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腐学者的亲历
2017-05-31任建明
任建明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廉政研究的学者,我对十八大以来发生在廉政领域的重要变化,有不少特殊感受。
从个人角度来看,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反腐败的希望和信心发生了重要的逆转。还记得2000年,我与同事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国内大学的第一家廉政研究机构,理想是“为实现廉洁中国而努力”。没想到此后10多年间,我对实现该理想的希望和信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反腐败工作尚未形成一种持续、高压的态势。十八大以来的4年多时间,中央对腐败问题“保持持续高压”的做法,使反腐败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广大群众对国家反腐败的信心得到提振,这是一种信念上的逆转。
二是,个人亲身感受到了党风和政风的显著变化。以前我常到地方调研,发现越是基层,干部陪酒的频度就越高,甚至一天要陪多场。一位乡镇干部告诉我,他和同事进行午场和晚场分工,但常是两人都得陪多场。时间久了,身体承受不了,他们就想了个办法——陪完酒后立刻去医院打点滴,以确保第二天继续“作战”。十八大后,喝酒招待之风逐步发生了变化。2013年我还偶尔遇到用塑料瓶装茅台酒的事,甚至个别地方还敢拿原装好酒招待,但慢慢地,就几乎没有了。各地的招待规定五花八门,但比较一致的是,公务招待不上酒,或限制用酒。
世上没有无源之水。这4年多时间中我所经历的、感受到的改变,正是我们国家发生着的剧烈变化的折射。
从国家角度来看,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反腐形势发生了关键的两大转折。十八大后,终结了持续30多年的越反越腐;进而在经历了4年多的相持后,首度迎来了“反腐败压倒性态势”的有利局面。历史地来看,这两大转折对于中国最终战胜腐败,建成廉洁政治至关重要。为什么转折在前30年不能发生?我归纳为1+3个原因。所谓“1”,是指反腐政治决心这个关键因素发生了突变,十八大后党中央“坚决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反腐的政治决心首度达到彻底的程度。所谓“3”,是指三类重要的反腐败战略措施,即持续的高压反腐、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全面深化改革。
二是,中国反腐带来了国际形象的重要改变。十八大前,腐败问题是我们被国际舆论重点攻击的问题;十八大后,我们一改过往消极被动的局面,在反腐领域连出重拳,“猎狐”“天网行动”效果明显,占领了国际反腐败阵地的道德制高点。曾经在国际上流传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就是内部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不敢真反腐败”等舆论逐渐失去了市场。
三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保障新一轮的反腐工作。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和纪检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都是步子大、力度大,而且见实效,奠定了提升国防实力、权力监督效果、法治建设进程、反腐败成效的基础。
未来,我們的反腐工作还面临一些复杂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强的问题,例如如何清除腐败存量、如何把反腐体制机制改革到位、如何对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进行革命性变革等,但基于这4年多的良好开端,我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