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法译在本科汉法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30李晓艳
李晓艳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中外交流的不断加深,将我国典籍外译对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科汉法翻译教学中,典籍法译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文章将从本科汉法翻译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典籍法译自身的优越性,探讨如何将典籍法译融入到翻译课堂教学实践,为本科汉法翻译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典籍法译;汉法翻译;本科教学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1-0088-03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t's very important to translate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into foreign languages in order to make the wor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a. In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of Chinese and French,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uniqueness and superiority in the Frenc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So,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goals of this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Frenc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into teaching practice, providing some thoughts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nd French translation.
Keywords: Frenc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Chinese and French translatio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引言
隨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介绍到法语世界,其中不乏众多中国古典名著。近年来,这些成功的典籍法译作品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学术研究兴趣并且进行持续关注,似乎忽视了典籍法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文章将结合本科汉法翻译教学的特点来探讨典籍法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一、本科汉法翻译教学现状
本科汉法翻译教学是在本科法语专业高年级设置的必修课程,《高等学校法语专业高年级法语教学大纲(试行)》规定汉译法的教学要求是:“能译常见的应用文和一般性的报刊报道文章;有选择地翻译一些内容较熟悉的评论文和浅近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译文准确通顺,速度每小时为250个汉字。”[1]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特别高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涉及到语言信息背后的文化。然而翻译教学实践却因种种原因与教学大纲对本科汉法翻译的教学要求有所偏差。
首先,学生综合法语能力不扎实。本科法语专业的学生从本科一年级零基础开始学习法语,直到四年级才真正接触汉法翻译课程,中间三年的法语学习也只能掌握法语基本语法规则,运用法语进行普通的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在综合运用法语能力方面还是比较薄弱,比如语感、词汇量等。
其次,学生对翻译教学理解有偏差。学生以为翻译就是根据课文某些语法点设置的翻译练习,从而混淆了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概念。“前者是一种外语教学的方法,旨在‘检测和巩固外语知识;后者则是‘以学生掌握语言为前提,旨在向他们传授寻找篇章意义并建立意义对等的方法”。[2]从语篇角度来看翻译,不仅是角度的转换,更是一个质的飞跃。
再次,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活动,除了遵循基本语法规则以外,更要注意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总体上讲,词句都可以在转换过程中找到相应的对应内容,但是源语的社会文化语境在转换过程中,便不易在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再现。”[3]因此,学生在理解源语信息时,容易忽略隐藏在语言符号背后的文化差异,从而影响原文真实语义的传递。
此外,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尽管汉语是母语,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还是需要中国学生加强学习和理解,否则在汉法翻译的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大的失误,从而影响翻译信息的传递。
二、典籍法译在本科汉法翻译教学中的优越性
何为“典籍”,众说纷纭,文章倾向于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典籍即“成为经典的古代图书”[4]。因此典籍法译,包括对《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及《孙子兵法》等军事作品的法译。这些典籍扎根于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如果在本科翻译教学中将其合理利用,就能发挥其优越性。
第一,典籍法译能引导学生增强综合法语表达能力。优秀的典籍法译作品,之所以能让法语读者接受并引起反响,离不开译者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引入优秀典籍法译作品,可以让学生在赏析品味中深入体会汉法语言差异,从词汇、语法等方面加强法语语言的学习,积累词汇量。
第二,典籍法译能引导学生从语篇角度看待翻译。高质量的翻译作品能全面展示原文风格,让学生认识到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应当过分拘泥于孤立的词语或者句子,而“应借助尽可能大的单位进行翻译,语言单位愈大,译文愈自然”[3]。汉语是表意的语言,缺乏明显的语法标志,因此在处理某些汉语语句的法译实践中,译者需要从段落或语篇角度去分析其真正语义,而不是只从语言符号本身去进行翻译。
第三,典籍法译能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欣赏典籍外译作品关键在于“考察译文是否及如何体现并保持了原语文化特征,又要考察译文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因其承载的异族文化(汉语文化)而被译文读者所接受”[5]。也就是说,典籍法译能引导学生在处理汉法文化差异较大的内容时思考采取何种翻译策略进行翻译,既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如何准确传递原文中的异域文化信息。
此外,典籍法译能引导学生重视本民族文化。一名优秀的典籍法译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汉法语言功底,还需要对法国文化、历史等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还應当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学等知识。因此,将典籍法译引入翻译教学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关注汉法语言文化差异的同时,重视对汉语文化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的夯实。
三、典籍法译在本科汉法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水浒传》法译本为例
将典籍法译引入本科翻译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典籍法译的文本。文本的选择应当符合三个条件:高质量具有权威性的典籍法译作品;能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作品。同时,需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建议以两种形式将其穿插在汉法翻译教学体系中,即翻译赏析和翻译练习。基于本科法语专业学生的法语综合能力,建议以译文赏析为主,可以鼓励能力比较扎实的学生进行简单的翻译练习。文章选取在法语翻译界取得成功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法译本作为实例,从法语综合语言能力、语篇角度看待翻译及跨文化意识三个方面简述如何将典籍法译应用到汉法翻译教学。
(一)引导学生赏析译文的语言,提高法语综合表达能力
《水浒传》法译本译者为了追求译文语言的忠实及语言风格的贴切,特意使用了一些古法语词汇,以期给读者以年代感。這些古法语词汇可能已经被现代法语读者所遗忘,因此译者在译本末尾以单词列表的形式标出,以便法语读者查阅。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译者在典籍法译中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语言感受。学生可以从这些列表中了解一些古法语词汇的语言信息,积累法语语言知识。
例如,译文中处理“讨野火”(即吃白食)一词的法译时,运用了古法语词组“faire le croque-lardon”来表示,即现代法语中“écornifleur(吃白食者)、parasite(食客,寄生虫)”之意。通过此类译文例句赏析,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年代的法语语言词汇,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法语语言的历史变迁。
(二)从语篇角度理解翻译教学内涵
语篇是一个语义完整的语义单位,“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它的特性,只有信息的完整才可能与语境的完整相融合,从而传递出完整信息而不是局部的内容”[3]。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时,需要从整体上结合相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理清原文信息。
《水浒传》作为反映中国古代社会面貌的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的隐语信息。这些隐语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汉语语言符号信息,更是其背后承载的汉民族思维模式、认知方式、审美标准等深层次汉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在译文欣赏中,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从更广阔的角度对这些隐语信息进行一番探讨。例如,“落草”,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在译文中,译者将其译为“nous cacher dans les herbes(藏在草里)et devenir bandits(变成强盗)”,采取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把字面意和隐含义都翻译出来。同时为了更加完善语境信息,译者也加上了注释①,更加详细地阐释何为“落草”。通过此类示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在翻译实践中,首先要通读整篇文章或整段文章,从比较宽广的角度结合具体语境弄清楚该语言符号承载的信息,再通过合适的翻译策略将其内涵信息传递给目的语读者。
(三)从跨文化角度增强跨文化意识
翻译是一项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在处理两种不同语言信息的同时也是感受不同文化碰撞的过程。因此,译者需要从跨文化角度去解读原文信息,然后结合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将原文内容准确传递出来。
在《水浒传》第二十二回中有这样一句话:“昨夜灯花报,今日喜鹊噪。不想却是贵兄来。”[6]译者将其译为:“ Hier soir, ma lampe flamboyait! Et ce matin, les pies chantaient! Je ne pouvais imaginer que ces heureux présages annonC,aient votre visite, cher frère! ”[7]对中国人来讲,“灯花报”和“喜鹊噪”寓意着有好事发生。而在法语中,“灯花报”没有这种深层含义,特别是“la pie(喜鹊)”本身并没有汉语文化中吉祥鸟的意象,反而用其形容一个快嘴婆或者一个惯犯。当译者遇到这种具有文化冲突的信息时,需要运用跨文化知识指导自己的译文翻译。因此,译者在注释中进行了单独标注②,同时在后文中适当地添加了“ces heureux présages(这些吉兆)”来补充词义,可谓思量周全。
四、结束语
典籍法译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也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其引入本科汉法翻译课堂教学,可以加强锻炼学生的法语综合能力,让他们从优秀译文中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翻译,并且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激励他们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了解更多除了语言以外的文化知识,为以后参与翻译实践工作打好基础。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和从事汉法翻译教学的工作者重视典籍法译的优越性,从更多角度探讨如何将其合理应用到汉法翻译教学。
注释
①Note:Luo-cao,choir dans l'herbe,ou laisser tomber dans l'herbe,abandonner:terme consacré pour signifier:devenir hors-la-loi, gagner les forêts de montagne et se faire brigand.(Shi Nai-an,1997:1052)该注释大意为:落草,字面意思为跌入草丛里,或者倒在草丛里,专门用来指那些不法之徒,进入山林自成土匪。
②Note:Le phénomène était considéré comme le présage de l'arrivée d'un visiteur venant de loin;des jacassements de pies étaient,de même,censés annoncer le retour de quelqu'un qui était parti en voyage.(Shi Nai-an,1997:1095)该注释大意为:预示远方客人的到来;喜鹊喳喳叫也是预示某个远行者归来。
参考文献
[1]王文融,等.高等学校法语专业高年级法语教学大纲(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莫旭强,谢蔚雯.从教学翻译到翻译教学——汉译法教学创新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1):77-81.
[3]罗顺江,马彦华.汉法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韩子满.典籍英译与专业翻译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2):76-85.
[5]张玲.从中国典籍英译视角看跨文化交际教学[J].现代传播,2013(7):155-156.
[6]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7]SHI Nai-an. Au bord de l'eau, Traduit par Jacques Dars.[M].Paris:Gallimard,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