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名句的深度教学

2017-05-30殷亚清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春色满园名句意蕴

殷亚清

古诗中的名句是在后人的反复引用中得名,名句的活力也是在运用中产生并增强的。学生学好古诗不应仅仅以背诵量多为标志,更以感悟深入、运用自如为追求。因此,古诗教学尤其是古诗名句的教学应该站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高度,突出学生的感悟和意义建构分量。从这一意义上看,小学高年级的古诗名句教学需要完整走过三个层次。

一、注重表达,还原意义

相对而言,那些被广泛传诵的千古名句从字面上看往往更显直白和浅显,诗句意思似乎一望而知,让学生觉得没有探究的必要,因而失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如《游园不值》一诗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远比“应怜屐齿印苍苔”明白易解,《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没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那么费解,而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每逢佳节倍思亲”“霜叶红于二月花”“粒粒皆辛苦”等诸多名句都是学

生在学整首诗时感觉易学的

诗句。

如何避免学生因诗句意思浅显而对其初感知的无趣和忽视呢?设置适当的言语活动要求,促使学生把心里感觉似乎已理解的诗意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生动还原诗句中所隐含的细节和情态,能够让学生获得深思的过程和挑战的乐趣。具体要求可归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在表达的连贯性上提出要求。古诗有留白、跳跃的表达特点,因此,学生在将诗句译成白话时会表现出语句不够连贯的问题。对此,教师提出补充词句说连贯的要求,学生会感受到挑战的趣味,形成凝思的过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学生说出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质疑:为何“举头望明月”之后就会“低头思故乡”呢?能不能加上理由说一说?配合板书“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提示学生把这句诗的意思说得更连贯,更易懂。面对这样的要求,学生的思维会活跃起来,对诗句的感受也会变得深入、持久。二是在表达的具体性上明确要求。古诗常用省略、紧缩的表达方式使诗句呈现出简练却具有丰富联想空间的特点。此时,教师要给出路径方法让学生在说具体、说明确的轨道上行走。如学生觉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虽然很好懂却没法变成自己的话,教师就指导学生试着运用这样两种方法说具体:①把古诗省略的地方补上——春色满园(用什么)关不住 ,一枝红杏(怎么样)出墙来;②把紧缩简略的词语铺展开,如“红杏”就是“红艳艳的杏花”,那“春色满园”又可以怎么展开来说呢?这样要求,学生具体的个性化表达就被激发出来了。三是在表达的诗性上适度要求。对小学生语言表达的诗性要求,可以在句式整齐、用词相当、关注押韵等方面作一些指导,以教师的启发、修改为学生的表达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和

习惯。

二、情思交融,感悟意蕴

诗句字面上的意思是有限的,但背后隐藏的意蕴是丰富的,有可言说和难以言说的多层次意义,有或飘忽或涌动的情意。

深度解读诗句就是要让诗句蕴含的情境意蕴生动可感,使师生情思与诗人的诗心融合。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积极介入、巧妙引导,从而唤醒学生的感受和经验;也需要教师及时筛选重要信息,理清思路,让学生在情感被激发的同时具有思考的理性。如师生互动学习《游园不值》一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的过程。第一层次,围绕“春色满园”让学生调动记忆联想一幅具体的画面。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筛选不重复的信息有条理地按照繁花、树木、鸟虫等分类板书,这样既可以将学生的杂乱发言得以整理,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思考的路径。同时,要以“满”为表现点,让学生组织语言将春色的繁华、热闹描述具体。第二层次,用“关不住”引导学生想象:“这些东西怎么会关不住的,难道它们会跑动?”提示学生想象花香、枝条、虫鸟越出围墙和柴门的动态,感受满园春色涌动着的按捺不住的生命力,感受春天的蓬勃活力。“春色满园关不住”就在师生联想、想象、整理、描绘、讨论等情思交融的活动中化成了一幅活的景象。

师生情与思交融的活动既是营造情境——把诗句隐含的丰富意蕴释放、激活的情境,又是教师带领学生多角度触摸和感悟诗句意蕴的经历。

三、学以致用,建立意象

古诗名句因其意象被后人运用拓展而具有了广泛的适用性,这是名句深邃的文化意义所在。有深度的教学显然应當关注这一意义。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调动一切学生熟知的生活资源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多种感性材料的感知中体悟而得理性的认识,从而建立起符合其主观认知背景和名句自身内在意义的名句意象。这个过程包含寓象于“象”(即将诸多现象与诗句之“象”匹配关联)、由“象”得意和寓意于“象”三个认知阶段。

下面以“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例来说明三个认知阶段的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在学生想象山坡枫林红艳胜过二月春花的醉人风姿之后,在感受到诗人被美景震撼的惊叹之后,教师告知学生这句诗不仅可以用来赞美枫叶,还可以指更多的对象。由此教师引出拓展阅读,将搜集整理的一组材料出示给学生。

读一读,想一想:两个材料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分别指什么?

材料一:

看吧,在传递火炬的队伍里,在喜迎奥运的活动中,活跃着许许多多银发如霜的长者。年龄问题,不仅仅是生理现象,更是一种心理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人生态度,它需要一种境界!

材料二:

种子冲破土层的禁锢,走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阻碍,飞向云霄;海燕摆脱鸟巢的羁绊,翱翔蓝天……你知道黄河为什么能成为宏伟力量的象征吗?是因为它从寒冷的青藏高原上飞流而出,经历无数石块的撞击,经历巨大落差的考验,从而形成那万里如虎的气势和雷霆万钧的力量。“霜叶红于二月花”,磨难,是自然界塑造强者的手。

学生读后,师生共同交流阅读所得,就把两个材料描写的不同对象都与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所描绘的形象对应了起来,即众象寓于一“象”。

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尝试整理、概括诗句所指的宽泛意义,即由特指转化为泛指,由具象上升为抽象,把聚合了众象的诗句意义提炼出来,既得之于心又宣之于口。教师应带领学生逐步领会并说出:诗句中的“霜叶”不仅指大自然中的霜叶,还可指一切原本没有“二月花”那般夺目迷人却因为经历过岁月、辛劳、磨难等而变得美好的人与物;“红”,也不再仅指颜色,还可指一切美好的状态。

第三阶段则是让学生来寓意于“象”,以“霜叶红于二月花”为题写一段话。学生围绕题目选材和撰文的过程就是独立地寓意于“象”的思考过程,是学以致用。由最终的文章呈现,教师可以判断名句意象是否在学生心中建立,并跟进后续的教学指导。

类似于“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所寓之意极为丰富的名句都应该经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流程,以能够让学生在建立意象的层面达成深刻理解。

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古诗学习都会接触到不少名句。教师可以归类处理,设计成语文微课程展开教学活动,让名句教学因经历“还原意义、感悟意蕴、建立意象”如此层次递进的过程而意境深远、生动活泼。从而使古诗名句更加深刻地进入学生的生活和心灵。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春色满园名句意蕴
祖国大地春色满园
春色满园
张亦弛国画作品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春色满园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