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健,唱出人们心中的沉默

2017-05-31

环球人物 2017年8期
关键词:异乡人李健散文诗

“这是我唯一不失眠的地方,沉重的、烫手的,在这里都可以暂时放放”。被称为“音乐诗人”的李健,再次站上《歌手》的舞台,一首《十点半的地铁》,让很多人泪流不止。

李健歌唱庞大的时代里那些每天和我们擦肩而過的小人物。他们是在宏大叙事之外具体的存在,是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夜晚都努力活着的个体生命。他们不是时代的史诗,却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散文诗。

前段时间,有一个视频让人心酸:地铁中一个西装革履的小哥,大口啃着面包,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十点半的地铁”,虽然是温柔的、安静的时刻,每个在地铁中“不失眠”的人,却都在消化着日常生活中那些绝望的、冷漠的、伤心的、狼狈的、疲倦的时刻,加之李健吟唱一般悠长的演绎,怎能不触动人心中的弦?

李健是个聪明人,或说是个会思考的人。要走出都市民谣的俗套,需要的是拓宽自己演唱的疆域。《父亲写的散文诗》唱的是老一辈的人生,充满温情也充满无奈;《异乡人》唱的是游子思乡,是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而《十点半的地铁》却是打拼进行时,是失望与希望交织,一边徘徊一边前行……三首歌,三个人群,也是三个时代,从这个角度上看,李健或许是在用自己的歌声,书写这片土地和生活在其上人们的心灵史。

李健说他想“唱出人们内心的沉默”。可是,人们为什么沉默?生活的压力,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在没有被折叠的城市,多少人一早起床,等几趟地铁都难以挤上车,去做辛苦一年都没法买起一平方米房的工作;在青壮年一去不回头的农村,多少老人和孩子相依为命,只等一年一次的短暂相聚;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父母能找到更好的医生看病,为了让自己还有跟世界讨价还价的能力,又有多少人在奋力向前中跌倒在地。人们不是甘于沉默,而是现实的生活让说话、让歌唱变成了一件奢侈品,让感受个人的状态、反省生活的意义、思考社会的问题变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是的,这沉默的声音,需要有人代言。

那些无助的时刻需要支撑,那些消极的情绪需要释放,那些无法让自己被听到的沉默的人们,需要有人代言。当年旭日阳刚在简陋工棚里喊出了《春天里》,最近日本街头中国小伙唱出了《海阔天空》,不都是如此吗?

经过10年沉淀,李健改写了自己的名作《异乡人》,“异乡人有相同的愁,曾经的坎坷现在不用讲”,他认为“没有必要夸大个人的苦难,你的苦和困惑是整体的困境”。不过,时代固然无法回应每个人的诉求,但也不能漠视哪怕最微小的声音。歌手唱的是整体困境,但最终感动人的,却是这样的困境与每个人具体难题的对位。阳光普照之时,背光处的暗角就会显得格外刺目。理念也好、战略也好,最终需要像歌声那样通过耳机,抵达每个人的生活。

“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岗,上面是无边的天空”,海子的诗中,“歌唱”也是一个常常出现的意象。为什么要歌唱?正是因为心中有结、生活有坎,发之而为诗、而为歌。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一个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心绪需要诉说,越来越多的郁结需要释放。在流行歌曲的旋律背后,聆听人们的心曲,最终希望寻求的,是一个时代最美的和声。

猜你喜欢

异乡人李健散文诗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异乡人
致异乡人
异乡人
李健作品
李健:音乐诗人,白马王爷 主持
李健美术作品六幅
散文诗创作需要突破
散文诗,放逐心灵的天空和旷野
提起散文诗,我总难免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