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业带就业视角下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2017-05-31姜启跃

现代交际 2017年7期
关键词:产学研实训课程

姜启跃

摘要: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及就业现状备受社会的关注,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愈加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生态化教育”为理论指导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教学最终目标,加强对高校学分制以及课程结构的改革,紧抓“学校科研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培养基地建设、学生学业综合能力评价制度革”,实现全方面的改革。本文通过对创业带就业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希望能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业带就业视角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16-02

高校应该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以生态化教育为主要教学理论基础,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教学突破口,不断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一个理念、一个目标、两个改革、六大措施”为主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与理念

(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目标

高校坚持生态化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为主,鼓励多种途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教学最终目标,不断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出适合高校自身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理念

高校“生态化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生态化教育理念把高校和社会相结合,重视学生身心全方面发展,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目标和培养设计,利用高校与社会资源进行教学。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要教学中心,确定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方式上,应该提倡实践与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教材应该贴近现实生活,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式上的因人而异。

二、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改革

(一)加强高校学分制改革

高校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加强学生学分制改革。首先,高校应该适当调整学分和课时之间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必修课程,保证课程的数量和质量。课程设计上增加相应的选修课,对毕业的学分要求适当地进行调整。另外,高校应该实施选课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跨专业、跨年级选课,甚至可以对授课教师进行选择。

(二)优化教学课程结构改革

高校的课程结构应该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加强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水平。高校将主要课程分为两大类,分别为通识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高校应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分类,同一类别的选修课程必须保持一致;同一大类的专业必修课程也应该保持一致,高校应该加强对专业课程的精简和浓缩,保证专业课程的质量和数量。最后,课程结构中应该加入实践教学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校每个专业都应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或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发展空间。

三、人才培养模式六大措施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充分实现以生态化教育为主要基本理念,以产学研教育合作为主要突破口,不断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应该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六大方面的改革,六大基本改革措施包括: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重视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大高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强对人才培养团队与创新创业培养基地建设、完善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制度等。具体措施如下:

(一)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高校应该加强对生态性创业型学校的建设,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办学主要特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加强与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为基准,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该加强把高校发展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相结合,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道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业就业的竞争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应该加强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大力建设创新型的高校。

(二)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为加强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具备科学的工作思路,研究出一套适合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业活动,深化学生课程改革,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各个专业开展相对应的创新创业体验式教学课程,保证课程质量与选课制度符合高校学生的需要。最后,高校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调动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以教师的创新创业相关教育,带动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机制的运行。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应该以学生为教学培养的主体,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给予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师、教学教育时间上的选择权,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为学生安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校应该改变学校传统选课制度,把公选课程改为选修课程,把专业课以及非专业课模板课纳入选修课范畴之内,提高选修课程的总体质量。同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以學生为教学主体地位。教学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四)加大高校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推进高校和企业间的相互连接。高校实训基地能够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环节。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校进行产学研教育的基础,高校应该加强学校与校外的结合,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进行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對接,创建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训基地。

(五)建设人才培养团队与创新创业培养基地

高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的建设,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建立团队合作的教育机制,加强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创新,加强学校科研成果的研发,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实现无限的教学价值。另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六)完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制度

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下应该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以学分制代替传统的考试制度,学生可以通过科研项目比赛、论文发表、获奖证书、参加校内活动等替换学分。高校学分制的能力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创业带就业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明确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目标,紧抓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突出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学的革新,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对于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不断完善与改革原有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的弊端,积极推进科研合作教育,完善学生学业能力评价制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经过不断实践与完善,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炳超,白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探索——以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孵化基地为例[J].大学(研究版),2015(10):25-31+18.

[2]王汉荣.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3):13-17.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产学研实训课程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