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2017-05-30郑明强
摘要分析了遵义市耕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了解耕地数量与质量发生的变化, 深入研究耕地利用程度,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提出相应耕地保护对策,以提高耕地质量,确保遵义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关键词耕地;利用现状;保护对策;遵义市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0-0203-03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n Zunyi City
ZHENG Mingqiang(Zunyi City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Zunyi,Guizhou 563000)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n Zunyi City and its causes were analyzed,the changes 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were discussed,the extent of cultivated land use was studied.For the further rational use of cultivated land,corresponding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cultivated land in Zunyi City.
Key wordsCultivated land;Utilization status;Protection strategy;Zunyi City
耕地是農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和物理支撑,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遵义市地处贵州省东北部,位于105°36′~108°23′E、27°08′~29°12′N,东西长约247.5 km,南北宽约232.5 km,总面积30 767 km2,耕地面积845 364.92 hm2,其中水田面积259 622.25 hm2,旱地面积585 742.67 hm2。2014年末总人口787.03万,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11 hm2,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如果耕地得不到科学的利用和保护[1],土壤中物质和能量运动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耕地资源将发生退化、枯竭,导致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引起土壤生态系统的恶化,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分析了遵义市耕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相关对策,为科学合理利用、保护耕地提供依据,以合理高效利用现有耕地资源和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山地高效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1遵义市耕地利用现状
1.1耕地面积与质量现状遵义市耕地总面积845 364.92 hm2,上等肥力耕地面积153 691.20 hm2,占总面积的18.2%,其中旱耕地面积81 935.6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69%,水田面积71 755.6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9%;中等肥力面积359 093.3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50%,其中旱地面积232 060.7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7.45%,水田面积127 032.6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5.03%;下等肥力耕地面积为332 580.4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9.3%,其中旱地面积271 498.0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2.12%,水田面积61 082.4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23%;中低产田土面积691 673.70 hm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81.82%,说明遵义市中低产田比例大。
1.2耕地利用情况遵义市耕地利用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根据《2014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遵义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见表1。2014年遵义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 302 152 hm2,全年粮食总产量290.33万t。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38 986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18.35%,总产量65万t;秋粮播种面积534 945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41.08%,总产量225.33万t;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4 561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15.71%,总产量38.06万t;蔬菜及其他作物播种面积323 660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24.86%,总产量超过573.97万t。
水田利用以水稻、油菜、蔬菜为主,一年一熟、两熟或三熟;旱地以玉米、烤烟、薯类、蔬菜轮、间、套作为主,一年一熟、两熟或三熟。绿肥种植方式有净作、套作、间作、混播。稻田绿肥品种主要以紫云英为主,旱地绿肥品种主要以箭舌豌豆、光叶紫花苕为主,兼用绿肥品种以油菜、蚕豆、豌豆、紫花苜蓿、萝卜为主。
1.3耕地利用程度以2014年统计数据(表2)为例,遵义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 302 152.00 hm2,全市耕地总面积843 631.80 hm2,平均复种指数152.97%,遵义县复种指数最大,为206.13%,耕地利用较好;桐梓县最小,为117.71%,耕地利用较差。“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73 563.00 hm2,平均每年增加14 172.60 hm2,耕地面积则从2011年的845 364.90 hm2减少到2015年的842 300.00 hm2,平均每年减少耕地40.87 hm2。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每年耕地面积在减少,但农作物播种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十二五”期间遵义市耕地利用总体情况较好。总体上,水田比旱地利用充分;水热、交通及田间基础设施等生产条件较好地区,耕地利用较好[2]。
2遵义市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014年末遵义市人均耕地面积0.11 hm2,与贵州人耕地面积均基本持平,比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09 hm2 高出0.02 hm2,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积 0.26 hm2低0.15 hm2。若按全市每年粮食总量320万t、人均口粮400 kg计算[3],基本能满足全市787万居民粮食供给;若按全市常年总产量280万t指标算,人均口粮只有355 kg,离人均口粮400 kg尚差45 kg。“十三五”期间遵义市农业发展规划提出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0万t以上,同时要围绕茶叶、蔬菜(辣椒)、中药材、干鲜果、生态畜牧业等5大主导产业,做优烤烟、酒用高粱、特色食粮、马铃薯、竹5大特色产业,实现遵义市农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综合来看,遵义市耕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4]。
2.1重用轻养,用养失调,养分含量低
重用地,轻养地,用地与养地失调,有机肥施用少,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导致耕地地力下降,单产减少,农产品品质降低,同时农民对土地只用不养,导致土壤贫瘠化,中低产田比例逐年增加,耕地生产能力降低。据调查统计,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肥用量平均为12 750 kg/hm2,有机肥施用较少,一些地方在化肥施用时重氮磷、轻钾微,浅施、表施、撒施,重基肥、轻追肥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
2.2耕作粗放,耕地撂荒或閑置现象加剧,耕地利用水平明显下降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产不增收,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农村大量青壮年、知识型劳动力弃农经商、外出进城务工,而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主要是“三八(妇女)、九九(老人)、六一(儿童)”军团,受体能、技能、知识等多种因素制约,且受自然、市场、病虫害等多重风险的影响,耕地粗放经营、撂荒、闲置等普遍存在,耕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尤其是生产和生活条件较差的“老少边穷”地区。
2.3耕地破碎,坡耕地及中低产田面积大,耕地产出率低
遵义市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段,地貌主体为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区,没有平原地貌支撑。境内山岭纵横,河流深切,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耕地破碎、坡耕地及中低产田土面积大,耕地利用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耕地破碎。坡度小于6°、集中连片面积666.67 hm2以上的大坝耕地7个,面积10 093.87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19%;坡度小于6°、集中连片面积6.67 hm2以上大坝耕地104个,面积18 073.32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14%。②坡耕地面积大。坡度15°以上坡耕地486 547.28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7.57%;坡度25°以上坡耕地181 128.4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44%。 ③中低产田土比例大。中下等肥力耕地691 673.70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1.82%,其中旱地面积503 558.7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2.80 %,占全市旱耕地面积的86.01%;水田面积188 115.0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7.20 %,占全市水田面积的72.39%[5]。
2.4海拔落差大,山体切割严重,地形条件较差
遵义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由于境内大娄山山脉沿构造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自然把市境分为南部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区(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绥阳县南部)和北部山地峡谷区(务川县、正安县、道真县、桐梓县、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遵义县及绥阳县北部)。南部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区地貌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是贵州高原的主体部分。除个别山峰海拔高于1 400 m外,一般海拔800~1 000 m,地表相对起伏不大,相对高差多为100~200 m。丘陵分布较广,低山插花分布于丘陵、盆地之间,山形破碎,山势不高,地势较开阔平坦,耕地较为集中连片,田多土少,坝田坝土多,灌溉及耕作条件较好,耕地利用程度较高。北部山地峡谷区地势南高北低,大娄山脉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贯穿境,山体巨大,河流侵蚀及地形切割强烈,山高、谷深、坡陡是该区地貌的共同特点。除北部边缘河谷海拔低于500 m,个别地区海拔高于1 500 m外,大部分地区海拔900~1 500 m,相对高差500~700 m 。该区域耕地比较分散,坝田坝土很少,梯田坡土占该区域耕地面积的70%以上。同时地下水位较高,冷浸水多,中低产田土面积占全市中低产田土面积的85%。
总体上,遵义市耕地地貌类型复杂,按山地、丘陵、坝地3大类划分来看,山地占78.63%,丘陵占16.41%,坝地占4.96%。由于山地丘陵多,坝地少,耕地多分布于丘陵山地的斜坡上,坡度大,土层薄,耕作层浅,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低,抗旱能力差。
2.5水资源缺乏,水利化程度低,抗旱能力不强
遵义市河流属长江流域水系,以大娄山脉为界,南北分属乌江和长江上游干流区两大水系。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79.73 亿 m3,平均产水量58.44万 m3/km2,人均占有水量2 283.7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5%;耕地平均占有水量21 338.8 m3/hm2。这与我国耕地平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 400 m3/hm2基本持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遵义市大多山塘水库和田间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旱能力不强,“有土没水”是全市大多数地区的共性,尤其在仁怀市等降雨量较少区域表现更为明显。由于水资源匮乏,水利化程度低,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证,抗旱能力差,多数地方稻田已“水改旱”。“水改旱”的大量出现,势必影响耕地的有效利用,将对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6耕作层土壤未充分剥离利用,耕地土壤质量持续下降
耕作层土壤是耕地精华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是保护优质土壤资源、强化耕地保护的举措。长期以来,占用耕地后把耕作层土壤当土料使用甚至废弃。据遵义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8 565.17 hm2,平均每年建设占用耕地1 713.03 hm2。按照《遵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遵义市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达15 100 hm2,若对耕作层(0~20 cm)土壤进行剥离,需剥离耕作层土壤3 020万 m3,对剥离的耕作层土壤进行利用,相当于再造17 448 hm2耕地[3]。
2.7耕地被占用和非法占用时有发生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工业化等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加大,许多良田被占用,致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同时,耕地质量总体在降低。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8 565.17 hm2,平均每年建设占用耕地1 713.03 hm2。同时由于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非法占用耕地,“占而不用“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45卷10期郑明强遵义市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3对策与建议
3.1严格依法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占用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3.2采取多种途径保护耕地的数量
一是保护基本农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二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在保护和节约用地的同时,与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有机结合,保持现有耕地面积长期稳定,总量平衡。三是遏制耕地撂荒。通过土地流转,加大财政补助投入,在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强化种植比较效益,遏制耕地撂荒现象发生,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四是清理城镇闲置占用耕地。一方面建设用地应尽量不占或少占用耕地,另一方面应清理非法占用耕地和“占而不用”的闲置耕地等,以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耕地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