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7-05-30王英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幼儿

王英

摘要: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终身学习就离不开幼儿时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这是循序渐进的、逐步积累的、逐渐定型的过程。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他们的习惯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然而,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幼儿园和幼儿自身。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幼儿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兴趣比“知识储备”更为重要,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培养良好的做事习惯。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这是年龄特点决定的,无可厚非。然而,有的孩子平时做事就不专心。如3岁得幼儿看到玩具就去玩玩具,还没等椅子坐热;看到书,又去看书;翻几页就扔在一边。这样的三心二意,对于3岁幼儿来说这种习惯就不好。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行为,并给予正确引导。让幼儿知道这样三心二意的做事不好。一定要完成一件事后再做其它的事。让幼儿知道,要把玩具收拾好才能去看书。应让幼儿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引导要具体。如果在做这件事时确有困难孩子无法独立完成,那么家长可适当指导帮助,让幼儿形成有困难要想办法解决的意识,而不是有困难就不做。我们要从生活点滴中来培养孩子做事有恒心、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幼儿大人与他说话,只顾自己玩或者做自己的事。看上去似乎听不到你在和他说话。这种行为没有及时引起家长注意和制止,一旦形成习惯后,别人说什么感觉就是与我无关、我爱听不听。如老师上课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有的孩子总是插嘴或在下面讲小话、做小动作。别人说话不认真倾听,问他刚才教师或同伴说什么,一问三不知,或似懂非懂。这样的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不好。所以平时我们跟孩子讲话时要让孩子的眼睛看着自己,不能三心二意,漫不经心。开始时要多提醒,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专心听成人讲话的好习惯。上学后也会专心听课,这样就能很快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耐心倾听别人说话,不但是尊重说话人,同时也是自己有修养的表现。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从小抓起。

(3)培养良好的看书习惯。看书习惯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在平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和習惯。一开始孩子不会看书,家长要指导孩子看书,提醒孩子一页一页仔细看。如:看看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边看边跟他讲书;慢慢地大人小孩各自看,看后互相交流书上内容;逐渐地,当孩子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时候(4岁半左右),看书后可以让孩子看图讲述为主。这时大人要多鼓励表扬。孩子看书的习惯兴趣培养好了,对他以后的学习帮助非常大。有利于孩子语文写作、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可是终身受益的。当然为孩子选购的书要合适,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图书的色彩漂亮、美观,文字与图画比例要恰当。

二、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需要有始有终,需要家长、教师一致的教育培养。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以至。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教育的不一致,幼儿良好习惯形成就会反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要积累才能逐渐形成的。

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會好。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灵活处理,忌墨守成规

(2)设身处地,忌专横高压

(3)恩威并重,忌言行偏

(4)行为指导,忌唠叨罗嗦

(5)鼓励为主,忌负面强加

(6)宽严互渗,忌情感失控

(7)坚定立场,忌迁就退让

(8)具体明确,忌抽象模糊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同其它教育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而且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位家长曾说过: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但要做到、做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制定规范,严格要求。

现实生活中,在幼儿园幼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惜幼儿的好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较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教师看到不好的行为就及时纠正,始终一致的对幼儿进行严格培养。幼儿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但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习惯没有同幼儿园保持一致。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使之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之前所做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

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可以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制定规范不能有例外。为了培养好习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平时幼儿在家要培养他们学习认真的习惯,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有些家长面对幼儿园布置的任务不当回事,一味的任由孩子玩,说什么入小学自然会好。殊不知,一些习惯都是在幼儿园时期就形成了,到时要改也难,真是悔之晚已。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父母还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指导。指导对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重要。只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需要家长、教师共同努力配合,要求一致,至始至终,才能让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形成。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我们要注意对幼儿学习习惯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而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幼儿在学习、活动、一日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