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策略研究
2017-05-31廖洪花
廖洪花
摘要:面对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笔者对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进行研究,明确泛在知识环境和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及关系;从空间、环境、资源、服务和技术分析了学习共享空间的要素;探索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共享空间模式,从合作建设、推广理念和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泛在知识环境 学习共享空间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82-02
一、泛在知识环境与学习共享空间
(一)泛在知识环境、学习共享空间的涵义
泛在知识环境是由网络、硬件、软件、资源以及人所组成的知识设施平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多样性的知识传播以及获取方式,以便为知识的研究和交流提供一个泛在的知识环境。
2004年Beagle首次提出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随后,2005年Russell Bailey等人正式提出将信息共享空间转换为学习共享空间。笔者认为,学习共享空间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同合作下,集信息、空间、技术、人力等资源于一体,促进用户之间隐性知识的深度挖掘,构建一个能帮助用户知识创造及学习成功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二)泛在知识环境与学习共享空间的关系
1.学习共享空间是泛在知识环境的局部实践
学习共享空间通过整合跨单位、跨部門的相关资源,为用户提供无缝隙的集成式知识服务,努力帮助用户知识创新和学习成功。学习共享空间坚持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社会职责,是泛在知识环境的局部实践。
2.泛在知识环境是学习共享空间的终极体验
泛在知识环境更加突出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先进的智能化的知识基础设施,提供系统化的知识组织和协作化的服务体系,为用户创造一个不可见的知识环境,用户可以从中无意识地自发学习。泛在知识环境正是学习共享空间的终极体验。
3.泛在知识环境和学习共享空间都是时代产物
泛在知识环境和学习共享空间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创新与变革。学习共享空间是出于对图书馆日益边缘化的处境而提出来的新概念,用来加强图书馆的阵地服务。泛在知识环境是相对于传统的数字环境而言,随着E环境向U环境的转变,泛在知识环境也被称为后数字图书馆时代。
4.学习共享空间帮助高校图书馆应对泛在知识环境带来的挑战
泛在知识环境下,对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时效性要求更高。免费的搜索引擎、浩瀚的网络资源、便捷的网上书店和低价的数字图书馆等,使得知识信息的发布、交流方式形成网状的链接式发布网络。因此在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日渐边缘化的处境,我们应变被动为主动,让书籍和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握泛在知识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寻求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如今,学习共享空间已成为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模式,成功帮助高校图书馆摆脱边缘化危机。
二、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要素
学习共享空间以用户为中心,由空间、环境、资源、服务和技术五大要素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共享空间的要素分析
空间可以容纳资源和服务,是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的基本标志,也是学习共享空间本质的标志。实体空间是学习共享空间的主要阵地,图书馆根据用户需求而设置的具体场所,自习室或小组活动室、休闲区或多功能厅等满足了用户对空间和隐私的不同需求。虚拟空间基于各种软硬件设备集成数字馆藏资源等搭建而成,我的图书馆、微博或博客、云平台等满足网络用户的不同需求。
环境是学习共享空间得以发挥作用的实际场地,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即建筑环境,在色调、材料和结节等方面结合建筑学及美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满足用户感官、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软环境包括制度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切实为用户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资源充盈着学习共享空间,是学习共享空间提供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学习资源、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学习资源主要是纸质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期刊、在线学习软件、数据库资源等。设备资源包括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以及电脑终端支持用户学习和研究的软件资源。人力资源是为用户提供集成的服务人员,包括图书馆馆员、教学科研人员等。
服务是学习共享空间的关键,也是资源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用户对学习共享空间最直接的感知来源于服务。根据服务的新颖性将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分为常规服务和特色服务。常规服务包括个人学习、团体研究和影音欣赏等基本元素。特色服务应结合学校的特色专业或规划,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
技术是空间、环境、资源和服务的保障和工具,是学习共享空间最主要的实现方式。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可周期却越来越短,而高科技产品也越来越多,如何驾驭它并为图书馆所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三、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跨学院、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建设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跨学院、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学习共享空间。一是教师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动向,从更加专业化和针对性的角度对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学院和部门可以同图书馆联合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经费,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三是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通过交流和沟通,培养图书馆馆员的协作精神,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
(二)加大力度,切实推广学习共享空间理念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大力推广学习共享空间的理念,引导学生、教师和馆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高校图书馆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计划,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让学校师生参与到学习共享空间中来,如在图书馆网站主页开辟学习共享空间专区等进行推广宣传。将学习共享空间的资源和服务充分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
(三)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共享空间文化氛围
学习共享空间的文化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环境,用户受到潜在运动形态的感染,同时体验到整体精神文化的追求,从而进一步促进用户主动学习和知识创造。在文化理念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致力于促进服务理念的深入,并使之内化为用户的自觉行动,向用户传递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在服务环境方面,打破传统高校图书馆刻板的服务环境,塑造一个动静结合、色彩协调、光线柔和的图书馆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义龙,田也壮.学习共享空间研究与实践——以加拿大约克大学斯科特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1):81-84.
[2]王昕,宁海艳.学习共享空间创新服务的实践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1(2):68-71.
[3]徐菲.信息共享空间理念下图书馆面向企业延伸服务的平台设计与实现[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4):59-61.
[4]李莉,我国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障碍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4):53-55.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