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决吉林振兴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17-05-30李寅权
李寅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會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抓住了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全面理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从需求侧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从供给侧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包括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人群不平衡,体现在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匹配,特别体现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民生领域,满足不了各类人群的需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要求,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结合实际,正确认识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不断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但实事求是地说,发展当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主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年来,我省下大力气解决市场主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1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651.5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28.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已有165户省属国有企业完成产权划转和工商变更,共涉及资产5083.8亿元,有48户国有企业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但是,作为物质财富创造主体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需要在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而我省两者发展还不够平衡和充分。一方面,国有经济存在“市场化程度低、比重过高、经济效益不佳、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我省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占比是全国平均数的1倍,而国企盈利面只有45%。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存在“总量不够大,层次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市场发育不够健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因此如何做强国企、做大民营仍然是今后我省较长时间以来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年来,我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较大成效。2016年我省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10.1%、48%、41.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240.53亿元,占GDP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增速达到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产值增长7.7%。其中医药、装备、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速都达到两位数以上,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16%。但是我省结构性问题还很突出,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平衡、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过度依赖汽车产业等问题。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过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2%,而第三产业则占比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7%,尤其是旅游、贸易、金融、保险等产业与其他发达省份差距悬殊。
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省提出了推动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东部地区加快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区,滚动实施1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中部地区加快建设创新转型核心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出台中部转型实施方案;西部地区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区,河湖连通等重点工程深入推进,海峡两岸(吉林)生态农业合作先行试验区获批。总体看,东中部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区域发展差异有减小的迹象。但是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2016年,我省GDP为1.48万亿元,而中部地区的GDP为1.25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高达84%;东部地区GDP为3244.72亿元,占全省21.7%;西部地区GDP仅占全省的20.5%(划分东中西板块时,部分行政区划重复)。因此,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促进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重要任务之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年来,我省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2016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比上年提高10.4%和25.5%,16个方面的48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超额完成全年30万人脱贫任务。但是我省民生领域中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城乡格局看,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城乡收入、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水平、居住和养老条件等方面差距较大。从城乡收入看,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65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086元,是我省农村居民收入的2.19倍。从教育状况来看,长春和吉林集中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24所大学中的绝大部分。从医疗资源来看,吉林省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城市医疗设备先进、农村医疗设备落后,城市医疗人才过剩、农村极度缺乏医务人员。从社会保障差距来看,虽然我省在对城镇人口实行社会保障的同时,也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保障程度有限。从城乡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看,城乡之间差距更大。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决吉林振兴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从我省实际出发,解决振兴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是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好市场主体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全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壮大民营经济。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攻坚战。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重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法治环境,集聚要素资源,着力补齐短板,强化政策落实,打好体制机制创新组合拳,着力解决好在释放市场发展活力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把握供需结构升级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篇大文章,重点提升老三样,即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壮大新四样,即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和旅游业。一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汽车向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构建大化工产业体系,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新动能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益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变,加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三是推进以“互联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旅游、金融、贸易等领域发展壮大,推动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四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民营经济等方面的短板。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三大区域板块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围绕绿色发展主题,实施内外联通、生态恢复保育、绿色产业、沿边开放、大旅游等5项先导工程,实现东部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围绕创新发展主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城镇化、开放合作等区域高地,形成新的增长级;西部生态经济区,围绕生态建设主题,实施河湖联通、绿化造林、草原和湿地修复等工程,发展高质高效生态農业和特色产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形成东、中、西“三个板块”协调发展、联动发展、融合配套、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切实解决好区域协调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以人民为中心,保障改善民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围绕我省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升保障标准,力争城市低保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脱贫计划确定的最低指导标准。围绕确保就业稳定、确保社保托底、提升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完善政策体系,提高社保水平,保障重点民生,稳定就业局势,确保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率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等目标。围绕保障群众真正享有健康生活,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突出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围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着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生活质量,解决好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作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