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2017-05-31尤国军
尤国军
[摘 要] 文章以河南省林州市为例,通过对农家书屋的实地调查,概述了农家书屋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家书屋;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3-75-4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Library
——A Case Study of Linzhou, Henan
You Guojun
(Linzhou Library, Linzhou Henan 456550)
Abstract: This paper took Henan Linzhou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rural library, the achievements of rural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its positive rol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library.
Key words: rural library;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对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维护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农家书屋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了人文关怀,满足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1 林州市农家书屋建设取得的成就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麓,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 046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53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84.74万,占总人口的86.69%[2]。2008年林州市农家书屋工程正式启动,到2014年底,有529个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根据《2013年河南省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工作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精神,剩余的横水镇范家庄、晋家庄、东赵三个村的农家书屋也在2015年底全部建成,覆盖率达100%。每个农家书屋按2万元配置建设,配备图书1 500册,报刊20种,音像制品100张(盒),书柜5组,阅览桌2张。
2 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质是农村经济与文化的建设,其关键在于培养与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为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创造了学习条件与机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为逐步消除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差别奠定了基础[3]。
2.1 活跃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建成后,成为村民们较为集中的活动场所,村民利用农家书屋学习、阅读、消遣、娱乐,特别是农家书屋提供的一些音像制品,如戏曲、歌舞光盘,成为一些喜欢戏曲、跳舞者的最爱。农闲时节,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扭秧歌、唱卡拉OK,在娱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享受了美好时光[4]。一些农家书屋还举办了书法、摄影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活动抒发对农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通过活动让村民们坐到了一起、学到了一起、乐到了一起,营造了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据调查,全市532个农家书屋中,有活动场地、有专(兼)管理人员、正常开馆服务的有453家,占全市农家书屋的85%,有场地设施但不能经常开展活动的有68家,占农家书屋的12.8% ,只有8家因种种原因,不能開门服务。在对正常开展工作的453家农家书屋所在村的村民进行走访时,发现82%以上的村民对农家书屋感兴趣。有63%的村民经常利用农家书屋,只有10%左右的人对农家书屋的存在表示无所谓。
2.2 提升了农民自身素质和青少年阅读素养
农家书屋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一块接受文化教育、享受文化权益、感受文化成果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解决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领域中的不足与问题。农民群众通过利用农家书屋,增长了才智、学到了技术、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素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由于农村经济薄弱,文化娱乐设施相对匮乏,农村中小学生业余生活非常单调,在调查走访的50个农村家庭中,一年没有买过一本课外读物的家庭几乎占到三分之一。农家书屋的建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课余时间阅读的问题。东姚镇黄虻峪村地处林州市东南山区,全村人口近1 000人,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现有藏书3 500册,图书室面积60余平方米,该村支部书记王相伏免费提供房屋并兼任图书管理员。2014年该村又将图书室前面的空地进行了水泥硬化,建成了一个100余平方米的健身广场。礼拜天、节假日、寒暑假以服务学生为主,不定期举办“读书演讲赛”“故事会”,开展阅读指导,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该村五年级学生王慧在2014年林州市文联举办的“我爱家乡”全市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二等奖。平时为老年人提供阅读、休闲、娱乐场所,并邀请林州市老年书画学会杨天吉理事定期为该村老年人培训书画,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该村老年人书画作品多次在林州市书画作品大赛中获奖。由于该村农家书屋管理规范、服务到位,2012年王相伏被评为全国“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林州市农家书屋“先进集体”。
横水镇东下洹村几年来依托农家书屋并结合当地中小学图书室,利用暑期和节假日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阅读实践活动,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开展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素养,举办“我当书屋管理员”“快乐暑假,快乐阅读”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演讲比赛,活跃了青少年假期文化生活,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书香相伴的快乐假期。
2.3 搭建了科技致富的桥梁
农家书屋是繁荣农村文化、实施科技兴农、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载体,又是普及科技文化知识、传递农业科技情报和信息的阵地。农家书屋配备的大量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吸引了许多种养殖户,他们将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东姚镇马平村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在村干部的积极引导下,种养殖户纷纷走进了农家书屋学习技术,交流经验。该村村民赵保昌经营家畜饲料多年,但产品销路一直不是太好,他把从农家书屋学到的相关种养殖技术和家畜疾病防疫在销售饲料的同时给饲养户讲解,受到饲养户的青睐,产品打开了销路,增加了经济创收。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几个村的养殖户纷纷到农家书屋取经求教。赵保昌与农家书屋一起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发挥科普书籍的作用,举办科技讲座,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利用资源共享、党员远程教育的优势,多渠道收集相关科技信息,制成光盘发放给种养殖户,让更多的农民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林州电视台和相关媒体对马平村农家书屋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做了相关报道和经验推广。据调查,在赵保昌的引领带动下,附近村的养殖户由原来的5家发展到现在的11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每户的年收益均在10万元以上。
3 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林州市农家书屋工程推动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显著提升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与乡村多元文化需求存在差距;图书资料配置不尽合理;农家书屋管理参差不齐等。
4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的农家书屋建设已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农家书屋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农家书屋的发展需要持续的资金保障,书屋管理人员素质和队伍稳定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深入挖掘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潜力,是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促进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4.1 保障经费供给
从2012年起,中央每年向每个行政村拨付10 000元(包括体育器材、文化下乡、资源共享、电影、农家书屋各2 000元),支持新农村建设。笔者建议,除中央拨付资金外,将农家书屋纳入当地乡政府财政预算和目标考核,保证有一定的运作经费,包括购书费、人员工资、水电、读者活动费用等,同时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当地政府的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引起领导重视,增加农家书屋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中央下拨的农家书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以确保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最好也有配套经费,并有目的地吸引和寻求公益基金和义工的支持。
4.2 按农民的需求配备农家书屋图书
当代中国社会已进入全面转型的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农村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差异较大,统一按照行政村范围来组织农家书屋图书配备的思路,无法适应各地农村文化的实际需求,应根据农民的图书需求,因地制宜,了解各地区、各行政村农民的真实需求意向,科学归纳后,再针对性地研究工作方法,以保证发展投入的科学有效[5]。这样才能使农家书屋办出特色来,既满足了农民的需要,又避免了农家书屋千屋一面。同时,建议将每年中央下拨的2 000元农家书屋专项经费由当地的文化新闻出版部门统一掌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配备图书和设备,避免挪作他用。
4.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图书利用率
宣传的目的在于让广大村民意识到农家书屋的存在并加深对书屋的了解。首先,让村民了解农家书屋的特性——农家书屋是为民众免费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社会机构;其次,让农家书屋的服务理念——公平、免费、无差别服务深入人心,消除村民对农家书屋的误解;再次,向村民宣传农家书屋的各项服务。总之要让村民从心理上亲近农家书屋,想方设法吸引村民走进农家书屋,并逐渐让他们留在农家书屋,直至依赖农家书屋[6]。可利用挂横幅、发传单、开大会、上媒体广泛宣传。同时向村民推荐可读书目,开展读书竞赛、知识讲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村民在阅读中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并不定期邀请一些农业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劳动技能传授、农业成果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增强村民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7]。吸引村民主动参加,提高村民阅读积极性,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4.4 灵活弹性安排开放时间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农忙和农闲时节区分开来,农忙时节可在晚上对村民开放,特别是在节假日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保证村民正常阅读时间不受限制。有条件的村可在书屋安装空调,为村民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场所。寒暑假可以让留守儿童来这里写作业,或者开展他们喜欢的文娱活动。
4.5 理顺管理体制,开展资源整合,实行资源共享
农家书屋建成之后,后续管理必须到位,否则,农家书屋将成为一个空架子。应将当地公共图书馆列为农家书屋的业务主管部门并与之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负责对农家书屋进行管理,包括人员的业务培训、业务指导、业务交流、读者活动、协作协调等,及时补充和更新书屋图书,同时借助农家书屋,建成图书馆的流动网点,这样既将图书馆文献资源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同时也给农家书屋提供了新鲜血液,保证了村民有书可读,林州市图书馆自2008年开始率先在桂林镇桂林村和合涧镇北小庄村等10余个村庄建立图书网点,与农家书屋合作,开展定期送书下乡活动,将图书馆农村科技、种植、养殖技术通过优化、技术整合及时送达农家书屋,把村民急需的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送到农民的家门口,为新农村建设和培养新型农民服务。2012—2014年,林州市图书馆抽调专业人员对529个农家书屋的管理员进行了分期分批培训,不定期对农家书屋进行督查和督导,表彰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全市农家书屋的整体发展。2015年,林州市图书馆又将自己编制的《农家书屋适用资料汇编》《信息参考》两书和刻录的《惠农资源》光盘10盘,发放到全市532个农家书屋,受到农民朋友的交口称赞。为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各农家书屋也可相互之间不定期进行图书交换,互通有无。也可与当地资源共享、党员远程教育结合,把各种数字电影、文化、科技等相关信息拷贝到移动硬盘上,为村民播放,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
4.6 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捐助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除依靠政府扶持外,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寻求社会捐助,增添农家书屋的活力和后劲,从而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林州是建筑之乡,90年代百万大军出太行,造就了一批建筑行业的精英(包工头)。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也成就了许多乡镇企业家。农家书屋可利用此优势动员这些包工头、企业家捐助家乡文化事业,造福子孙后代。有了一定的运作经费,农家书屋可从村民中挑出一部分代表进行自主选书,挑选自己真正喜爱的图书、真正有用的图书,使农家书屋步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7 开展以文养文
有条件的农家书屋和位鄰县城或集市周边的村庄,人员流动性较强,集市比较繁华,可以尝试开展一些出版物的经营活动,以文养文,促进农家书屋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边丽梅.农家书屋建设现状与总结[J].图书馆学研究,2015(2).
[2] 李学勤.林州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3] 咏梅,杨玉麟.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建设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2011(2).
[4] 王静.农家书屋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0).
[5] 宗义.农家书屋建设与图书馆社会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4).
[6] 高巾,刘兹恒.农村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路径[J].图书馆论坛,2011(5).
[7] 樊会霞,贾秀军.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合作开展农民素质教育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