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秀山走笔

2017-05-30吴文碧

公民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之山名山山脚

吴文碧

翠绿、深绿、碧绿、暗绿、青绿、墨绿……所有能想到的有关绿色的词汇都无法描绘我所看到的景象。

我行走在青秀山上,眼前的世界单调得只有一种颜色——绿,耳畔也清静得只有一种声响——偶尔的啾啾鸟鸣。

古人说:西北之山多浑厚,东南之山多奇秀。青秀山地处广西南宁市中心,在西南大地算不上名山,但在大都市城区能有青山如此,却是为数不多。

从青秀山北门出发,向着山顶行进。一路从繁茂的林中穿越,头顶浓荫密盖,偶尔可见蔚蓝的天空,仿佛在绿色的海洋中游弋。道路两旁,树茂草深,绿叶垂翳,藤蔓攀援,许多叫不出名的乔木、灌木、植被把这山山岭岭包裹得严严实实,任你百般挑剔,也找不到一点裸露的泥土。起伏的山岭中镶嵌着碧绿清澈的清泉深潭,岩幽壁峭,泉清石露,水声淙淙。

游走在千年苏铁园、雨林大观、兰花园、棕榈园、香花园,有独木成林,有奇花异草,也有寻常树木,间或一两声鸟鸣,正应了那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林深树密的万亩森林,这溪涧纵横的千亩水域,组合成了青秀山。

行至山顶,便是主峰凤凰岭,海拔289米,是南宁市区最高点。当地游人告诉我:“青秀山很大,由18座山岭组成,一天走不完。山顶有塔,叫龙象塔,很有历史,可去登高远眺。”从山脚往外望去,群峰连绵,凹凸起伏,峰峦层叠,山脊弯弯绕绕,林木青翠,漫延远去,目穷不及,就像无边无际、铺天盖地的绿地毯盖在大地之上,也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翡翠镶嵌在南宁城中心。

这绿,浓得化不开!这绿,让人眼睛移不开!再往下,蜿蜒流淌的邕江,款款而来,如一条绿带缠绕山脚,碧澄凝润,水波不兴,把山滋养得林木繁盛,四季如春。凭窗远望,南宁城区环绕山周,如众星捧月。山在城中,人在山脚,山与人相生相伴。

归来许久,青秀山的绿仍在脑中盘旋。去过好些名山大川,为何偏偏这城市中心的一座小山使我牵挂留恋?这让我有些意外。青秀山,没有雄奇险峻,没有古刹寺观,没有仙怪传奇。它只有一样,绿,山青水秀、清清朗朗。它还有一样,近人,城市近在咫尺,人们朝夕可至,城市文明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原来如此,无名小山奉献的青秀,绿色发展带给人们无尽的享受。这,就我眷恋的理由。

不由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心下思量,山不在高,山不在险,山不在奇,青秀则好,近人更好。

其实,名山宝刹多在深山,神山圣地多在高原,它们远离尘寰,群峰为隔,遁世逍遥,甚是清高,需人瞻仰拜谒,劳人千里迢迢。何况,天地间哪有那么多名山仙境,哪有那么多奇崛瑰丽,无数的青山皆是籍籍无名的小山。如果没有巍峨寺观,如果没有雄浑磅礴,那就作一座青青秀秀的小山,以山旷谷幽、林深树密、青秀静美,泛出山的本色,活出山的风采,演绎山与人的相处之道。

“人間尚高洁,大地尚春色。”人类追求文明高雅,草木追求繁茂丰盛,人与山各有追求,却是殊途同归。

山如人,人如山。天地之间,生命本无尊贵卑贱之分,如果做不了名山胜景,那就做一座无名小山,甘于寂寞,生生不息,丰润大地,泽被苍生。

青秀,山之道。

(作者系綦江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

猜你喜欢

之山名山山脚
坐佛
太行之山何崔嵬 岩幽谷隐藏风雷——第十八届《中华诗词》青春诗会侧记
闫梦萦
中华之山!(诗 歌)
浓雾
我是云
节录《林泉高致》
抵达山脚
黄公窃刀
邮票上的世界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