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考数学题的解法探究与启示
2017-05-31李瑞杰
摘 要: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全国试题突出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本文通过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6题的多种解法,探究解题规律,选择最优解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关键词:高考;探究;启示
作者简介:李瑞杰(1965-),男,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一、试题呈现
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C=75°,BC=2, 则AB的取值范围是.
二、试题分析
本题是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理(Ⅰ)第16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内容简洁,图形熟悉,看似平凡,下笔却困难重重.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的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及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三、解法探究
分析 如图,这是一个平面四边形,已知四个角的度数和一边长,求其中一边AB的范围.在平时训练中,遇到此类题型不是太多,考生做起来比较棘手.若能联想到三角形,通过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解.是否简单些呢?
解法1 如图1,延长BA,CD交于点E,则可知在△ADE中,∠DAE=105°,∠ADE=45°,∠E=30°,设AD=x2,
x2sin30°=AEsin45°,AE=22x,同理DE=6+24x,CD=m.
因为BC=2,所以6+24x+msin15°=1,则6+24x+m=6+2,因为m>0,
0≤6+24x<6+2,0 可得AB的取值范围为(6-2,6+2). 点评1 解法1在设出CD=m,AD=x2后,用x,m来表示AB,再根据m,x范围,解出AB的范围. 解法2 如图2 ,延长BA、CD交于E,则△EBC是等腰三角形.∠EBC=∠ECB=75°,∠BEC=30°,过点C作CF交BE于F,使∠BCF=30°,则∠BFC=75°,在△BCF中,由余弦定理得 BF=BC2+CF2-2BC·CF·cos30°=6-2,在△BCE中,同理可得BE=6+2,所以AB的取值范围是(6-2,6+2). 点评2 解法2妙在作出的CF∥DA,这样A只能在E和F之间运动,所以只要求BF和BE的长度即可. 解法3 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联结AC. 设∠BAC=θ,则∠BAC=105°-θ,∠CAD=75°-θ,∠ACD=θ-30°. 由题意可得θ>0°,105°-θ>0°,75°-θ>0°,θ-30°>0°, 因此30°<θ<75°. 在△ABC中,θ越小AB越大,θ越大AB越小. 当θ趋向于30°时,ABsin(105°-30°)=BCsin30°,解得AB=6+2. 当θ趋向于75°时,ABsin(105°-75°)=BCsin75°,解得AB=6-2. 所以AB的取值范围是(6-2,6+2). 点评3 关键连结AC,得出∠BAC=θ后,根据各个角都是正角,求θ的范围,再观察图形,在BC长一定前提下,通过角θ变化与线段AB的关系,判断AB的范围.三种解法都是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根据正余弦定理找出数量关系,通过科学运算和合理推理化难为易,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对高考复习的启示 本题得分较低,主要是因为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欠缺,一是不能很快地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二是不能活用正余弦定理表示出AB;三是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不足. 目前高三正在进行总复习.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1. 回归课本,重视挖掘教材的本质和内涵 挖掘教材的本质和内涵,深化对基本概念、性質、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重视教材中知识的产生过程,典型例题、习题变形,品味课堂上老师分析例题的思想方法,注意老师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突破口”. 2. 重视专题复习,提高解题能力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是指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强化知识的补充记忆;完善是指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注重思想方法;综合是指减少单一知识训练,增加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是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对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教师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选择一些高考中的常考题型,热点题型,精练精讲.特别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寻找不同切入点.丰富多彩的题型和解法,既给学生带来惊喜,又给学生带来美妙的感觉,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更能擦出智慧的火花,提高复习效率.解题后要认真反思题型特征,解法规律,解题突破口,如何选择最优解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4.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考对运算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如何选择合理运算途径,减少运算步骤,注意运算技巧.要让学生对不同的运算过程进行比较,总结运算规律.平时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敢算,耐心算,算出答案,逐步做到“算一道题,对一道题”.学生多次体会到运算成功的乐趣后,必然会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