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技项目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2017-05-30冯丹纯姜姗

科技风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机制管理

冯丹纯 姜姗

摘 要:对高校科技项目采用过程管理,可以确切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且能够提高科技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科技项目管理现状,提出过程管理方案,探索高校科技项目管理的新模式,在提高高校科技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也能够加快高校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项目;管理;创新机制

一、科技项目管理现状

高校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目前正从目标管理模式向过程管理模式过渡,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项目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高校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应该随着国家科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立足科技工作本身,打破壁垒,寻求创新。现有的管理机制不能够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对科技活动的促进作用不足。

现有的管理机制只注重项目的本身,忽视科技团队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育;侧重科技项目的立项、数量、层次,放松对项目执行期内运行情况的管理,导致有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科技经费执行情况不合理,管理不到位,造成国家科技经费的浪费。

(二)管理部门信息沟通方式不够顺畅

科技项目管理部门除了用科技团队自行填报进展报告外,很难采取其他有效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了解项目运行的情况。

(三)高校对科技项目的配套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各部委、省市科技发展计划,有一部分项目要求经费自筹,而高校对于配套经费落实的并不到位,使得项目负责人要么失去获批项目的机会,要么苦于配套经费的落实,不能够将精力全部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使得项目的进展和执行情况均受到一定影响。

(四)科技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高校在科技项目的评价体系中,对科技项目的考核无论从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程度还是在内外协同创新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指标体系量化程度越来越细,许多高校依据发表论文的篇数、知识产权的数量、科技项目承担数量、科技成果获得奖励多少或等级作出科技评价,甚至将科技成果产出数量与科技人员的职称(职务)聘任、岗位聘用等挂钩,导致目前高校科技人员盲目追求产出,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完成质量,严重阻碍了高校原创性创新成果的出现。

二、科技项目过程管理采取的方式

面对当今科技项目管理的现状,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推进过程化管理,通过优化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开拓工作思路,提高科技项目完成质量,同时也要求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在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能够职责明确,抓重点,补不足,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适应不断改变的科技形势。

(一)立项

重视科技项目的选题,其确定和论证要求完整,要有创新。重视科技项目申报书的填写,仔细研读项目申报指南,注重申报书的说明和规范要求,注重项目的形式审查,包括限项规定、申报要求等,注重项目申报书内容的撰写,包括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管理部门在审核项目申报书时,要严谨认真,并要和项目申报人及时沟通,提高申报书质量。重视申报书中经费预算部分的撰写,要详细、合理。

(二)项目执行

建立项目执行期间监督机制,将科技管理重心下移。建立项目中期考核机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提交进展报告。撰写科技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在项目执行期间内,若发现科技经费使用与经费预算有出入,应对科技项目负责人进行提醒,并及时调整,保证科技经费使用的合理和科学,为项目的执行和顺利完成提供基础保障。

(三)结题及后期成果

要能够在项目结题时对科技项目的成果和产出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重视科技项目考核指标的达标情况,对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以及对项目成果和立项目标匹配性进行评估等。

三、探索高校科技项目管理的新模式

国内高校对于科技项目管理在趋于正常化、合理化和高效化的同时,也对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一)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政策变动;简约化的管理流程,尽量减少审批环节,尽量减少材料填报;细致化的管理服务,尽量减少科技人员出入职能部门的次数,尽量减少等待时间,尽量帮助解决科技人员的实际困难。

针对科技管理人员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鼓励科技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积极了解科技项目信息,掌握科技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科技项目的完成质量。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科技管理平台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国内各大高校陆续建立了科技管理平台,这就对科技管理平台的各项查询职能提了新的要求。科技管理平台应和校内其他职能部门搭建共享平台,使得信息互联,各个职能部门能够顺利衔接。根据科技人员工作账号,建立个人界面,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发表论文、授权专利、获得奖励、在研项目及结题项目情况等。针对科技项目单独建立管理链接,涵盖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进展情况、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项目成果转化情况等内容。

(三)建立并完善校、院分级科技管理体系

高校科技人员数量庞大,由学校科技管理主管部门直接面对科技人员的管理模式,会造成管理工作的繁忙,更会在工作上造成很多纰漏。面对学校数以万计的项目申报、项目运行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复杂工作,仅靠学校科技管理工作人员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充分利用二级学院科技管理人员,对科技项目进行管理更容易,也更切合实际。

(四)针对科技团队单独设立科技财务助理

科技财务助理主要在项目管理中提供专业化服务,是一个以科技经费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全职科技财务辅助性的岗位。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对其进行科技项目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对其进行财务业务知识的培训。根据科技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辅助编制项目预算;辅助完成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预算调整事项;负责完成项目日常经费支出的管理,包括对合作单位经费支出的指导与监督;辅助完成项目经费年度决算及向管理部门提供的各种财务数据;辅助完成项目财务验收;辅助项目负责人接受各级审计、财政、科技部门或受托机构组织的检查、审计等监督管理工作;完成科技團队的其他工作。

(五)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

针对不同类型、层次科技人员,按照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主要考察学术贡献、理论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对从事应用研究的科技人员主要考察经济社会效益和实际贡献。对科技团队实行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与合作机制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注重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的结合。

(六)建立科技项目信誉评价等级

围绕科技项目研究内容的完成情况,制定出信誉评价等级,并将得出的信誉评价等级建立数据库。获得的信誉评价等级与项目负责人的职称(职务)聘任、博导资格审查、职务晋升和业绩考核这些硬性指标挂钩。同时,对于信誉等级高的科技团队在申请其他科技项目时给予优先考虑,对于信誉等级低的科技团队,拉入失信名单,以示惩戒。

(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的考核机制

大力促进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聘任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与服务岗位的专门管理人员,主要考察其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的工作绩效,并作为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據。鼓励高校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并完善其相关政策,保障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合法收益。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八)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将科技项目产出的科技成果通过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或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等进行转化。科技管理部门将权利重心下移,二级学院建立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依附学校,通过引入社会资金等方式,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市场化运作,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的积极性。

(九)完善科技团队绩效考核机制

发挥财政科技项目资金在知识价值分配中的激励作用。根据科技项目特点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对于实验设备依赖程度低和实验材料耗费少的基础研究、软件开发和软科学研究等智力密集型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建立健全符合自身高校学科特点的劳务费、间接经费管理模式。项目承担单位可以结合科技人员工作实际,合理安排间接经费中的绩效支出。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财政科技经费监管制度,探索在有条件的科技项目中实行经费支出负面清单管理。个人收入不与承担多少项目、获得多少科技经费直接挂钩。

四、小结

在高校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中,对科技项目实行过程管理,加强对科技项目执行情况的检查,对科技项目的科技经费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相应的科技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在保障高校科技项目过程管理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提高高校科技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米晓.关于加强高校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

[2]刘旭,等.论高校重大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科技咨询,2013,8.

作者简介:冯丹纯,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机制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创新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机制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管理工作创新机制分析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