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理论与实践

2017-05-30付达杰

职教通讯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协同实现路径

摘 要: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立足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新技术支撑、教育供给侧改革需求和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等现实条件,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加快教育衔接互通,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协同平台,建立健全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制度,打造技术技能成果利益共同体,促进校企真正实现深度融合,进行协同技术创新,形成技能积累效应。

关键词: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现实条件;实现路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基金项目:江西省软科学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1BBA10014)

作者简介:付达杰,男,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1-0010-05

2006年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当时校企合作更多是作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辅助手段, 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合作已经明确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制度化列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任务。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委出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此时,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背景下,校企合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而是作为职业教育推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认为,当前校企合作已经从模式构建阶段进入到了纵深融合阶段,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将是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研究现状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表述,上世纪90年代即已见于相关文献[1][2],当时仅仅作为一种组合词存在,究竟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到2010年《纲要》中才有较为权威的内涵界定:“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规划》则进一步充实这一内涵: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为国家政策文本表述,使得2010年之后国内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文献激增,在中国知网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主题关键词检索得3 129篇文献(检索日期2016年2月16日),其中2010年前每年不足30篇,2010年31篇,2011年即激增到114篇,2012年312篇,2013年516篇,2014年990篇,2015年991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必将成为未来“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的基础性任务。

(二)校企协同

校企协同是指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某些要素与信息的相互联系作用,加强教育合作的教育模式。校企协同包含了多元主体的协同,主要有校内、校企、校际等主体的合作,其在当今教育发展中得到了重视。[3]校企协同其实质是更广更深的校企合作,学界对校企协同的研究属于最近几年的事情,在中国知网以“校企协同”为主题关键词,仅得文献576篇,最早一篇发表于 2006年(检索日期:2016年2月16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角度探讨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模式(李耀麟,2011;冯锦敏,2013;戴浩,2014;卢立伟、周晓琳,2015);(2)从技术经济学、科学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角度探讨高校校企协同创新机制(许霆,2012;李恒、李佳凤,2013;袁颖,2014;王文亮,2015);(3)基于校企协同研究教育管理、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就业与劳动保障等领域的问题(孙兵,2010;马志强、李钊、朱永跃,2012;周劲松,2013;谢莹、洪林,2014;张登辉,等,2015)。分析已有的文献发现,在2014年之前,校企协同更多的是以“校企协同创新”的形式出现,理论上更多维度地关注于普通高校的校企协同创新,对于职业教育领域内的校企协同,则多从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层面分析,随着2014年《规划》的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协同作为国家政策出台,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创新的研究文献数量迅速增加。这些研究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观点上存在一致性:即校企协同是创新的重要形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乃至区域发展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

(三)技术技能积累创新

“技术创新”,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文献十分丰富,基本上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技能积累”则是近几年来一个较为新颖的提法。通过中国知网以“技能积累”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检索,仅得文献218篇(检索日期:2016年2月16日)。且大部分属于“积累技能”等经验性探讨,如某一门课程在教学上对学生技能积累训练。或相关的新闻报道等,真正理论上的研究不到20篇,且基本上是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讨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转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马振华,2007,2009;艾明晓,2010;宋朝霞,2013)。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内探讨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在2014年《规划》出台之前,尚无相关专业论文。2014年之后,仅有从云飞、王秦等少数职业院校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从职业院校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若干技能积累的对策建议。可见,理论上,从职业教育角度探究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尚是一个新的课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无论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协同还是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对于职业教育来讲,都是新概念,但《规划》显然从国家政策层面将三者进行了统一。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战略目标驱动下,加强校企协同,形成新的方法路径,进行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对于职业教育的升级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现实条件

(一)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与新技术支撑

一方面,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引领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强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新企业、新产品、新市场和新兴产业急需一批创业创新与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职业院校作为人才供给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下,必将面临更多的校企协同创业、技术创新与技能积累需求。加之“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举措,未来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更急更多,同时,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更高,这为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提供了根本动力与基础保障。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深化校企合作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服务‘中国制造2025、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等多项具体任务,为职业教育特别校企协同指明了方向。2016年2月,刚刚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提出:“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则从政策上为校企协同技术创新提供了建议对策。

另一方面,新技术及其国家技术行动支撑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国家先后提出“互联网+”行动与大数据发展行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教育是适应信息技术最快的行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以及互联网+等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使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传统框架下有了新的突破,依托新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架构跨越时空与国界的校企资源共享平台,为校企协同提供了更为畅通便捷的渠道,为其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并强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创新发展和信息消费扩大,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换句话说,职业院将可以依托大数据与企业进行技术技能积累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

(二)教育供给侧改革需求与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支持

一方面,教育必须适应国家经济供给侧改革,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需求迫切,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职业教育理应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适时进行供给侧改革。从供给侧看,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两大问题:(1)职业教育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尽管我国职业院校过万,专业过千,但是职业院校在专业布局上往往具有随意性和跟风性,专业设置跟不上市场需求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千校一面”、专业雷同与教育资源结构性浪费现象严重,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2)职业教育内涵质量不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与企业个性化发展需求,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新职业新岗位层出不穷,难以招得上用得上的人才,而学校办学模式较为僵化,专业在细分过程中缺乏交叉融合渠道,学生跨专业学习成为难点,个性化发展得不到满足,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具体反应到校企合作层面,则表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局面尚未形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推进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求。

另一方面,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无论学校还是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校企合作资源。(1)校企合作意识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方向,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学生对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基本取得了一致认可。企业的校企合作意愿也逐步增强。(2)校企合作框架基本形成。目前,校企合作涉及双方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实训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合作形式也多种多样,如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校企联席会、职教集团等,还催生了一些专门从事校企合作的中介与中间产业,一些地方更是出台了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3)取得了一些相应校企合作成果。特别是随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计划”等项目工程的实施,校企合作成为职业院校办学关键任务,一些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進展,教育部还出台了《关于征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的函》(教职成司函〔2012〕155号),征集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包括“校企合作促进企业和地方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地方政府出台校企合作相关政策,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典型案例”、“校企双方合作进行科研产品转化的典型案例”等。这些都为新时期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提供了经验支持与基础保障。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实现路径

(一)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加快教育衔接互通

如何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进而针对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永恒的命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即国家从宏观层面对职业教育结构进行调适,包括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以“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等。作为办学主体的职业院校,则需从自身内部的结构化失衡方面入手,推进结构优化,打通内外壁垒,建立衔接互通机制。

1.优化办学主体结构。《规划》强调“建立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实际上,企业举办职业院校,学校资源必将成为企业内部资源,校企协同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极大促进技术技能高度共享与快速积累。推进多元办学主体协调共进,是打破创新壁垒、促进协同创新与技能积累的基本路径。

2.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和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优化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进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3.改变内部管理架构。逐步扩大院校自身办学自主权,不断完善其内部管理架构,在职业院校学校章程背景下,细化治理颗粒,改变传统的以院系为单位进行行政管理,代之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资源管理,将经费、师资、设备等软硬件教育资源聚集于专业,由校企联合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行专业负责人制,推进“教授治学”、“学生参与管理”,形成多元协同的专业教育资源管理服务体系。

(二)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协同平台

信息技术是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其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打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沟通障碍,线上资源共享线下技术创新技能积累的良好局面。

一方面,立足已有的信息技术平台,充分发挥三网融合优势,升级传统孤立的校本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创新电视专题教育、移动学习、慕课、微课等资源形式,构建政府、企业行业、职业院校多元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将企业业务流程、工作任务、管理思想、乃至科技成果渗透至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之中,并通过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终端进行推广,促进学校的专业教学资源与企业的技术资源、技能资源对接互动。

另一方面,顺应“互联网+”与大数据发展趋势,构建人才与项目网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职业院校、企业行业以及研究机构建立公共账号,免费发布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技能服务以及各类培训等业务层的项目供需信息,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学校企业个性化信息服务定制、校企信息资源匹配服务,共享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资源,促进人才按需自由流动。进而校企双方各自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关系来拓展创新合作领域[4],推进业务沟通与合作实践。

(三)建立健全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制度,打造技术技能成果利益共同体

关于技术技能积累创新,从职业院校这一端来讲,主要是意识淡薄动力不足,此外,由于获取技术技能成果资源有限,积累创新即便有心也是无力。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意识,加强产出合作和利益共享,为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提供资源内容支持。

宏观上,从政府层面架构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政策法规,从院校企业层面建立技术技能积累制度体系,并在专业层面进行执行落实。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其核心是深化校企合作,关键在于校企协同。相对于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自主行为,政府主导作用更为明显,政府出台并通过各类媒体资源宣传政策法规,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夯实校企协同基础,促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地方政府先行先试了。2015年,江西,广西,宁波、沈阳等地市纷纷出台地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如《江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规定:“规模以上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数应不少于企业技术岗位数10%,接收职业院校教师顶岗实践数不低于在职员工数的2% ”、“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资金,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资助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联合设立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心、创业孵化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实验室或生产车间等校企合作项目”、“对职业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资助或奖励”等。从中可以发现,政策既有引导激励作用,也有强制作用,通过资金统筹对校企双方给予了压力与动力。

微观上,从学校和企业层面创新校企技术技能积累制度践行模式,推进技术技能成果转化与应用,实现互惠共赢。政府层面的政策制度,终究需要在职业院校和企业层面执行,特别需要企业的支持。长期以来,企业端对于校企合作意愿不够动力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在合作中未能获得预期的利益。[5]因此,在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企业主动型,以专业为单位,建立校企专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实践;建立校企专业技能资源中心,将技能人才资源、技能学习资源、技能产品资源共享共用、优化创新,形成技能积累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实施知识产权共享,推进企业产出(产品、服务)进课堂,师生(作品、服务)进车间,促使校企协同技术创新技能积累成为企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力量,进而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反过来促进进一步的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形成良性互动。

总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既是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改革创新的内容和任务,也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升级的策略与方法。职业教育能否满足利益相关群体的各种需求,是决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能否最大地获得各种社会资源支持的关键所在。[6]职业教育只有打破传统闭门造车的思想桎梏,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与技能积累,才能不断契合国家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侧的诉求,精准有效地为其利益相关主体提供合格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进而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狄车涛. 关于职中综合课程模式的思考[J].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3):107-108.

[2]郭扬. 德国“T类人才”培养途径[J]. 上海高教研究,1998(2):56-59,63.

[3] 肖坤. 校企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机制与策略[J]. 大学教育,2015(7):25-26.

[4] 孙兵. 基于校企協同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6):651-653,658.

[5] 肖香龙. 基于协同理论的多元平台校企协同发展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14(1):39-42.

[6] 聂静怡.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基于教育理性的思

考[J]. 成人教育,2015(12):35-37.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协同实现路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