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贫困地区科技创业运行机制的思考

2017-05-31郭强

经济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包容性运行机制贫困地区

摘 要: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各级政府推进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贫困地区开展创新创业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文章在审视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特征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实现,就是要将贫困地区要素资源与环境资源耦合,在资源间的相互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完成创业活动的机会识别过程、机会开发过程和创业结果这三个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動力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

关键词:科技创业 贫困地区 运行机制 包容性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008-05

一、引言

十八大以来,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将科技与创业结合起来,将发达地区的科技创业模式移植到贫困地区,通过外力植入的方式,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实现精准扶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提出以后,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层出不穷,而随着创业门槛的降低、政府的支持引导以及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贫困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也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部分专家学者针对贫困地区提出了包容性创新创业模式的理念,给予贫困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更多的关注。在贫困地区开展科技创业,一方面实现科技与创业的有效结合,提高贫困地区生产要素的市场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现代生产资源约束,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在人民生活水平上实现“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在贫困地区推进科技创业,可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强贫困人口的致富能力,提高当地的福利水平,将外流的农村人口重新吸引回来,重新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减少贫困地区人口外流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

本文将通过包容性理念,全面审视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内涵与本质,在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特有的要素禀赋、市场环境与制度约束,对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运行机制进行改进,构建起一种包容性科技创业机制,以适应贫困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

二、文献综述

从以往的研究文献来看,学术界对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创业为核心,研究贫困地区农户的创业活动。这类研究主要是在前期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上的细化,把目光聚焦在贫困地区农户上,研究如何打通市场、资金、商业模式、政策等环节,推进贫困地区的创新创业。如翟浩淼等人强调农户的创业意识的形成培育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刘畅、齐思源等人则对贫困地区的创业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刘美玉、刘凯等人则是关注于创业路径,王晓勇等人的研究则是从政策支撑、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创业的成效,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农户创业绩效进行了评价。

二是以科技为核心,研究如何将科技要素有效植入到贫困地区,探讨构建更有效的科技扶贫开发模式。这类研究多为实证研究,对一些富有成效的科技扶贫模式进行研究。如严芳超重点研究了科技扶贫与农业企业成长的关系,王振、丁太顺、傅政华等人则分别从科技特派员的农村科技服务行为与体系建设、制度创新模式和农村科技创业机制等方面对科技特派员这一典型模式进行了剖析。此外,一些学者还对科技创业链等科技扶贫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是以贫困为核心,探讨构建包容性的创新发展模式。在研究中,田宇、卢芬芬、张怀英等人提出要借助本地能力构建包容性商业模式,Thompson等人认为构建贫困地区独特的商业模式要遵循发现导向的方式,Pitta等人认为在贫困地区各种关系影响企业包容性商业模式构建,刑小强等人的研究从企业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在贫困地区进行多元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任迎伟等人的研究则从政府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基于关键要素的包容性创业体制。

综上分析,对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研究较少,而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去研究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更是空白。本文将在整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贫困地区、科技创业、包容性增长三个变量有效整合,重新阐述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内涵,分析其特征与模式,基于贫困地区的特性构建包容性视角下贫困地区科技创业机制的理论体系。

三、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概念框架

贫困地区与一般地区的科技创业在概念上没有区别,但贫困地区的特性,客观上要求我们要用包容性的理念对其进行解读。

(一)贫困地区包容性科技创业的理念

包容性发展理念是一种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发展理念,强调发展中的机会均等,在创业中强调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去创办企业。在科技创业活动中,贫困地区与一般地区在科技要素的配置上的巨大差异,当科技要素禀赋的差异内生到创业者要素、环境要素、机会要素、资源要素这四个创业要素中时,贫困地区在创业活动中的弱质性被进一步放大,其更难以与其他地区在创业上竞争。从这个角度出发,在科技创业中,要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帮扶与支持,强化政府在支持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地位。

(二)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特征

在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界定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活动要关注其几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贫困地区科技创业活动的范畴更广。一方面,只要其能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其生产效率的创业活动都应该是纳入科技创业的范畴。另一方面,科技创业活动的主体范畴应该更广,外来科技人才、乡土能人、返乡农民工、本土大学生等是主体,外来的创业主体也应该被吸收进来,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让贫困地区的农户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各种科技创业活动中来。

二是贫困地区要体现更多的科技内核。贫困地区现代生产要素稀缺,但特色的农业生产资源禀赋相对较好,如绿色产品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在贫困地区可以利用科技发现新商机,利用科技培育新的创业理念,利用科技开拓新的市场,利用科技掌握新的技术,利用科技开发新产品,通过这些去让科技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三是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在于创业。当赋予贫困地区更多科技内涵时,要找准平台有效推进他们的创业活动。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的核心在于有效的实现创业,所以要更多地发挥科技的平台,只要能利用上现代的科技,不管其是否生产科技产品,都应该是一种科技创业活动。

四是贫困地区科技创业活动的时空包容性更强。从空间分布来看,科技创业活动对空间的限制被不断地突破,贫困地区可以利用科技平台实现与发达地区的協同创业活动。网络平台的发展,电商、物流等产业也带动了贫困地区的创业。从时间维度来讲,在贫困地区不一定需要的是最新的科技资源,可能相对新的技术、相对成熟的创新模式在贫困地区更容易成功。要基于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产业梯度,在做好贫困地区产业承接的同时推进科技创业。

五是科技创业与科技就业的包容对接。在理解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活动时,要把科技创业与科技就业同等对待,在创业中包容对接就业活动,利用科技平台增强贫困地区农户的就业能力,在就业中形成创业意识与能力,这也应该是推进科技创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三)对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定义

基于上述分析,在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下,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的定义是:在精准识别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利用科技与其所蕴含的资源有效对接,通过新技术、新思维、新商机、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与利用,利用科技创新将贫困地区有能力、有意愿的劳动者集合起来创造更新、更高的市场价值的创业与就业并进的一个过程。

四、贫困地区科技创业运行机制研究

(一)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系统

科技创业过程是一个线性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它是基于机会识别、机会开发、创业结果三个阶段的系统耦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程安昌的研究中,构建了一个基于要素资源维、环境资源系统维、创业过程维的科技创业系统模型,本文也将从这三个维度去进行分析。

1.要素资源维。技术资源。贫困地区最主要的技术来源是外力输送,本地创造相对较少。政府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普等科技服务活动把科技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为其开展科技创业做好了技术储备。此外,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一些实用的技术、创业模式也被带到了贫困地区,这为技术与当地的要素资源耦合创造了条件。

人才资源。贫困地区开展的科技创业活动的人力资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高级科技人才,这个主要靠外力的输入,如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企业专家顾问团队等,他们既可以把自身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创业活动,又可以依靠自身的人脉关系为贫困地区搭建一个科技服务智囊团;二是创业管理人才,这要发挥农村能人大户的带动,也要通过政府培训活动来调动在外务工人员的积极性,通过简单的管理、财务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更快地开展创业活动;三是合格的员工。能够在科技创业的支撑下,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本地就业,这本身也是科技创业的内涵。当贫困地区形成一种良性的科技创业环境时,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业,会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合格的员工。

资金资源。一是外来创业资金的注入,如龙头企业对贫困地区的农业资源开发,通过市场运作,将资金带入贫困地区,这个对于面广的贫困地区影响有限;二是融资平台。国家针对贫困地区的创业活动有特殊的信贷扶持政策,这个辐射面较广,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科技创业活动有积极作用;三是政府的财政资金与社会的帮扶资金。如能将这些分散的扶贫资金整合,也可以为一些高价值的科技创业活动提供支撑;四是创业者自筹。贫困地区群众有一定的资本,如何让他们愿意把资金拿出来创业而不是闲置,这需要在创业环境塑造上做文章。

场地资源。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很多是围绕着现代农业开展的,贫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其在围绕绿色产品开发上具有场地资源的优势。贫困地区在创业活动中,土地政策相对宽松,对企业生产经营也是一个利好。

2.环境资源系统维。政策资源。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实际的政策制定中产生了较强的扶贫开发政策导向,创业扶持、人才培养、财税金融、土地法规等各种政策资源都向贫困地区倾斜。对于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各地都有专门的绿色通道,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一律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活动享有更多的政策资源,在科技创业过程中也容易得到政府的帮扶。

服务资源。相对而言,贫困地区的社会综合服务能力弱,可以通过建设科技园、建立技术合作社的形式为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活动提供服务支撑,也可以通过外力引入的方式,将所需要的科技中介服务植入到贫困地区的创业活动中来。

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贫困地区的“信息孤岛”正在被打通,贫困地区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对于贫困地区的创业者,他们只要有一定的网络操作能力,就可以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在包容性科技创业理念下,并不一定是科技信息才是创业的必须,一些实用的新技术、新商业模式都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创业活动提供支撑,而这些信息资源的获取成本相对来讲并不是很高。

文化资源。随着各种创业活动的推进,贫困地区的创业文化氛围在不断的兴起。在包容性的视角下,贫困地区的创业者已主动地尝试科技创业,创建了网店,进行特色的种养殖,对传统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这些细微的创业活动不断培育着贫困地区的创业文化。当大众创业蔚然成风时,人们对创业失败的包容度更高。

品牌资源。龙头企业对贫困地区进行专门的产业开发,他们的品牌会对当地资源的开发产生较强的拉动示范,创业者可跟随这些大企业开展具体的创业或就业活动,如特色种养殖,实现自我发展。此外,贫困地区特色的产品也可以打造成品牌,通过政府扶持,将品牌打响,为当地的创业者提供品牌支撑。

3.创业过程维。贫困地区科技创业活动的最终实现,就是要将要素资源与环境资源有效耦合,并将这些资源有机地融入创业活动的机会识别过程、机会开发过程和创业结果中,并在这三个过程中,对这些资源有效控制。

在机会识别过程中,先要通过本地创业文化氛围的塑造,将人才资源与政策资源、信息资源整合,让创业者去对本地的创业机会有效识别,并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去探寻资金资源、技术资源,探寻本地资源深度开发的可能性,或者对本地市场进行有效挖掘,探寻到背后所隐藏的商业价值。

在机会开发过程中,要将品牌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技术资源、场地资源整合,并通过政策制度把这些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让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每一种资源,形成一种科技创业开发的合力,让创业机会落地,形成有效的价值创造。

对于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结果,要从创业和就业两个层面共同考虑。一方面,在对这些科技创业资源进行内在整合之后,创业结果表现为收益的增加、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福利的增加,即便是失败的创业,也会为创业者提供经验。另一方面,在贫困地区,科技创业并不意味着要建立规模大、数量多的科技型企业,能带动贫困地区有效就业的科技创业活动的社会价值更高,在这个层面下,当创业者能跟随着科技型企业去工作,或者基于一些实用技术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其也应该是一种成功的科技创业模式。

(二)贫困地区科技创业机制

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机制是为了推进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活动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系统、制度以及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1.动力机制。贫困地区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生存型动机,主要是本地的创业者。一种是成就型动机,主要是本地能人或外来的创业主体。在科技创业的背景下,要构建其推动科技创业的动力机制。

对于生存型动机的创业者,引导他们进行科技创业,要让他们通过科技培训掌握基本的创业就业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借助现有的科技信息平台,可以进行简单的创业活动,转变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与就业并重,在就业中逐步积累科技创业的人力资本。要加大对他们的信息扶贫,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科技生产力,主动探索用科技改变现有生产的路径。要建立专业的科技创业服务机制,借助农业科技推广平台,为这些小规模经营者扩大生产规模、创新经营模式、开发新产品新服务等贫困地区特有的科技创业活动提供技术服务。此外,政府要制定简便易行的信贷优惠、财税扶持等政策,加大在贫困地区的政策宣传力度,让本地创业者都能享受到各种创业优惠政策。在推动社会组织帮扶贫困地区的活动中,要注重引导贫困地区有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开展创业活动,并给予重点的引导扶持。

对于成就型动机的创业者,他们的科技创业动机来源于实现个人价值与追逐商业利益。要激发他们的创业动机,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一是理顺贫困地区创业活动的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知识产品和科技劳动者更好地参与经济利益分配,通过制度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二是完善贫困地区的市场法律法规,强化对知识产权、资本、人才资源的保护,保证贫困地区所缺乏的科技创业要素的合法权益。三是提供有效的财税支持,让创业者了解、相信当地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能落实到底。四是引进风投、金融机制,实现科技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有效对接。

2.决策机制。在贫困地区科技创业,让创业者准确地识别创业机会,是其形成创业决策的关键所在。当创业者产生了创业动机后,要让他们在贫困地区的产业链上找准创业机会,把科技嵌入到各个环节,形成新的科技创业与就业机会。

在第一产业中,贫困地区科技创业机会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自主科技创业活动,创业者在获取有效的科技种养加技术的基础上,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结构,在由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家庭农场过渡,实现科技创业活动。二是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現代农业。这部分主要是依托本地能人大户、外来科技企业等创办的科技型现代农业企业,通过市场进行规模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把部分生产业务外包给本地创业者。三是开展科技示范创业。政府通过建立科技园,引进集成示范先进农业技术,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生产。

在第二产业中,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机会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资源开发中,引进现代化企业,提高贫困地区在这些大型工矿企业的就业率,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当地劳动力的创业人力资本。二是围绕相关工矿企业,进行附属产业的科技创业活动。通过购买简单的生产加工设备,带动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技术工人等创办加工业,如发展包装、物流、维修、建筑等产业,并在创业中注重其利用现代科技,升级传统生产模式,实现科技创业活动。

在第三产业中,贫困地区的科技创业机会有更多的选择:一是基于现在的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电商销售,为贫困地区的特色农副产品开拓市场,实现科技创业;二是在旅游产业中进行创业活动,发展观光农业,并发展相关的餐饮服务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利用“互联网+”,在产品的开发、展示、销售中注入科技元素;三是将贫困地区之外的商贸服务业带入到贫困地区,开展创业活动,这也是大批返乡农民工的重要创业活动;四是开展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当贫困地区科技创业形成风气后,其对技术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在这个基础上,相关的技术服务业就成为一种商机。

3.管理机制。在贫困地区科技创业活动中要打造现代经营管理体制,塑造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一是对于规模较大的现代企业要引入职业经营管理理念。在本土能人创业中,既要培养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又要注重引进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杜绝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实现正规化公司管理。在外来的科技人员的创业中,要注重科研团队与管理团队的分离,在经营管理中理顺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本地的小微企业创业活动中,要加强对创业者的管理培训,要定期组织财务、管理、销售、生产运作等内容的经营培训讲座,让这些创业者可以主动充电,帮助他们规避企业经营中的一些问题。三是对于在科技创业中就业的劳动者来讲,其要注重自身人力资本的培育,在就业中学习创业经验与管理经验,为日后的创业活动做准备。

4.激励机制。激励机制重点是要构建起科技创业驱动贫困地区增收致富的作用机制,让创业者能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福利。首先,在科技创业活动中,各参与主体都有机会分享到科技带来的经济增长福利。科技创业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农产品的附加值显著增加。科技创业会带动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非农就业机会增加,贫困地区的增收渠道也被拓宽。其次,科技创业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其脱贫致富创造了更好的平台。通过科技扶贫,贫困地区的收入将大幅增加,且具有可持续性,也给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就业选择,有助于他们返乡就业。第三,科技创业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科技创业中,创业者、就业者除了能得到直接的经济收益,其人力资本也得到显著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生存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为贫困地区注入强大的“造血能力”。在科技创业中,各种信息资源的交互,改变了贫困地区信息孤岛的困境,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传入为贫困地区带来的更多的机遇,为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5.保障机制。科技创业保障机制是要构建一个持续推进创业活动的环境,主要打造三个维度的科技创业环境。一是政策环境。将现有的创业政策耦合,出台一个推进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政策集,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政策宣讲,让创业者充分了解创业政策。加强政策的实施力度,重点关注政策的落实。在贫困地区科技创业活动中,政策焦点应集中在税收优惠、创业扶持、金融政策上。二是基础设施环境,要加强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通信、交通设施,打通贫困地区与外界的要素通道,让创业者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要将政府扶贫资源有针对性地与科技创业大项目对接,集中资源服务带动型的科技创业企业,形成以点带面的成效。加强贫困地区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关注科技创业活动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服务。三是社会文化环境。一方面,在贫困地区要打造良好的创业舆论环境,鼓励创业,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险、敢于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政府要加大贫困地区的创业培训、人力资源培训,社会各界要对贫困地区的创业提供更多支持与包容,让创业者有创业激情,愿意创业,敢于创业。另一方面,要形成一定的创业引导机制,扶贫资源要向创业者倾斜,避免有劳动能力的在扶贫中陷入“等、靠、要”的恶性循环,要让扶贫资源撬动贫困地区劳动者的创业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创业致富。

综上分析,在包容性科技创业理念下,基于贫困地区的特质,构建出如上的机制,这五大机制相互协同、统一运作,动力机制帮助创业主体识别机会,决策机制引导创业者建立组织,管理机制推动创业者构建有效经营模式,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共同构建科技创业活动可持续运作的内外环境。在整个创业活动中,各机制层层递进,作用相互传导,将贫困地区创业者、政府、社会组织串联在一个创业网络体系下,形成一个稳定有效的创业系统。

五、政策思考与启示

(一)探索有利于贫困地区科技创业的体制机制创新

实践发现,贫困地区技术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在贫困地区开展科技创业,必须在贫困地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要探索构建包容性科技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围绕贫困地区开展科技创业的特征,在各种创业项目中把各种扶贫政策与创业政策进行对接。要探索有利于创业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创业者的创业才能得到尊重与补偿。要完善贫困地区要素资源有效市场流动的激励与管理机制。让贫困地区欠缺的创业资源可以流入,特色的生产资源可以流出,在实现要素市场配置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二)积极培育贫困地区科技创业主体

要拓宽人才队伍,突破身份、领域、行业、部门、区域的限制,吸引科技人员、大学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等优秀技术、管理、经营人才加入到贫困地区的创业队伍中来。进一步推进科特派创业行动,推动法人科特派、农业合作组织等组织机构加入到科特派中,发挥法人科技特派员带动和引领作用,提升创业主體质量和水平。加强对贫困地区科技创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创业培训基地,建立稳定、持续的培训机制,开展生产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税政策、金融保险等知识与技能的创业培训,壮大贫困地区科技创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

(三)开展产业链金融创新,解决贫困地区创业者融资难问题

支持电商平台与金融机构联合,针对全产业链开展金融创新,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解决农产品普遍分散低效的产销模式,逐步形成规模集约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应从产业链金融角度加强各环节参与者的互动与合作。

[基金项目: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科技创业机制研究”(ZLY2015028)。]

参考文献:

[1] 翟浩淼,陈宗霞,张卫国.科技创业农户初始创业资本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来自川渝381个样本农户的调查[J].科研管理,2016(9)

[2] 刘美玉,陈晓红,辛松林.创业路径的理论模型——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的多案例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3)

[3] 王晓勇.基于结构化视角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2

[4] 龙海军.贫困地区企业家非合规创业行为研究——企业家政治关系资本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

[5] 傅晋华,王雅利.我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7)

[6] 田宇,卢芬芬,张怀英.中国贫困地区情境下的包容性商业模式构建机制:基于武陵山片区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6(2)

[7] 程安昌.江苏省科技创业机制与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 山西太原 030051)

(作者简介:郭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包容性运行机制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