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韶关学院专业设置改革研究
2017-05-30杨志江
杨志江
【摘 要】地方院校必须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其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文章分析了广东和韶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并对韶关学院的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产业结构;专业结构;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1-0133-03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发展又会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即高校要根据地区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对其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廣东和韶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
1.1 广东和韶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十二五”时期,广东省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率先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5.0∶49.6∶45.4调整为2015年的4.6∶44.6∶50.8,产业已迈向中高端水平。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76.6%,约占全国的10.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4%。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速高于整体工业的增速,2015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8.5%、27.0%,分别比2010年高1.3、5.8个百分点。
在“十二五”期间,韶关市的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3.7∶42.6∶43.7调整为2015年的12.8∶38∶49.2。农业增加值5年年均增长5%,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全市工业整体增长速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风电、稀土、铝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9.2%。
1.2 广东和韶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为进一步优化广东的产业结构,《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②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实施优势产业培育行动,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家用电器、电子信息五大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着力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产业做大做强。{3}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成为新支柱产业。聚焦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和绿色发展的需求,大力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成为新优势产业。
《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形成钢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大旅游、大物流、大农业、新材料和烟草食品药品纺织服装玩具等特色轻工业八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基本建立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2.8∶38∶49.2调整为10∶41∶49。
2 韶关学院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2.1 韶关学院专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韶关学院主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以求适应广东省和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学校设有23个二级学院和教辅部门,设有65个本科专业,53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门类。在专业大类中,水利、资源开发与测绘、艺术设计与传媒、公安等大类没有1个专业点,材料与能源、交通运输、土建、环保和气象安全等大类只有1个专业点,财经、电子信息、文化教育、制造、医药卫生5个大类专业点比例较大,约占专业点的3/4。与2010年相比,韶关学院本科专业增加了12个专业,包括物联网工程、生物工程、软件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动画、绘画、舞蹈学、学前教育、日语等,专科专业增加了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助产、药学等。
由此可以看出,韶关学院在专业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部分专业占有率高的专业大类,与广东省和韶关市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例如,广东的先进制造产业较为发达,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装备制造业也一直是韶关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而韶关学院与其相关专业有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广东省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第一大产业,韶关市的服务业近年来也处于较快增长态势。韶关学院涉及第三产业的专业有很多,包括财经、文化教育、医药卫生3个大类的相关专业,几乎占学院专业的一半。在“十二五”期间增加的专业,例如物联网工程、生物工程、软件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学前教育等,与广东全省及韶关市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2.2 韶关学院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广东省和韶关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经济结构调整所急需的一些新兴专业和应用专业发展仍不够,韶关学院专业设置仍存在着一些弊端,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任务很艰巨。第一,由于缺乏科学地预测与规划,所以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脱节现象。学院虽然在设置专业时会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也会考虑自身的专业特色、办学优势,但仍存在“贪大求全”的倾向,即想方设法做全做多学校的专业门类,希望通过规模扩张来提升办学效益,结果既会导致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度低,又会浪费原本短缺的办学资源,降低办学效益,形成不了办学优势。第二,由于与企事业单位缺乏紧密联系,导致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忽视人才市场需求,造成急需的专业没有增设,难以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学院尝试着改造提升老专业、争设开办新专业,但由于专业调整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对哪些专业内容需要更新,哪些新兴专业需要设置,存在着方向不够明确的问题,缺乏科学的人才。例如,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没有开设,而且传统的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很多专业也存在质量提升问题。
3 政策建议
3.1 改革提升传统专业
韶关学院是由韶关师专升格而成的,传统专业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学、化学、教育学、数学、物理、思想政治等基础学科,具有较长的专业建设时间,但是从目前人才的市场需求来看,这些专业现阶段的需求量非常有限,部分专业在招生和就业两个方面都存在比較严重的问题。然而,这些专业往往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学院也具有相对雄厚的专业基础,同时这些专业也是其他专业的基础,学科之间的相关度较高,学院又必须把这些专业做强做精。虽然这些专业现阶段并不太热门,但是对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提升这些传统优势产业,发挥其对其他专业的基础支撑作用,是学院必须走的路。改革提升传统专业的关键应该是走质量发展道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设置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方向,以适应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
3.2 主动适应全省和本地区经济发展
韶关学院属于广东的本科院校,生源地主要是“珠三角”地区,但又是粤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注定其人才培养既要适应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又要满足韶关市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院应瞄准全省和本地的人才市场需求,以传统优势专业为基础,紧密结合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来规划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以此培育和建设新兴专业,形成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学院要“开门办学”,积极推进政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动态地把握全省和本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使学院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增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依托全省和本地区的经济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为全省和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生存空间。
3.3 切实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韶关学院要以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力推进特色专业、试点学院、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切实提高专业质量。此外,要特别重视课程改革,将其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以提高专业质量为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应用性”,通过课程优化组合,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建立与全省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保证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课程对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参 考 文 献
[1]徐钧,张会杰.对高校专业设置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3(7):63-64.
[2]吴开俊,袁文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专业结构优化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6):1-4.
[3]杜才平.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及结构调整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62-64.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