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让童年与习作快乐相遇
2017-05-30薛勤
薛勤
【摘要】 民间游戏是儿童非常喜爱的活动。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把它运用到学生的作文之中,让孩子的童年与习作快乐相遇。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儿童习作 价值实践
首先,请欣赏两个孩子的作文片段:
片段一:我调整好滚动的铁环,使出我的“洪荒之力”,奋力地奔跑着。风在我耳边呼呼地吹着,铁环在我前面一路飞奔,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是铁环队的队长,我一定要做到最好!”铁环像一匹脱缰的小马,在我的推动下,向终点冲去。冲过终点线时,我累的一下坐倒在地上……
片段二:一出教室,我就迫不及待地滚起铁环,滚着滚着,滚到了楼梯口。“哐当”一声,铁环滚掉下去了。只见铁环沿着台阶一会儿旋转,一会儿跳跃,一会儿腾空后翻。我赶紧跟着跑下去追铁环,哈哈,一钩命中……
这两段文字是孩子滚铁环后的真情流露,是他们快乐游戏后的内心表达。从这活泼、稚嫩而充满童趣的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和欣喜。其中第二段文字是来自于一个原本一写作文就皱眉头,不知从何处下笔的男孩子,连他妈妈也惊叹,孩子的习作进步怎么会如此之大?其实,这一切皆缘于充满魔力的民间游戏。
一、 诠释:民间游戏之于儿童习作的价值
(一) 民间游戏的内涵
民间游戏,指流传于广大民众生活中的嬉戏娱樂活动,俗称“玩耍”,是民众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味的活动。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活泼有趣、玩法各异,具有群体性、活动性的特点,因为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要求而备受儿童喜爱。中国民间游戏的种类很多,有捉迷藏、跳皮筋、弹玻璃球、翻花绳、踢毽子、放风筝、滚铁环、跳长绳、抓沙包、击鼓传花等等,这些游戏伴随着许多人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
民间游戏是儿童非常喜爱的活动。在这些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儿童通过想象和创造,体验自由所带来的生命乐趣。教师可以以游戏活动为平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使他们乐于写作。
(二) 民间游戏,孩子兴趣使然
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知,促使自己寻求知识的重要心理因素。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对游戏有着天生的兴趣,而对于民间游戏,他们更是充满了期待。民间游戏本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跳皮筋游戏可以一边说儿歌一边有节奏地跳动,玩法上可以从一根到两根、三根。再如摔烟纸盒,其中好看的图案、扇的动作和纸盒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都给儿童带来了乐趣……游戏作文的课堂是人人参与的课堂,是妙趣横生的课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结束后,注重唤醒学生对游戏过程的细节记忆。游戏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投入其中。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友好合作,互相尊重。
(三) 民间游戏,孩子顺意写作
“意”乃“意图”之意。即能够运用语言文字清楚地表达自己与他人的“意图”,让读者不仅能理解你的“意图”,还喜欢阅读你的文字。通州实小校长、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王笑梅在《嬉乐作文让儿童乐并成长着》一书中提出:“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活动、好奇心等,都是儿童的心性,是儿童生态性的表现。”确实,和孩子们一起玩民间游戏翻花绳后,这根漂亮的花绳就和他们的语文书一样,每天都装在书包里,成了他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教给他们几种玩法以后,我是“黔驴技穷”了,反而经常向他们讨教。在向他们学习翻“爬楼梯”时,孩子们都争着教我。在小手灵巧翻动的同时,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名字也冒了出来——“北京鸟巢”“翩翩飞舞的蝴蝶”“散架版大桥”等等。每个人都把自己翻花绳的乐趣以及和此相关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孩子们在经历了游戏活动后,有了真切的感受,丰富的体验,此时的他们忘却了自己是在写作,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快乐地表达。在游戏中感悟,在感悟中作文,学生就能写出一纸快乐。
二、 探究:民间游戏引入儿童学习生活的可能性
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也散落在民间,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我们应当到民间去收集寻找并加以描述,然后进行分类整理,以备教学使用。
(一) 聊民间游戏,激发搜集兴趣
为了激发孩子们搜集民间游戏的兴趣,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我准备了一团漂亮的七彩毛线,神秘地问:“看,这是什么?”孩子们全都睁大了双眼,我赶紧说:“这可不是普通的毛线,老师能用这些毛线变换出各种花样,想看吗?”此刻,孩子们的胃口被吊得足足的,我就赶紧用双手翻动着毛线,赢来了阵阵掌声。我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民间游戏,是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叫翻花绳,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玩。像这样好玩的民间游戏还有很多,想了解更多的,可以自己收集和查找资料。课后,有的孩子自己上网查找,第二天就带来了许多关于民间游戏的资料,还配上了图片;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有的孩子还带来了她妈妈翻的各种类型的花绳的照片;还有几个孩子的方法更特别,在马路边、公园里、广场上进行随机采访,收获还真不小。
(二) 做调查问卷,家长学生齐参与
孩子们有了浓厚的兴趣以后,我让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完成了一份关于民间游戏的调查问卷,部分数据结果统计如下: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民间游戏都适用于小学习作教学,那么就需要我们从习作教学的视角,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兴趣可使其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保持对事物的求知感、新鲜感。因此,在民间游戏的选择上,要面向全体儿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习作前的游戏活动强调是人人参与、人人体验的,只有每个人对游戏的过程和细节都有深刻的体验,才会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据此,我就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形式和内容都适合的民间游戏。有一部分孩子还主动邀请体育老师进行观赏玩耍,以确定哪些游戏安全,有益于身心健康,适合我们的习作教学。对孩子们调查搜集来的民间游戏进行汇总后,发现大家对动作类的民间游戏比较感兴趣,我们就共同商定,选择了男生感兴趣的滚铁环、砸沙包、跳长绳等,女生感兴趣的跳皮筋、翻花绳、老鹰抓小鸡等几类,制定计划,一个月玩一种或两种,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培养和锻炼了各种能力,也打开了孩子习作大门的钥匙,实现了玩与学、写的结合。
三、 实践:玩转民间游戏、乐写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的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教育心理学家发现,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下,让儿童去游戏,会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对于小学习作教学来说,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孩子作文,提供一个让学生亲身观察的现场,无疑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 玩转游戏,激发儿童情感
民间游戏,不仅创设了一种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更主要的是创造了人与语言的相遇,帮助学生体验情感,使课堂充满情趣。课前,要求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游戏道具带到教室;课堂上,老师随机选择几项游戏,在教室进行现场“玩转”(单独表演或多人参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感受。当学生快乐地游戏后,表达的需求也就被成功激活。学生在游戏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将“生活”还给学生,又给了他们表达的实践机会,他们的笔下便源源不断地流淌出充满情感的语言。一次玩“木头人”游戏,我刚喊完“一二三……”,就见一个男生一只手搭在头上,另外一只手甩在身后,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动也不动的站在那里。我问他在想什么,他笑着说:“保密,想知道的话,去我的作文里找答案。”说完,还狡黠地眨了眨眼睛。游戏真是点燃儿童求知欲和创造精神的火种。
(二) 规则游戏,促成儿童表达
每个民间游戏,都有相应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应遵守。在玩击鼓传花之前,一个孩子大声说出游戏的规则——鼓声停,花落到谁的手里,谁就要表演节目。如果不能确定花到底落在谁的手里,就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游戏中,还真遇到了这种情况,一个男孩把花传向一个女孩的途中,鼓声停了,通过“石头剪刀布”决定由男孩表演节目。后来,男孩在作文里这样写道:“哎呀,花传到我这儿了,我的心咚咚直跳,鼓声千万不要停下来啊,千万不要……我赶紧把花向同桌扔去,可老天爷就像偏偏跟我作对似的,鼓声在那一刻突然停了,哎呀,难道我要表演节目了吗?”可见,在游戏中,儿童有了真实生动的体验,就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自然顺畅地进行语言表达。
(三) 学科融合,乐写民间游戏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途径。孩子们在玩转民间游戏后,获得了强烈的感受,同时,由于这种体验是“现在进行时”,再加上游戏的魔力所激发的满怀激情,使学生感受格外强烈。这种真切、鲜明的感受,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作为游戏的直接参与者,学生很容易进入游戏情境。游戏的课堂经常让儿童不舍得下课,且期待着下一次习作课的到来。这与我们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学生们学会了滚铁环以后,我就主動跟体育老师联系,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举行滚铁环比赛。孩子们滚铁环的热情越发高涨,每天上学必带的就是铁环,一下课,就会听到铁环那叮铃叮铃的滚动声。引用我们班一个小才女作文里的一句话——“我们班掀起了一股滚铁环风暴!”美术课上,我又请美术老师指导孩子画一画滚铁环这一游戏,这丰富了孩子的童年体验,也为孩子存储了宝贵的体验性语文资源,使儿童感觉到真正生活在“童年”里。
学生据此而作的片段举例:
习作一:今天的体育课,我们要进行滚铁环比赛。终于轮到我了。我架好姿势,在心里倒数三秒后便开始推着铁环走。可能是我劲儿使大了,铁环一下被我推跑了。喂喂,铁环,快停下,别离我而去啊!可铁环根本不听我使唤,越滚越快,我赶紧快跑几步,用钩子一下把铁环勾住,哈哈,看你还怎么跑!
习作二:比赛结束,老师让大家自己练习,大家欢呼着分散了开来。我在一旁摆好姿势,右手往前一带,呀!没成功。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我的铁环自己360度旋转了一圈,又翻了两个跟头,好像个顽皮的孩子在跳舞,然后若无其事地躺下了……
共同玩过民间游戏之后,孩子们习作的角度大有不同。有的孩子从民间游戏让我们的课堂妙趣横生这个角度去写;有的孩子从民间游戏很好玩,加深了自己和同伴之间友谊的这个角度去写;有的孩子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民间游戏,享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这个角度去写;有的孩子从玩民间游戏,和爷爷一起制作游戏玩具这个角度去写;有的孩子从参加游戏比赛,在比赛中克服了重重困难这个角度去写;有的孩子从玩民间游戏,仿佛穿越到了爸爸妈妈小时候的那个角度去写……民间游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了学生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为民间游戏,孩子有了快乐地表达;因为民间游戏,习作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开心乐园。课堂上,请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将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制作成幻灯片播放;课后,将优秀习作打印出来轮流展示在班级的习作园地,同时将习作电子版发送到班级群里和相关语文论坛上,定期出版班级习作集……儿童的习作需要多渠道展示,需要更多地欣赏与鼓励。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而民间游戏,则是这甘美泉水中的一泓快乐之泉。在习作教学中,巧妙地转换情境,让孩子保持游戏时的热情,兴趣盎然地动笔写作。充分挖掘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把它注入学生的作文之田,让习作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抽枝长叶,让孩子的童年与习作快乐相遇。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