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分析

2017-05-30李光锋

体育风尚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李光锋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面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还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本文通过对引发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高职体育教学的优势的探讨,阐述高职体育教学对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为高职体育人员的教学提供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心理疏导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思想在高职院校中交融、碰撞,严重地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不仅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对于体育而言,它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积极进取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当今社会,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不断进步发展,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而学生的思想还未发展成熟,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因为其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处事方式的不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未对理论知识充分的理解,在训练或是比赛时,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因此,对自己丧失信心,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学习进程。

二、高职体育教学的优势

(一)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体育知识和技能,感到到精神上的满足,提倡把学生的体育学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推广。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善于创新,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元素[1]。比如:在篮球运动中,教师可以在投篮方式上采用趣味运动的形式,将两人分为一组,分别向对方的篮内投球。不仅锻炼身体,学习投篮技巧,而且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心态,转移消极的情绪,缓解心理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体育教学是一种对抗性较强的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虽以强身健体为主,但其最大的特点和魅力在于它的竞争性。竞争意味着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这种竞争性深深地扎根于参与者的意识中,无论是比赛还是竞爭性游戏,都致力于表现自己,赢得比赛。在比赛或是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同学的鼓励、对手的影响以及现场的氛围都会强化参赛者的竞争意识。学生可以在不断的比赛或是竞技过程中,不断拼搏,培养自己的进取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运动中,人在不断挑战自己身体极限的同时,承受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运动会使学生出现一些生理上的不适,比如:呼吸加快、肌肉酸痛等,为此要求学生注重调解自己的运动状态,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在比赛中会出现较多复杂的局面,比如:比分落后、相持不下、裁判不公等,对参与者的情绪产生极大影响,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意志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集体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在集体活动中,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集体活动争得荣誉与成绩,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2]。参加集体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谐,消除人际交往中自卑、自负等不健康心理,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三、高职体育对心理的引导措施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就必须认识学生容易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对症下药,设计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感悟,克服心理压力,积累前进的动力。开设的运动以培养学生乐趣、磨练意志和增强团队精神为目标,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收获成功和喜悦。比如: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既可以举办各式各样的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宣传等,也可以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和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消除自卑、怯懦的心理。

(二)展现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传承和积淀的体育物质与精神物质的集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品格以及协作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体育文化作为教学切入点,帮助学生放慢心态,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品味校园体育文化的同时享受快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到校园的体育展览馆进行参观,将体现学校的比赛荣誉的奖杯和奖牌展现给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分享学校的体育名人事迹,感受的校园体育文化,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以其高高在上的姿态,迫使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造成教师和学生的不平等地位,极大地限制学生自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健康心态。为此,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看作一个个有理想、有感情的人,在内心中真正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柔和的语调为学生讲解,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3]。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注意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如:在排球的击球训练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的训练。对于击球方式不准确,如:击球时手掌部分相叠等,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改正,为学生讲解手掌部分相叠所造成的击球后果,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尊重,也学会如何关爱、尊重、信任他人,消除自卑、胆怯的心理缺憾,促进健康成长。

(四)精选体育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因此,体育课的教材既应该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也应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需求。教师在选取教材时,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教学的同时,既不完全脱离教材,也不为教材是学,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行合理取舍,并在教学内容中补充涉及学生心理健康的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体育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素质以及调整不健康心理的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发挥对调整学生心理健康的预期效果。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以及心理问题的表现,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四、结束语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友爱。高职体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懂得健康心理的调节方式,保持健康的心理,为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华军.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5):128-129.

[2]胡锴.刍议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J].现代职业教育,2016(22):122.

[3]高阳.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J].改革与开放,2011(20):165.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