行消毒清理,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并对工作人员的手以及透析用品进行细菌学检测;嘱咐患者透析期间在对身体进行清洗时注意避免沾湿伤口;叮嘱患者在日常活动中避免大幅度的动作,尤其应避免活动导管部位,以免导管脱落;一旦导管脱落,医护人员应及时按压患者伤口(20min以上)并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由我院专业医护人员对两组经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感染率以及外固定袋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予以分析比较。以自制科学性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于患者即将出院时由医护人员辅助患者进行填写。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最新型SPSS20.O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科学性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感染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区别性护理后在护理满意度、感染率中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特殊组优于一般组,P<0.05),见表1。

2.2两组外固定袋使用情况比较

经针对性护理后,特殊组患者在外固定袋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中优于一般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透析导管感染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率不断上升的“罪魁祸首”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导致血液透析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而血管通路是导致该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血管通路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感染率的高低,中心静脉处留置导管的感染率最高。如何有效抑制留置导管的感染率,降低留置导管的风险性成了当前医学界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而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赋予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优良特性,工作人员在拟定活动主题后,对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全面性分析,并在此过程中互相交流学习,优化护理流程,最终能够很好地将护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快速解决,并将血液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完善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存活时间。

经针对性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1.70%(一般组)与98.11%(特殊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大于前者,P<0.05)。另外两者在感染率及外固定袋使用情况中的数据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特殊组优于一般组,P<0.05),其感染率分别为26.42%(一般组)与3.77%(特殊组)。由此可知,对需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开展品管圈护理活动,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将感染率最小化,临床应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肾内科品管圈活动降低
肾内科护理中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及干预措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怀孕后患慢性肾炎怎么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降低企业杠杆率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改进运行模式降低供水电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