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路径探讨

2017-05-30王贵涛

中国商论 2017年19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创新创业互联网+

王贵涛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随着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是一种重要的就业途径。所以在这样的,“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完善大学生创业模式,优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路径,才能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创新创业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a)-189-02

“互联网+”指的是将传统的行业、产业与互联网相互结合。各个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知识、资本、技术、信息等最优资源配置,将其生产技术、生产成果和互联网相互融合和发展,从而创造出一种数字化、信息化的更方便快捷,大众参与更广泛,效果更明显的产业模式。

自改革来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持续且高效的发展,使得我国国民生产力、群众生活水平都达到新的高度,也因为如此,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力也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越发严峻,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加其创新创业几率是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但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包含多方面工作,需校方从职业能力、管理能力、整体素质等方面均衡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同时可以通过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此外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越多越多的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也在积极努力地将新的方式、新的理念运用到培训之中,但是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在整个培育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1 培育环境问题

虽然现在的高校和社会已经在逐步重视创新创业的培训教育理念,但是在整个教学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环境之中仍然很缺乏适合创新创业培育环境,不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出一个良好的支持,创造出一个好的环境。

1.2 培育教育体系问题

高校除了缺乏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训环境,而且没有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现有的课程还是在傳统培训的基础上开设,课程单一,结构体系不完整,理论不完整的同时缺乏实践操作。同时,课程上没有创新创业的特色,没有创新点,与当代的大学生专业不相契合。

1.3 培育师资问题

在创新创业培训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师资力量能够决定创新创业培训的成果。虽然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都是博士、硕士等学历,但是这些老师基本都没有创业经验,甚至创业的理论知识也是比较少的。创新创业课程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

1.4 创新创业意识问题

大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他们只是根据学校的要求,完成自己所学的课程和专业学习。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更不能拥有独特的互联网思维,表现出对创新创业活动缺乏兴趣,这对他们的创新创业是极其不利的。

2 “互联网+”时代下完善大学生创业模式,优化创业路径的对策

2.1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好的创业配套措施可以强化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好的环境,而这些配套措施是需要整个社会来给大学生创业平台的构建提供保障的,而不仅仅是依靠高校的力量来构建。

好的环境包括制度外部环境和创业金融支持。随着近年来党和政府制定和出台的各种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以此来重视和鼓励全民创业,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出台了相应的创业扶持方面的政策。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之中要针对当下创业政策中的空白和弱势,积极为大学生争取相应的创业政策,要求政府相应部门出台弥补这些不足和空白的政策来帮助大学生创业。同时,地方政府也要严格把控市场,坚决制止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乱纪行为,创造良好创业环境,积极制定和完善市场竞争规则以此来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创业金融需要多方渠道支持。创业中筹资是许多大学生最有压力的,而为了帮助学生缓解这个压力,保证大学生创业迈开这顺利的第一步,一方面可以依靠地方高校设立的一些创业基金的扶持,更重要的是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创业扶持基金的投入。而专项基金和贷款款项的来源,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银行、社会三条渠道,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争取。第一种可以通过政府、学校或者企业工厂进行小额贷款,政府补贴部分或者全部利息。第二种是由银行提供贷款,同样由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全额或者部分利息,大学生只需要偿还本金或者少部分利息。第三种大学生如果拥有优秀的创业项目,并且通过学校向社会推荐优秀大学毕业生,将其项目作为无形资产担保,这叫做信用担保。

2.2 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开展创业主题活动,在学校开展特色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日常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组建优秀的创业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效果是由课程内容决定的,而课程内容应该打破传统教育课程理念和模式,实现创新,突出创新创业,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创办并且妥善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术。课外还需要打造创新创业的特色活动,积极开展创业实践精品活动,让实践操作集合理论学习进行教育。以此来构建具有独特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展精品创业教育活动。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师资力量的建设更是能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还需要组建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首先,现有的师资力量需要进行不断地学习提高,以此来组建专业的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同时,还需要不断引进新的血液,壮大队伍。可以聘请校外有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到学校进行分享和讲授,可以跟学生分享他们的创新创业经历,让学生看到创业者在创业中的困难,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创业中的抗压能力。也可以聘请他们担任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直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2.3 在“互聯网+”的时代下,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立足创业必须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而高校教育就必须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培养大学生具备这样的思维。让大学生能够对商品、市场、客户、企业链以及整个商业机制以及商业生态有足够的了解。

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比传统思维更加广泛、更加活跃的。而不被产品和互联网局限在内,包括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客户产品体验、颠覆式创新以及风险预估评测等方面。所以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包括学习讲座、分享等方法,从而激发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

2.4 基于“互联网+”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创业锻炼

“互联网+”时代之下,大部分高校已经在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和活动。而高校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要以提高学术的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为标准,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模式锻炼,让大学生能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包括经济实力和个人能力)进行互联网创业。由于现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开店成本底,在学生经济能力满足,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找好市场和创业项目的情况下创办与自身项目相符合的网站,鼓励他们在互联网开店。不仅可以让学生尝到网络创业的甜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同时,除开互联网之外,现在微博、微信、APP的流行,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这些移动终端上进行创业。

3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大创新创业的教育力度,培养新型的创新型人才,假若国内各大高校缺乏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数量稀少或者人才创业能力缺失,那么科学创业必然无从谈起,这既不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更不利于国家的经济腾飞。故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贯彻执行,除了完善教育模式,积极鼓励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增加与外界企业的交流,通过分享优秀企业家的经验,以提高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认知,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闫涛.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探索[J].速读旬刊,2016(3).

[2] 张道明,籍辉,魏志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

[3] 李佳.“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路径探析[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4).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创新创业互联网+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