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佛国红螺寺
2017-05-31温来生
温来生
“南有普陀,北有红螺。”这一说法由来已久。
光绪年间,印光僧人来红螺寺修学净土法门,后去普陀创建净土道场。因而,红螺寺在北京乃至北方地区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林,千百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以高僧频出而闻名佛法界。
红螺寺古刹
红螺寺,位于京郊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脚下,素有千年古刹的美誉。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扩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俗称“红螺寺”。
关于红螺寺的传说有很多种。其中一个是说很久以前,寺后有一深潭,潭中有二螺,体大色红,村民们认为十分奇异,于是将山和寺都称为“红螺“。还有一个是说,玉皇大帝有两个美丽善良的女儿,下凡游玩时喜欢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于是变成两个红螺永远留在了人间,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把这个寺叫红螺寺。这些都应该是好事者杜撰的传说,也许有这样的可能:红螺山有两座状若螺髻的山峰,而佛文化中素有螺文化传统,“红”为吉祥盛意健康之色,当朝霞与夕阳普照双峰,佛意沛然充盈,故取“红螺”之名。
在古代,以“螺”名山的地方不乏其例。如辽宁葫芦岛有大小两座红螺山,福建闽候县有螺峰山等。为什么这些山峰要以“螺”命名呢?原来古人常用螺髻来比喻双峰并峙的山峦。螺髻是古代女人和佛仙的一种发型,端庄优雅,头发螺旋双立而称螺髻。古人认为,螺形山是风水宝地,是吉祥之处,经常建寺筑庙。而且螺又是佛教中一种消灾、警示的法器。在佛事活动中,螺是必不可少的法器之一。大凡各朝各代建国立业、君主登基,甚至寺庙开光,都要有预示或征象。这就是所谓的祥瑞。古人很看重这一现象,认为这是好事情的征兆。红螺传说的流传,对红螺寺本身来说,就是一种祥瑞。试想,这样两只能吐焰放光、照得满山层林尽染的红螺,就在寺边,而且红螺死后又葬于寺内,寺院又传名为红螺寺,这神之又神的螺蛳,能不给寺院带来福音吗?螺蛳的神灵之气,能不施于寺内僧众和广大的善男信女吗?可以说,红螺传说正是借红螺寺得以传扬,而红螺寺也正是借红螺传说名扬四方。
不在乎一路的风景,只在乎一程的经过。鸟瞰山下,整个寺院尽收眼底,五座院落以中院为对称轴,横列于山麓。寺院背倚着红螺山,前以凤凰山为屏,青龙山与白虎岗峙立东西,是为风水宝地。一阵清风徐来,悠扬的钟声在群山间回荡。好一幅深山藏古寺的意境!脑海里会牵引出类似的壮美画卷来,相互对比。在这里,还有诺大的水来安慰;水过于平和轻软,还有矗立的山峰来顶天立地支撑;山山水水地折腾跌宕,又有个宗教来清净,将山水的精神提拔凝练,传播弘远。自古僧人多云游,而后面壁思悟,佛法精义传于后人,名扬四海。这世间一个画卷,胸中一个画卷,皆在山水仁智之间。
红螺三绝景
“御竹林、雌雄银杏、紫藤寄松”,被誉为红螺寺三绝景。
山门前的这片竹林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怀柔县志》记载: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圣驾红螺寺降香,看到这片翠绿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身边的官员清点竹子的数量为613株,临走前叮嘱寺内的僧人和当地的官员要对竹林善加保护,以便他常来观赏,后来人们就称这片竹林为“御竹林”。在竹林西北角还有一个照原样恢复的“观竹亭”,当年清康熙帝就曾在原亭内设御座赏竹。红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长势茂盛,有竹约百万株,被称为“红螺三绝景”之一。
据考究,我国竹的种类繁多,约250余种,红螺寺的竹子为黄槽京竹,俗称玉镶金(竹子整体为绿色,沟槽为黄色,称玉镶金,反之称金镶玉)。竹是禾木科多年生植物,中空有节常绿,古人将竹子人格化比喻为“君子”,正所谓“未曾出土先有节,即使凌云也虚心。”苏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红螺寺这片北方四季常绿的竹林已成为景区的一大雅景。
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古银杏树,东边的雌树清秀矮小些,西边的雄树高大粗壮,这棵雄的银杏树,树龄在1100年以上,树高30多米,整个树的围度达到7米之多,虽逾千年但生机不减。每年春天雄树开满淡黄色的小花,秋天不见果实,而雌树每年春天不见花开秋天却果实累累,人们觉得它们象天作一双、珠联璧合的夫妻,所以也称他们为夫妻树。
有句俗语说:“独木难成林”,而红螺寺中的雄银杏树却有“独木成林”之势,因为它从根部长出了10个笔直笔直向上发展的枝干,而且这10个支干又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当地人相传,每换一个朝代,这棵雄银杏树就从根部长出一个新的支干,现在是10个支干和一个主干。这两棵银杏树春天是古树吐新芽,夏天则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到了秋天,金黄色银杏叶把大雄宝殿衬托得辉煌壮观,惹人驻足留连。银杏树是孑遗植物,我国特有的植物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树种,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所以雌雄银杏被称为“红螺三绝景”之一。
在大雄宝殿后三圣殿前的院落西侧,是“红螺三绝景”之一的紫藤寄松。这景是一棵平顶松和两口藤萝构成,这棵平顶松高约6米,枝分九杈,把它有力的臂膀平行的伸向了四面八方,而两棵碗口粗的藤萝又如龙盘玉柱一样爬满了整个枝头,为这棵松树增添了媚妩之感,而且松藤并茂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巨伞,遮荫面积近300平米。
每年5月初,满架的藤萝花就象一串串的紫玛瑙坠满整个枝头,如一片紫色的祥云浮在殿宇之间,浓郁的花香飘满整个寺院。古时候每年花季,本寺的住持,就会邀请京城附近寺院的住持长老、名人雅士来红螺寺,坐在树下赏花论道。
元代《红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微风夜听金锒铛,诸天卫法藤萝旁”,此景至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俗话说:“藤缠松,松难生”,而红螺寺中的松藤却和睦相处了800多年,藤不离松,松不辞藤,相亲如初,所以它被称为“红螺寺三绝景”之一。
红螺山景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红螺山,就是这样一座既有“仙”又有“龙”的京郊名山。
红螺山,位于红螺寺景区内,为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兼有山区、丘陵、平原多种地形,多种气候,适宜多种动植物生息繁衍,是个天然的植物园。其周围,除红螺寺外,还有古寺古墓遗址上百处。
关于红螺山,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红螺寺山门前有一处常年不息的泉水叫红螺泉,红螺泉有一对仙螺居住。每天傍晚,二仙螺吐出非云非雾又非烟的红色光芒,照得整个红螺山不秋而红,因而这里的山叫红螺山,泉叫红螺泉,寺庙也叫红螺寺。
红螺山一山双峰,东西两座主峰比肩耸立,宛若兩翼舒展,引带群山,远远望去,酷似一只大鹏鸟,护卫着京北这座古刹。在几千米的高空,红螺山与云为伴,与雾为友,时而登山,时而漫步,看到了平地中不曾看到的山色,领悟到了云雾间的奇趣。大自然的壮观和奇特,就象一幅隽永的画,宛若一首深沉的歌。数不尽红螺高峰美景,一转身是那巍巍的山,一抬头还是那巍巍的山;再有那邃邃的天,那爽爽的风和那满眼的绿。登峰至极,眼底山东西来去,峡嶂奔驰,惊涛欲来;绿有几重,兴有几重。览峰,观云,赏松,阅草……远处,群峰起伏,山色苍茫;近处,峰如刀削,深不测底。在美丽的憧憬中,云雾从山涧升腾,先是一缕缕,后是一团团,弥漫开来,将人们裹在云雾之中,使人晃若进入一种奇妙意境,真是“把酒问青天,不知今夕是何年?”
万年红螺山,怀抱万年红螺湖,掩映千年红螺寺。红螺山,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天上人间,云中漫步。这画中,这歌里,刻下了你,融入了我,踏进了“风声竹声钟罄声声声自应,山色水色彩霞色色色为空”的世外桃源。
(责编:张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