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2017-05-31张承智
张承智
摘要:当下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成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影视文化对小学生品德方面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影视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从影视文化对小学生品德影响的现状调查及其归因进行分析,能够找出相应的对策,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入手,发挥影视文化对小学生品德的正面影响作用,能够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影视文化;小学生;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B-0026-03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可塑性特别强。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德育纲要》中明确要求:“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在信息社会,影视文化这一大众化的现代传媒手段,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影响着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这样说过:“未成年人的认知与成年人的认知是有着质的不同,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的认知结构也各有各的特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具有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初具个性倾向性三个特点,但也存在初、中、晚各个时期的不同。”[1]小学生对于生动形象、活泼多变、色彩艳丽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很多小学生每天都会收看电视以及看手机、电脑上的小视频。“有声有色”的影视作品,已经成为小学生现实生活中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一、影视文化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影响
1.影视文化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正面影响
(1)拓宽品德认知。影视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有时胜过教师的苦口婆心。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文化,能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乐于接受其中蕴含的知识。例如教学《我们共同的家》《跟著唐僧去西游》《奥林匹克的故乡》等,可以向学生介绍祖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纪录片影视作品,让学生从中领略祖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这些经典的影视文化,增长了小学生的见识,丰富着他们的品德认知,强化了学习效果,对他们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无痕的作用。
(2)体验品德情感。品德情感主要是通过感受体验来实现的。情感体验,真切地影响着小学生品德情感的形成。影视文化那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夸张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维的情感体验,给小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他们的品德情感。例如,教学《过去的故事》,在课堂上直接播放动画电影《王二小的故事》,能让学生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拉近与英雄人物的距离,感受英雄人物的英勇气概。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为小学生品德情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
(3)培养品德意志。影视文化作为传播文化的工具,传播着大量信息。影视作品中传达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小学生良好品德意志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时,可以播放《隐形的翅膀》电影片段。这部电影讲述了15岁的志华不幸被高压电击中失去了双臂。但面对坎坷的命运,志华收起眼泪,自强不息,重新上学,并刻苦学习游泳。她勇敢坚强,获得了残运会冠军,并顺利取得残奥会的参赛资格。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与事业有成的“残疾人明星”连线,进行现场对话,感受这些“残疾人明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顽强意志。
(4)影响品德行为。影视文化所传播的信息,或多或少会在小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印象。小学生对影视文化作品中的人、事、物,会有自己的判断,也会有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也会“追星”,崇拜并模仿自己的榜样。教学《我心中的那颗星》,会发现小学生眼中的那颗星,绝大多数是通过影视文化认识的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科学家明星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影视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明星”们的人格魅力、“背后的故事”以及精神力量,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影视文化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1)“影视保姆”浪费时间。影视文化,在对小学生品德教育上,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影视传媒是小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甚至有人开玩笑说,“电视、电脑和手机,是孩子的保姆。”在这玩笑的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品德教育的缺失。其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80后的家长们除了工作之外,业余时间几乎都在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整天与影视传媒黏在一起,以此来消磨时光。“隔代”的祖父母,是名至实归的“退休一代”。观看影视作品,也成为祖父母一辈常见的休闲方式。小学生回到家,受祖辈、父辈影响,就自然被影视传媒俘虏了。“影视保姆”消磨着小学生的宝贵时间,以至于影响着小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
(2)不良行为损害健康。长期长时间观看影视节目,对小学生视力的伤害不容置疑。有些小学生在观看影视节目的时候,长时间窝在沙发里或者直接躺在床上,缺少运动及锻炼。不良的坐姿,会影响小学生的脊椎正常发育。有的小学生还模仿大人的样子,边看影视节目,边吃爆米花等零食。这些不良的行为,容易让小学生堆积脂肪,影响身体健康。
(3)低俗节目侵蚀思想。行为科学理论指出,人的道德行为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为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影视作品以低俗的手段来迎合观众娱乐、消遣的心理。低俗影视节目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在黄林会主编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当我们目睹电影、电视剧、言情故事中,在那些少男少女的青春恋情终于柳暗花明,那些孤胆英雄终于化险为夷、功成名就,那些凡夫俗子竟然也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时,我们情不自禁地走进了一个集体的梦幻之中,一个对我们的人生经验进行了理想化的幻景之中,人们共享着一种被文化文本制造出来的欢乐。”[2]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正处于品德形成期,对事物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不良的影视文化环境中,小学生往往会迷失自己。近日有媒体曝光,有一名六年级的女生,不爱学习,爱穿各种奇装异服,爱做直播网红。当有一些网友留言问她“你怎么不做作业”时,她居然回答“我长得这么美,还需要做作业吗?”小学生有这样的表现,令人痛心,这和影视文化的误导是密切相关的。
(4)沉迷影视影响行为。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暴力、色情等低俗镜头,成为小学生模仿的对象,成为小学生误入歧途或出现行为偏差的重要诱因之一。被暴力、色情等低俗镜头误导的小学生,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暴力、色情等不良行为倾向。河北省少管所对100名未成年人犯的调查表明,很多未成年人犯罪就是参照暴力片中的犯罪情节进行简单的“复制”。[3]
二、影视文化影响下小学生品德教育提升的策略
在影视文化已经悄然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生活的今天,如何正确应用影视文化,发挥其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利作用?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1.社会关爱,净化影视文化
影视文化影响着小学生的品德形成,这不但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为给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非常重视影视文化的源头问题,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和节目的管理》等规定,从政策上把控,有效遏制了一些少儿不宜的影视节目的传播。很多地方电视台开设了少儿频道和教育频道。对电影中出现的“少儿不宜”等低俗画面,也明令禁止。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仍有大批低劣的影视文化作品产生。甚至有些粗俗的内容,出现在小学生最喜欢看的儿童动画片中。影视传媒,应该给小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文化环境,要有益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每一个媒体管理者和工作者,要做有良心的影视文化事业,要多一份爱心和责任心,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着力注重让影视作品思想性与娱乐性兼俱。
2.家庭重视,提高品德素养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成员的言行和价值观,对小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影响作用。当家庭成员对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时候,小学生难免也会迷上影视媒介。好的家庭教育,要了解孩子品德发展的思想动向,要注重选择有利于孩子品德教育的影视作品。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影视文化价值观,以身作则,选择收看充满正能量的影视作品,为孩子树立榜样。家庭成员也可以拥有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亲子阅读、远足野营、关爱老人等有意义的家庭活动。
3.教师关注,加强价值引领
在学校,教师更多关注小学生的在校情况,常常忽视了在校六小时后的家庭生活指导。事实上,很多时候教师很忙,忙得无暇顾及小学生的家庭生活。如果教师能指导家长积极引导小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选择优秀的影视作品,会有效减少影视文化对小学生的负能量影响。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加强对他们的影视文化价值导向引领,推荐适合学生观看的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教师应该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与孩子共同探讨他们感兴趣的影视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引入适当的影视片段欣赏,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优秀影视作品推荐活动,增强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影视文化鉴赏能力,让更多的优秀影视作品在学生中流传。教师要利用优秀影视文化的正能量作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正面引导,为学生品德的健康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王杰.幼儿电视教育功能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03(9).
[2]黄林会.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5.
[3]呂刚.传媒暴力: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1(01).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