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分层教学研究

2017-05-30周琦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

周琦

摘 要: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课堂观测,发现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种种不公平的问题和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分层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课堂教学公平;分层教学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面临问题

(1)课堂时空利用问题

课堂时空是一种教育资源,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在体育课中,处于不同队列的学生所受到的教师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健美操、武术等项目教学中,对动作细节的掌握与学生离老师的远近有一定的关系。课堂就象物理学中的场一样,场对周围影响强度的大小取决于距离场源的远近,那么,前排与后排的学生接受教师影响(场源)的效果就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而学生在课堂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就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产生着影响。客观上导致教师在无意识中分化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教有差等”,最终使得课堂中后排和边排的学生成为课堂“边缘人”,较之中、前排的学生而得不到教师平等的关注和均等的教学资源。

(2)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特性,是一个“唯一”。因此课堂教学的统一要求怎樣与每一个各不相同的个体需求相一致,始终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矛盾。尤其是在我国的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的体育基础有很大的差异,每个班级肯定会存在着优、中、差三类学生。即使教师对全班学生采取“平等对待”的教学态度,这种平等的对待也一般地只是适合于班级中学业成绩居中等的大多数学生,而对优生照顾较少,对差生照顾尤少。从英才教育的角度看,这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从契约论角度看也是不公平的。。

(3)教师的个人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教学的公平与否与教师个人关系密切。由于受教育程度以及在市场經济条件下,趋于功利和实惠的价值取向浸染着学校教育,导致师德滑坡,教师的素质差异悬殊,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对那些“特殊”学生因“权”或因“财”而施教,造成课堂教学不公。同时教师在认知上的偏见,如外貌偏见、性别偏见、考分偏见和“同类相惜”偏见等导致教学不公。教师专业能力的缺欠,如一些教师因教学能力所限不能较好地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而导致教学不公。另外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情绪左右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教学情绪不稳常常导致教学不公。如果教师心情舒畅、情绪高昂,教学中他(她)们就能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对待学生;反之,则会造成课堂教学不公。

(4)教师教育的缺陷。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一般都是毕业于师范院校或者体育学院,在当今学习化社会,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的教师理应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经过职后不断学习研究、进修培训,提升职业素能,完成再学习、再知识化的过程而积极主动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及社会要求。但现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因种种原因而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看看我们的体育课教学,尽管新课程标准实施已经有几年了,但是我们的公共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所以,教师教育的缺失特别是职后继续教育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造成教学不公

(5)学生成绩评价与传统师生观的偏差。

现实中体育课教学的评价仍然主要以学生的技评来衡量学生的水平,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考什么教什么”,学生“考什么学什么”。从而致使教师以标准的技术动作施教,把有限的教学资源更多地倾向于技术动作标准的学生,无形中就将动作不协调、动作不标准的学生转化成了课堂教学的“看客”而自流放任。另外,传统师生观单方面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而漠视学生人格尊严与主体性,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观自然会造成不平等的专制型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常常无视学生并“自我中心”地任意对待学生,以致课堂教学不公。这种不公平地对待平等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现行的教育评价、教师评价使然。

二、促进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尽管存在差异,但他(她)们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公平对待,亦都渴望有成功机会。因此,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努力打造公平的课堂教学。当然,绝对的课堂教学公平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我们仍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无限接近。

(1)严格限定体育课的人数,经常变换队列的排列方式

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班级人数不要超过30人,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体育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同时,传统的方阵队列的排列方式,客观上存在着有利的与不利的学习空间,对平等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应该经常改换学生队伍的排列方式(如改为“圆圈型”)也是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2)实施分层次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让教学个体时间都成为“正时间”

由于个体发展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性,而大部分高校现行的选课制还不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倘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同样要求、一样难度的内容,这样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符合一部分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适合另一部分学生发展的需要,使课堂教学的个体时间出现“负时间”,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则是不公平的。因此,课堂教学要真正公平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让教学个体时间都成为“正时间”。即将学习可能性大致相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班内形成若干个分层学习小组,然后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

(3)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价

体育课程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我们不要唯技术为上,应综合考虑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应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调查研究,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认真做好综合性的教学分层,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我们本次的教学实验对体育教学分层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的体育教学革提供了思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学班级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教学,不可盲目模仿,否则适得其反,分层教学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否则这项工作很难完成。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
高校摔跤专选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思路与研究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