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中的乐感训练

2017-05-30林育隆

体育风尚 2017年1期

林育隆

摘要:音乐是舞蹈啦啦操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应对音乐有一正确认识,充分了解。教师需按照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以及对物种的不同认识,对有关音乐的选配与应用展开研究与运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旋律和音乐赏析,慢慢将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力,表现力提高,使之乐感能力更加敏锐,对舞蹈动作节奏和韵律做到更好的掌握,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保障啦啦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乐感训练

美国是啦啦操运动的起源地,其演变和进化受到了美国文化较大的影响,啦啦操集爵士舞、健美操和街舞等多种舞蹈元素为一身,其提倡舞者自我个性的张扬。在我国,啦啦操还是一个新兴体育课程,近年来,一些如啦啦操锦标赛和啦啦操联赛等相关赛事在我国的部分高校才开始进行开展,对此,高校也逐渐成为了啦啦操文化得以传播的主要地方[1]。啦啦操除了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锻炼身体外,也有振奋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而这也是为何其会受到诸多高校的欢迎。啦啦操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乐感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系统训练学生乐感,可以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到动作节奏和舞蹈旋律等,充分地体现出啦啦操的表现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一、啦啦操对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因为啦啦操既有较高的心理学价值、观赏性和教育性,所以其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2]。舞蹈啦啦操需要多人一起参加,参与者一定要要团结配合。同时啦啦操要求饱含热情,对个性予以张扬,每位啦啦操队员在运动中都可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和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极大的提升他们的为人处事、自我表达的能力,啦啦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极为有利,并有效培养了啦啦操队员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此外,作为一项表演性和竞技性的运动项目,啦啦操还能够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使每一位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二、对啦啦操学生进行乐感训练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音乐节奏和旋律,合理处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作为一种艺术体育项目,舞蹈啦啦操具有很强节奏感与动感[3]。借助音乐,舞蹈可以将音乐的特点以及体操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舞蹈啦啦操教学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乐感训练。立足于音乐伴奏进行教学,并在其中将舞蹈风格充分彰显出来,同时,舞蹈动作随着不断变化的音乐节奏也可以变化成多种样式,从而将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因此,在此课程乐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细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将各种音乐节拍灵活地掌握到,对舞蹈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予以科学地处理。如此方可对学生舞蹈动作与音乐配合时的感觉起到更好的培养效果,随着音乐节奏的不断变化将舞蹈啦啦操的不同动作完美地呈现出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节拍、节奏,使他们逐渐能够分辨音乐节拍,并较好掌握,在充分了解音乐节拍的基础上,对音乐节拍与节奏展开深入学习,进而将音乐节奏的变化全面地了解到。在舞蹈啦啦操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将相应的动作做出来,并且要尽可能做到规范和标准,从而更好的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在长期的揣度和练习下,学生可以熟练的将舞蹈动作和音乐节拍融合在一起,利用放松心灵和心情对音乐的美好进行感受,这对学生牢固掌握不同风格的音乐旋律极为有利,进而知晓哪些舞蹈动作应配以哪些音乐节奏。啦啦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带领学生逐次练习每个动作和节拍,才能将各个动作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到。

(二)根据不同舞种风格的音乐,完成与音乐特点风格相统一的动作

舞蹈啦啦操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爵士舞风格、自由舞风格、街舞风格等都在其范畴之内,每种风格的难度要求均各不相同,因此在舞蹈啦啦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选择伴奏的时候,应精心对不同风格和种类的音乐进行挑选,其节奏和旋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也应相应的改变所设定的动作和节奏,基于此,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对不同舞种风格的音乐做出区分,同时应基于各种音乐和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开展教学[4]。

其次,在教学某一舞蹈风格的啦啦操的时候,教师应对不同舞种的音乐进行精心的挑选,让学生各种感官受到刺激,进而让他们大胆想象,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将表演完成,同时还能将老师和学生的创造灵感充分激发出来,通过共同努力将贴合的、优秀的舞蹈啦啦操动作设计出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舞蹈啦啦操的学习中,在练习的同时,享受到乐趣,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1.因学习者的不同水平,选择不同舞种风格的音乐

教师在教学前应提前对学生的舞蹈水平进行了解,并将各个教学时期音乐节奏的标准掌握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各个节奏时期的特征,和音乐借助更相符。利用各个音乐节奏的不同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控制强弱节奏的能力以及控制快慢借助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充分感受到各个动作的要领,对于学生的不同舞蹈素质,教学应由简到繁,由浅到深,让他们既可以对舞蹈教学相关的音乐知识做到充分掌握,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又可将自己的舞蹈表现水平提高,在达到一定基础后,就可试着将舞蹈音乐换成另一種风格。

2.根据教学需要,变换不同的音乐强化学习效果

各个舞蹈啦啦操所用的音乐都是匹配其动作风格的,当学生在反复聆听这些音乐后,就会出现听觉疲劳,长此以往下去就会感到厌烦,甚至不愿意学习,因此在教学时应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风格不同于以往的音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在舞蹈教学中将让节奏更为鲜明,呈现出动听悦耳的旋律。现阶段,喜欢紧跟潮流是高校学生一个明显特征,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选择一些较为欢快的音乐,如流行歌曲、摇滚、街舞和迪斯科等,以此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教师将音乐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巧妙融汇舞蹈动作,不断变化的音乐风格,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动作,难度也随之增大,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最终可在各种音乐节奏中跳出最适合的舞蹈动作。

(三)加强音乐赏析训练,培养大学生的音乐修养

舞蹈教学除了练习姿态、体能等内容外,还应加强练习音乐赏析,对大学生的音乐素质予以培养,促进其音乐理解力、欣赏水平的提高[5]。良好的音乐素质并非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怎样让学生在短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们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进行新舞蹈组合的教授时,既要让学生对基本舞蹈动作予以熟练掌握,还要通过其它方法(听、讲、看、练等)对其音乐美感与音乐素质进行培养,科学合理地结合两者。在配乐前反复聆听音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在听懂音乐的同时对音乐有更加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将音乐的作用更多地发挥出来,以舞蹈动作将音乐的意境表达出来,让伴奏音乐与舞蹈充分融合,实现自己动作形象和伴奏音乐的和谐统一。总之,只有协调配合好伴奏音乐的节奏、学生完成动作的频率与幅度,方可让学生在节奏感明确的基础上,统一练习动作和音乐节奏,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音律感予以更好的培养,将其内在情感与表现力激发出来,促进音乐理解力的提高,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等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结语

总而言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是现阶段高效舞蹈啦啦操乐感训练的重要任务,重视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激发其学习啦啦操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啦啦操水平不断提升,促使学校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盘华.试析如何开展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课程的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2):96+98.

[2]古涵.音乐在舞蹈啦啦操项目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3(12):59-62.

[3]徐山青.舞蹈啦啦操课堂训练内容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1):24-25.

[4]高慧慧.开展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5,(14):160+151.

[5]张萍,张亚莉.试析如何开展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课程的教学[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01):105-106+119.

(作者单位:厦门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