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准时间倍率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17-05-30金涛陈晨王晓威

科技风 2017年15期

金涛 陈晨 王晓威

摘 要:每个企业都有生产性指标衡量生产效率,往往企业间效率的对比缺乏统一的基准。本文选取了日产体系共用的,体现工厂制造效率的生产性评价指标——基准时间倍率Design Standard Time Ratio(缩写为DSTR,下文同)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如何在企业中应用DSTR。

关键词:基准时间倍率;实作工数;基准时间

Abstract:Each enterprise has productive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and there is often a lack of uniform benchmarks for efficiency comparisons among firm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Design Standard Time Ratio,which is a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index that reflects the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of the factory in the Nissan systema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ocuses on how to promote DSTR in the enterprise .

Key words:Design Standard Time Ratio;Implementation Time; Design Standard Time

近年我國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猛,市场环境急剧恶化,企业利润不断下降,低成本高价值已经成为汽车制造的目标1。企业间生产效率的对比是展现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很多生产性指标都是把现在的生产性水平与某一时间点相比较,经常用在内部管理上,在外部对标上无法给出准确的判断。

导入DSTR可以构筑统一的评价尺度,可以使国内外生产性的公平评价成为可能,可以明确目标水准和确定课题方向。本文重点对DSTR的导入与计算及采取哪些措施降低DSTR展开方法研究。

一、基准时间倍率介绍

(一)基准时间倍率

基准时间倍率是日产全球据点共用的体现工厂制造效率的生产性评价指标,即实际生产车辆所花费的时间(实作工数)对基准时间(DST)的比率,是一种倍率系数。

例:实作工数:10小时,DST:2小时

(二)实作工数

实作工数以报表形式进行每日管理统计,是生产现场每台车所有作业时间之和。在日常统计中,设备故障等空闲等待、会议等间接时间都包含在实作时间里。空闲等待和间接时间对产出没有直接贡献,所以控制这些时间对提升DSTR十分重要。

总实作时间=出勤制度时间+加班时间+支援入时间缺勤时间支援出时间,实作工数=(总实作时间无标时间Ⅰ无标时间Ⅱ)/合格台数。无标时间Ⅰ是指工作与产品有直接关系;无标时间Ⅱ是指非正规生产或与生产无关的工作如新进人员、新产品试生产等。

(三)基准时间

所谓基准时间是指以零件个数、零件形状、固定点数、孔的长度、固定方法等,以有关装配的设计构造式样为基础,以手工作业(使用气动工具)为前提,做成示范标准作业,对应各示范标准作业的时间值的一个技术单位。

从该例可以看出,虽然细分作业很多,但只有部分作业才有DST。以上仅以总装工程为例说明DST如何设定,焊接、涂装、冲压及树脂工程都有相应的DST设定基准。

二、基准时间倍率的计算

A车型基准时间10H,生产台数1000台,人数100人,单人工作时间160H,出勤率100%此时的DSTR是多少呢?

三、基准时间倍率递减

DST反应产品设计的水平,车型一旦确定后变化很小。台数主要依据销售预测,在生产中无法决定台数的多少。那么减少人员是降低DSTR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比如投入自动化、作业编程改善(如应用多能工[2]及全能岗人员[3]应对产量及人员波动引起的编程变化等);另一个就是减少人均作业时间,如停线递减、良品率提升等。据此我们可以挖掘出减少人员和降低停线的课题。我们把这些课题逐项实施,DSTR就会降低,效率就会提高。

四、结语

本文重点研究了通过日管理报表进行实作工数统计,并对如何计算DSTR和如何降低DSTR进行了说明和分析。DSTR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降低DSTR改善课题的完成程度,需要工厂领导对投入自动化、业务外包等减人措施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工艺、物流和保全等部门的配合。简而言之,DSTR递减推进需要紧密结合现场,以成本最小化,生产效率最优化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廖荣兴,翟尚荣.浅谈如何提高车间生产效率[J].中国高新技术.2015年第7期:172173.

[2]赵安伟,侯月华.涂装车间的人员管理.河北省汽车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2013.

[3]李文红.汽车制造厂人员管理方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3.

作者简介:金涛(1986),男,本科,助理工程师,IE技术担当,主要研究效率提升;陈晨(1987),男,本科,助理工程师,IE技术担当,主要研究人员计划;王晓威(1987),女,本科,助理工程师,NPW技术担当,主要研究方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