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017-05-31吴生发
吴生发
摘 要 介绍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包括选种、育秧、移栽、施肥、水浆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3.013
水稻是休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县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根据农业部和省、市农委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部署,东临溪镇作为休宁县三个重要产粮乡镇之一,2012年承担县农委万亩水稻高产创建任务。经省专家组测产鉴定单产694.5 kg/667 m2,效果显著[1]。为休宁县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1 主推品种
结合当地生态、生产、经济条件、栽培水平及病虫害发生危害等情况,选用经过审定、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倒、抗病虫能力强,分蘖旺盛、穗大、成穗率、结实率高,稳定性、抗逆性强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作为主推良种。主要品种有丰两优80、丰两优一号、丰两优华占、Y两优一号、Y两优302、两优多系一号、辐优827、Ⅱ优3216和珞优8号等作为当家水稻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2 主推技术
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对高产关键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创新。按照良种良法配套要求,主推无盘旱育稀植、旱育抛秧、精确定量栽培、精准施肥、好气灌溉和定量控苗等高产栽培技术;配套推广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机防、机收等机械化作业新技术,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
3 技术要点
3.1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培育壮秧应以肥培土、以土保苗。生产实践证明,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结实率高、抗性强等特点,在水稻育秧上应大力推广应用此项技术,可实现:根系发达、粗短、白、无黑根;苗基部粗扁、苗健叶绿,叶片上冲不披散;生长旺盛,群体整齐一致,个体差异小,苗体有弹性,叶片宽挺健、叶鞘短、假茎粗扁,到秧龄30 d达到3个以上分蘖;叶色深绿,绿叶多,黄、枯叶少,苗高适中,无病虫。
3.1.1 育秧方法
使用壮秧剂、“旱育保姆”包衣剂旱育秧。具体做法是将浸好的稻种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沥至稻种不滴水即可包衣。将种衣剂置于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至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拌种后稍晾干,即可播种。每包旱肓保姆350 g,一般拌1.2~1.5 kg种子。
3.1.2 适宜播种
当气温稳定通过10 ℃以上时即可播种。根据本地气候条件,播种期应选定于4月23日—25日,移栽期5月20—25日。
3.1.3 播种量
本田用种量1 kg/667 m2,每15 m2苗床播1 kg稻种,秧本比1∶40。用旱育保姆包衣进行旱育秧。
3.1.4 施肥
在选择肥力较高秧苗床基础上,秧床整地时每15 m2用1包水稻旱育壮秧剂(0.67 kg)和1 kg进口复合肥拌
10 kg干細土撒施后,与床土充分耙匀,浇透水后待播。
3.1.5 苗床管理
播种覆土浇水后,每15 m2用幼禾葆1/3包(10 g)对水3 kg喷施秧板封杀杂草。然后秧床覆膜,再盖无病稻草,以利保湿、降温、防雨水冲刷和鸟害。齐苗后揭膜并浇一次透水,晴天在傍晚揭膜,阴雨天全田可揭膜。抛栽前2~3 d喷三环唑和毒死蜱、氟氯氰菊酯等农药,做到带药下田。
3.2 抛栽
提高抛栽质量,确保基本苗和均匀度。5月20日左右抛栽,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浅插或匀抛,密度1.7万穴/667 m2左右。栽插规格为16.7 cm×23.3 cm,拉绳栽植,每穴插足2~3个茎蘖苗;抛秧苗每667 m2抛15 m2苗床秧,大田耙后即抛,抛后按大田水流方向量畦宽2.5~3 m拉绳整出35 cm农事操作行,同时移密补稀。
3.3 施肥
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中后期氮肥。本田每667 m2施折纯总量:纯N 13 kg、P2O5 4 kg、K2O 15 kg,硫酸锌1 kg,硅肥10 kg。基肥:35%(13-8-14)水稻专用配方肥50 kg,尿素4 kg,氯化钾4 kg,枯饼25 kg,硫酸锌1 kg,硅肥10 kg,于移栽前耖田时一次性施入。第一次追肥(栽后7~8 d):尿素5 kg,氯化钾5 kg,拌除草剂撒下;拔节肥:园杆期(基部节长1~2 cm)施用,尿素5 kg、氯化钾5 kg撒施。后期看苗斟施粒肥。
3.4 水、浆管理
在水稻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生长良好,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水的管理上,配合稀植和“湿、晒、浅、间”灌溉技术,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具体做法是:抛栽后薄水活棵,到施除草剂时要求田面己无水层,结合施分蘖肥灌寸水。然后,按田间有浅水层3~4 d,无水层1~2 d灌水。调整好茎蘖苗数,争取每667 m2有效穗17万~18万,茎蘖苗最高控制在22万~23万。当每667 m2茎蘖数达到有效穗数80%时开始搁田,多次轻搁。营养生长过旺时适当重搁,控制苗锋。穗分化期及时复水。孕穗期前后田间按有浅水层3~4 d,无水层1~2 d灌溉;抽穗扬花期保持田间浅水层,之后干湿交替至成熟,收割前3 d左右断水以利稻田收割。
3.5 病虫草害防治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种植抗病虫品种为中心,以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田间除草以芽前灭除为主。病害防治以做好纹枯病、稻瘟病和穗期病害预防工作为重点,虫害主要以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为防治重点。根据田间监测情况及时防治。
3.5.1 杂草防治
抛栽后5~7 d上寸水。每667 m2用丁苄1包,拌分蘖肥或20 kg干细土均匀撒施,保持4~5 d待水自然落干,转入正常管理。
3.5.2 虫害防治
苗期害虫主要有稻蓟马及蝼蛄、地老虎等害虫;5—6月上旬主要害虫有稻蓟马、稻象甲;6月底—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要注意稻纵卷叶螟危害及防治;8月至收割前则要加强对稻飞虱的防治工作[2]。
稻飞虱用吡蚜酮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螟虫用毒死蜱和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
3.5.3 病害防治
苗期至分蘖期注意稻瘟病的防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稻丰收或井·酮·三环唑防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促养根保叶,重点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
参考文献
[1]李勇.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2-23.
[2]黎阳森,傅昭,黎灵森,等.Y两优2号在田阳县百亩连片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0):50-51.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